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导入与应用

2021-03-19 06:11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寨里中心小学黄禄彬
数学大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学生情境数学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寨里中心小学 黄禄彬

生活元素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利用具体的生活元素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具体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导入和应用生活元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在课堂导入环节融入生活元素

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内容设计合理、形式新颖有趣的课堂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兴趣,由此使小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基于贪心算法的自适应解列断面自动搜索方法:(一)解列指标体系与算法设计//罗钢,乔煌煌,沈沉,唐可翾,钱峰,杨银国//(19):112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生活,发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元素,然后在课堂导入环节应用这些元素。例如,在一年级下册学习“有趣的图形”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前一天的家庭作业中布置观察生活的任务,要求学生找一找、看一看自己用到的或者身边的物品都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形状,或者将物品带到课堂,这时教师可以用实物或者学生的观察结果来导入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包含生活元素的故事或提问来设计课堂导入。故事是小学生最喜爱的学习形式,而提问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是课堂导入的良好形式。

在xoy平面上沿整数格点按一定步伐行走的路径统称为格路。Dyck路是格路的一种,由于在有序分拆、无序分拆、恒等式的组合证明、RNA第二结构等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重视,对各种有限制条件的格路计数一直是组合数学中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在朗乡、汤旺河、饶河喀尔喀山形成的或成片、或孤立存在的石林景观,可能均是冰盖冰川的掘蚀、拔蚀和挖蚀以及后期冰川融水的冲蚀作用下产生的特有的冰川地貌类型(图6)。

二、注重教材内容与生活元素的融合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时,对很多小学生来说,元、角、分的换算、加减等难以理解,感觉非常困难。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将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购物情境引入课堂,如教师可以模拟开一家商店,将课本、文具盒、铅笔刀、铅笔、稿纸分别标价20 元、10 元、1 元、五角、1 角,然后给学生分发一些模拟钱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需要扮演顾客进行购物,通过买卖过程,让学生练习人民币的换算、加减等知识。如小明在商店买了1 个文具盒和10 张稿纸,付款20 元,老师找零5 元,是否正确?这种学习形式轻松有趣且非常直观,学生在放松的心态下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效率也能有效提升。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学习除法内容时,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讲述小猴分香蕉的故事:动物园里饲养员拿来12 根香蕉,给4 只小猴平均分,每只小猴可以分到几根呢? 通过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和有趣的提问来导入教学内容,可以更快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三、将生活元素应用于教学情境创设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阶段,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厌烦和排斥,因此,数学教师对教学方式的创新实践一直在持续进行。近年来,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情境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生动具体的情境展示出来,并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小学生在趣味性的情境中更加直观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生动有趣、学生参与性强,深受小学生喜爱。生活元素是小学生最为熟悉的内容,将生活元素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可以进一步增加情境的趣味性、生活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提升数学情境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时要重视生活元素的融入,使情境教学更符合小学生的兴趣和心理需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是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和依据,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并促进两者的融合,为生活元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四、将生活元素应用于数学课后作业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限于课堂环节,课后作业也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通过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课后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延续和补充。以往的课后作业大多以单纯的习题计算为主,学生面对大量枯燥的习题通常会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改变课后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势在必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小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近年来数学教学中,实践性作业逐渐增多,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将生活元素融入课后作业,可以大大提升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将生活元素应用于数学课后作业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请将15 个苹果和13 个橘子平均分给家里人,每人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和几个橘子?还剩几个?由于学生的家庭成员的数量不一样,所以计算的过程和结果也不尽相同,事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相互评价,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是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将生活元素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生活元素的应用策略,通过课堂导入、深挖教材、创设情境、课后练习等途径引入生活元素,不断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给小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教学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小学生情境数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
错在哪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