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反应及防治策略分析

2021-03-19 12:51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局部疫苗发生率

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适用于月龄为3~24 个月的儿童,接种疫苗后儿童的身体内的抗体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并且儿童体内的抗体维持时间可达到10 年左右,能够有效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经临床研究发现[1-2],收集大量的百白破疫苗接种儿童接种反应可知患儿发生疫苗不良反应风险较高,发热、神经异常,严重患儿会有过敏性休克。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导致儿童不良反应将会影响接种效果,同时也会引发儿童家属担心,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用于减低儿童接受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经实践研究发现,对接受百白破疫苗的儿童采取一定的预处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儿童接种不良反应风险。文章选取本院2018 年1 月—2019 年4 月接受百白破疫苗接种的192 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以及应用风险管理的预防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 月—2019 年4 月期间接受百白破疫苗接种的400 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儿童编号后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试验组中男女比值为112 ∶88,月龄为3~24 月,平均月龄为(13.5±6.7)月;常规组中男女比值为107 ∶93,月龄为3~23 月,平均月龄为(13.2±6.9)月。两组儿童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儿童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常规组儿童直接进行疫苗接种,试验组儿童应用风险管理进行疫苗接种,接种前医务人员需详细询问儿童过往病史、过敏史以及禁忌证,建立电子档案。接种前一周医护人员可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建立健康教育群,在群内发布接种注意事项与接种禁忌证,针对家长疑问及时答疑。正式接种前测量体温,排查有关疾病,将儿童资料详细记录下来,为儿童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方案。接种完成后需要让儿童至观察室观察半小时,无不良反应后再行离开,两组儿童进行为期3 d 的随访[3]。

1.3 观察指标

记录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对接种儿童进行连续3 d 的随访。包括中度发热、高热以及局部硬结,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 可知,试验组儿童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常规组儿童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可知试验组儿童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常规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发现,针对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采取风险管理,通过事前控制可及时排除引发接种不良反应的各项危险因素,通过接种前详细了解儿童禁忌以及病史,排查接种禁忌证,在家长群体中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让家长协助儿童做好接种准备,优化接种操作使其趋于规范性,从而降低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白百破疫苗主要用于预防儿童百日咳、破伤风以及白喉等传染性疾病,属于国家计划内的疫苗种类,白百破三联制剂疫苗使用氢氧化铝吸附,外观呈乳白色悬浮状态,新生儿出生后3 个月、4 个月以及5 个月需要各注射一次百白破疫苗,一岁半至两岁期间需要注射疫苗一次巩固接种效果,儿童7 岁时需要再注射一次百白破疫苗巩固接种效果。资料显示吸附百白破疫苗在计划内免疫疫苗接种制品中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最高。接种后的一般反应属于正常的免疫反应,该反应是由于疫苗本身的特性引发的生理功能障碍,多数儿童接种后的一般反应症状较为轻微,不会引发儿童不可恢复的组织器官或者功能上的障碍,不会产生后遗症,局部反应与全身反应通常存在一定的联系,全身反应通常会有局部反应,局部反应属于全身反应的局部表现。接种百白破疫苗后的局部反应通常由注射处红肿,疼痛以及注射硬结,全身反应则主要有持续性的发热,呕吐以及精神不佳,一般反应通常在注射疫苗后的24 h 内,可得到有效缓解或者完全消失。接种后的异常反应发生率通常非常低,需要采取严格的处理措施,异常反应通常与疫苗的质量注射方法以及个体差异有关,神经系统反应、变态反应及无菌性脓肿中均属于异常反应,分析发生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可知,主要以疫苗因素、疫苗使用因素以及个体因素有关。从疫苗自身因素分析,疫苗对于机体而言属于外来异物蛋白质,其具有生物细胞活性能够与机体产生接种反应,且疫苗中的吸附剂也会引发接种不良反应,其次疫苗的质量、生物提取纯度以及均匀度也会影响接种反应。根据疫苗使用因素分析,担负着接种的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较差,在进行疫苗接种的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循接种禁忌证,接种操作缺乏规范性,无法完全按照技术流程进行规范性的接种,例如接种剂量过大、注射深度过浅、接种途径不正确以及接种前未充分摇匀疫苗均会导致接种反应风险发生,将会增加接种不良反应或者加重接种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从个体因素出发,个体体质差异与接种不良反应存在密切的关系,例如体质过敏者极易发生变态反应,神经系统发育先天不全者接种后极易发生惊厥和接种后脑病。经过临床实践表明[4-5],白百破疫苗的接种效果非常好,但是多数儿童接种过程中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影响疫苗接种效果,对机体抗原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表1 两组儿童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指出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以及局部硬结,发生原因与疫苗中的百日咳菌体成分有关。接种无吸附剂成分的疫苗成分在十二个小时至二十四小时内,接种儿童局部皮肤会发生红肿、疼痛以及局部硬结,个别儿童接种后会出现注射侧腋下淋巴结部位肿大[6]。接种无吸附剂成分的疫苗儿童局部会形成硬结,或者形成无菌性脓肿,无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儿童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与报道相同[7],说明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儿童的不良反应存在一定的共性特征,临床上需要高度重视,进行疫苗接种后儿童发热有中度发热以及高热,说明疫苗自身的质量会影响儿童接种发热情况,疫苗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疫苗接种引发不良反应与疫苗的工艺纯度以及分散均匀度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疫苗的使用操作步骤有关,当负责接种的医务工作者未能按照规范进行接种时,可能会加重接种不良反应[8-10]。

本次研究发现,经过风险管理后的接种儿童与直接接种儿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硬结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与多次接种以及儿童的个体差异有关。经过风险管理后的儿童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表明接种前做好接种规划并规范化接种操作可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接种百白破疫苗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加强预防接种程度管理,针对接种疫苗的儿童,需要严格按照程序化的方式进行疫苗接种,接种儿童需要建卡,接种登记卡需要规范书写,详细记录接种情况,根据接种计划为儿童进行接种,避免出现接种时间不当的情况。(2)加强疫苗运输保存管理,考虑到疫苗运输过程中的温度与湿度控制不当会影响疫苗质量,因此在运输疫苗过程中需要做好质量把控,加强冷链管理保障运输环境参数稳定[11]。(3)提升接种医务工作者的技术水平,接种人员的专业技术对接种儿童不良反应有一定影响,因此疫苗接种人员需要参加相关培训,熟练掌握疫苗的类别以及防治机理,具备较好的接种不良反应处理能力。(4)正确选择疫苗并规范操作,接种前医务人员需仔细核查疫苗,疫苗外包装与标签完整,确保疫苗的批次、生产日期、厂家信息正确无误,有沉淀、破损以及过期的疫苗需要禁止使用。接种前需要将疫苗震荡摇匀充分分散疫苗,接种时需要对接种部位进行消毒,控制接种深度[12-13]。(5)接种后观察,医务人员需要告知儿童家长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接种后需要多饮用温水,详细询问儿童的健康状况,必要时需要进行体检以全面了解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明确接种禁忌。

综上所述,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较高,采取风险管理以及直接疫苗接种都可以降低接种不良反应风险,建议使用。

猜你喜欢
局部疫苗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局部遮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