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芒苋控制技术初步研究

2021-03-19 04:31张金良张桂芬白文军
江西农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草甘膦植物保护样地

张金良 王 瑞 张桂芬 韩 力 白文军

(1.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 100029;2.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4;3.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宣传教育中心,北京 100029)

长芒苋属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异株,原产于美国西部至墨西哥北部,为我国对内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该植物可在旷野荒地、沟渠地边、河滩、耕地、村落边、仓库周围、加工厂、工地、铁路与公路边、港口、垃圾场和家禽家畜饲养场周围生长,并可侵入农田,与作物争光、争水、争肥,导致作物减产、农民减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目的分析三种常用田间除草剂对危险性杂草长芒苋的控制效果,筛选出高效的防治药剂。

1.2 试验时间与地点

1.2.1 试验时间 根据药剂的不同作用方式,用药时间在5月到玉米播后苗前或玉米4~5片真叶期;整个生长期用药1次。

1.2.2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分别设在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衙门口村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科技展示基地,壤土为主;北京海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东庄村,沙壤土为主。

1.3 试验样地设计

1.3.1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科技展示基地 设置 1块试验样地和1块对照样地,相距100 m。试验样地为玉米田,面积约1 334.0 m2,并在该样地中选出长芒苋发生较为一致的3个小区作为重复,面积分别为200 m2。选取玉米田中长芒苋发生较为一致的3个小区为对照重复区,面积分别为200 m2。

1.3.2 海昌农机合作社基地 设置1块试验样地和1块对照样地,两者相距约100 m。试验样地为夏播玉米田,前茬为冬小麦,收割后种植玉米,试验地面积共计3 335.0 m2,并在该试验样地中找出长芒苋发生较为一致的3个区域作为重复,面积分别为200 m2。对照样地设置在玉米田中的一块撂荒坟地,面积约2 001.00 m2,选取长芒苋发生较为一致的3个区域为对照重复区,每个小区的面积为200 m2。

1.4 供试除草剂

单独成段试验选取的三种除草剂,分别为96%金都尔乳油、30%草甘膦水剂和75%烟嘧磺隆水分散粒剂。

1.4.1 96%金都尔乳油 96%金都尔乳油亦称异丙草莠,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靶标对象为稗草、狗尾草等禾本科类杂草,对灰藜、苋菜、龙葵等双子叶杂草也有一定的防除作用,且施用后的残效期比较长。沙壤土、壤土和黏土的最佳用药量分别为50~60 mL/667 m2、70~80 mL/667 m2和100 mL/667 m2,对水15~20 L/667 m2。最佳施药期为播后苗前,喷雾封地处理,无需覆膜。

1.4.2 30%草甘膦水剂 草甘膦属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为灭生性芽后处理剂,适用于防治一年生或多年生恶性杂草,如稗、狗尾草、看麦娘、牛筋草马唐、苍耳、藜、苋、繁缕、猪殃殃等。参考最佳用量为200 mL/667 m2,对水15~20 L/667 m2。播种后苗前喷雾封地处理,无需覆膜。

1.4.3 75%烟嘧磺隆水分散粒剂 75%烟嘧磺隆水分散粒剂亦称玉农乐、烟磺隆,为内吸性除草剂,芽后4叶期以前施用药效好,具芽前除草活性,有速效、持效、耐雨水冲刷、安全等特性。防除对象为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部分阔叶杂草,对稗草、狗尾草、野燕麦以及反枝苋等最为敏感,适用作物为玉米。每667 m2用量200 mL,对水30 L/667 m2。于玉米3~4叶期进行茎叶喷雾。

1.5 试验方法

1.5.1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科技展示基地 试验样地于播种玉米后苗前封地喷施30%草甘膦水剂,3块样地重复。对照试验地播种玉米后至苗前未进行任何药剂处理,于玉米3~4叶期,以75%烟嘧磺隆水分散粒剂进行茎叶喷雾。3块样地重复。

1.5.2 海昌农机合作社基地 试验地于播种玉米后苗前封地喷施96%金都尔乳油,3块样地重复。对照试验地不予药剂处理,同期喷施清水,3块地重复。

1.6 数据调查

2个试验地均于8-9月同时分别进行防控效果调查。2个试验地的3块处理田和3块对照田分别调查10个样方,每个样方1 m2(1 m×1 m),统计各样方内长芒苋植株数量,据此计算不同除草剂的防控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科技展示基地以30%草甘膦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喷施封地作为处理,以75%的烟嘧磺隆在玉米3~4叶期喷雾处理作为对照,对长芒苋进行防控处理,结果显示,相较于75%的烟嘧磺隆,30%草甘膦对长芒苋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田间控制效果明显,对照田长芒苋种群密度为413.3株/m2,而防治田块种群密度只有2.7株/m2,田间防治效果达99.3%(见图1)。

图1 30%草甘膦水剂对长芒苋的田间控制效果评价试验

2.2 海昌农机合作社基地以96%的金都尔乳油在玉米播种之后出苗以前喷施封地作为处理,以清水作为对照。结果显示,96%的金都尔乳油对长芒苋有不错的防治作用,田间控制效果明显,对照田长芒苋种群密度为44.0株/m2,而防治田块种群密度只有2.7株/m2,防治效果达93.9%(见图2)。

图2 96%金都尔乳油对长芒苋的田间控制效果评价试验

3 结论与讨论

田间调查后发现,施用不同浓度的药剂处理,田间控制效果明显不同,30%草甘膦对长芒苋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防治田块种群密度只有2.7株/m2,明显少于对照田长芒苋种群密度(对照田为413.3株/m2),田间防治效果达99.3%;96%的金都尔乳油田间控制效果明显,防治田块长芒苋种群密度只有2.7株/m2,比对照田长芒苋种群密度(44.0株/m2)明显减少,且防治效果达93.9%。

田间实际观察中还发现,由于田间长芒苋的种子库数量比较大,在整个生长季节一直有种子不断萌发,导致对照田块长芒苋种群密度极高,尤其在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科技展示基地尤为明显,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猜你喜欢
草甘膦植物保护样地
植物保护:不珍稀才了不起
四川省林草湿调查监测工作进展
桉树培育间伐技术与间伐效果分析
仁怀市二茬红缨子高粱的生物量及载畜量调查
额尔古纳市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植被碳储量研究
浅谈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如何提高植物保护与维护生态平衡
环保高压+出口旺季草甘膦或迎又一春
草甘膦牛市 产能膨胀又现
汉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