互联网+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探索
——以余弦定理为例

2021-03-19 06:11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周贝妮
数学大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余弦定理证明素养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 周贝妮

互联网+背景下,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关键在于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的互联网+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关注数学本质,调动数学思考。下面以余弦定理为例,浅析如何在互联网+教育中落实核心素养。

一、互联网+对现代教育的启发

近年来,教育的信息化之路步入了一个新高度——互联网+教育。然而,互联网+教育并非只是“技术+教育”,更是“思维+教育”,其核心是用户思维、平台思维和大数据思维。从教育角度来看,互联网思维体现在充分发掘和利用隐藏于数据内部的价值,打造一个直击学生发展需要的课堂,为学生搭建表达想法、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课堂教学实践的有益探索

下面介绍基于互联网+教学系统的余弦定理教学设计:

1.课前自主学习

对比传统教学,互联网+带来的最大颠覆就是师生进入课堂时都“有备而来”。学生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落实基础、提出困惑。教师接收到反馈后,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对共性问题加以点拨,对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文化进行渗透,提高课堂效率,挖掘课堂深度。余弦定理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如下所示:

(1)学习指南

达成目标:初步理解余弦定理的证明方法,抽象出余弦定理的三个等式及推论,并能简单应用。

学法指导:观看微课,阅读课本8~12 页,完成任务单。

(2)学习任务

任务一:复习回顾。

①(多选)在△ABC 中,已知a= ,b= ,∠A=45°,则∠B 的值可能为( )。

A. 30° B. 60° C. 150° D. 120°

②(多选)下列解三角形问题中,能利用正弦定理解决的有( )。

A.已知两角与任一边,求其他元素。

B.已知两边与一边对角,求其他元素。

C.已知三边,求其他元素。

D.已知两边及夹角,求其他元素。

任务二:教材理解。(2011·陕西高考)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

任务三:拓展深化。如果让你来命制一道余弦定理的题目,你想命制什么题目?

任务四:数学文化。搜集余弦定理的数学史,了解余弦定理在历史上的来源与发展。

2.课中精准反馈

(1)基于反馈,巩固提升

学生课前提交的余弦定理证明方法中,多数只考虑在锐角三角形中的证明。课堂上展示学生作答,之后师生共同补充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情况。

点拨:首先,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生为熟,此为转化化归思想。先化整为零,逐个击破,再积零为整,合而为一,此为分类讨论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挖掘题目背后的思想体系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其次,余弦定理作为勾股定理的推广,最早出现于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数学文化是数学的底蕴和魅力。文化历程浓缩重演,使学生体会余弦定理为几何而生、由几何而证、因几何而美的思维魅力。

接着,借助学生课前反馈的疑惑“余弦定理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引出坐标法证明。坐标法免去讨论,简洁清晰,培养了学生求真求简的理性精神。

(2)定理呈现,深入剖析

从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角度呈现余弦定理,借助学生反馈的疑惑“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至少需要几个量?”剖析余弦定理“知三求一”的方程思想,展现余弦定理“均衡对称”的结构之美。

(3)好题欣赏,举一反三

选取学生自主命题中适合课堂主线的题目作为“好题”,课堂集中探讨解决。

好 题1:在△ABC 中,已 知a=2,b= , ∠C=45°,求∠A,∠B 和c 的值。

(4)课堂小结,点拨升华

引导学生在知识、思想、方法、体验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近测高塔远看山,量天度海只等闲。古有欧氏勾股法,今看三角正余弦。几何代数携手进,方程思想留心间。科学之路无捷径,严谨无畏勇登攀!”以诗结尾,高度概括,渗透文化,学科育人。

3.课后拓展提升

课后推送余弦定理的其他证明方法,保持学生的探索之心,实现分层教学。

综上,本节课以任务单反馈为明线,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为暗线展开。通过追溯余弦定理的起源,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通过探索余弦定理的几何法、坐标法证明,教会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通过用自主命题的方式探究余弦定理的应用,教会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在互联网+教育实践中,既要发挥技术的优越性,更要守住教育的本质属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使互联网+教育与核心素养这两驾马车并驾齐驱!

猜你喜欢
余弦定理证明素养
正弦、余弦定理的应用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巧用余弦定理解答数学题
正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正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正弦、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证明我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