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 年以来中国各地域老年人死因变动情况分析

2021-03-19 12:51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顺位死因老年人

中国针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死亡疾病见诸《卫生统计年鉴》,但却没有涉及分年龄段死亡疾病状况;已有老年人死因研究又往往仅集中于对某一省、市或地区的数据进行描述,以致缺乏对老年人死因的全国口径统计数据。即便是对全国老年人口死因结构进行统计的文献其数据来源也基本在2000 年之前,而相关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口死亡率在经济社会环境变迁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发生了变化[1-2],应当重新定义老年、认识老龄化社会。因此,更新对我国全国口径的老年人死因总结很有必要。基于此,本文旨在理清上世纪90 年代至今老年人死因的流行病统计学特征,分析老年人死因的分布情况、地域差异和变化趋势,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进行基础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老年人”和“死因”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中搜索1990年(含)以来的相关文献。截至2019 年10 月,共得文献1 302 篇,经过标题审核,内容概要审核和全文审核的方式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共有108 篇文章238 类数据纳入研究。

1.2 研究方法

搭建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老年人死因数据库,按照时间和地域归类:时间方面,我们设定1990 年代、2000 年代和2010 年代三个时间段;地域方面,按照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而划分的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西南和华中等区域。

1.3 观察指标

老年人死因的分布情况、地域差异和变化趋势。

1.4 统计学方法

按照时间和地域标准归类数据之后,通过描述统计的方法,厘清老年人死因的分布情况、地域差异和变化趋势。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

2 结果

2.1 东北:循环系统疾病居首

循环系统疾病居首循环系统疾病一直居于死因首位,较1990年代,2010 年代循环系统疾病死因占比已下降20%,但仍高于排在死因第二位的恶性肿瘤(18.96%)。循环系统疾病死因占比高与寒冷有关。寒冷地区相比温暖地区有更高的中风,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而该病在老年人群中致死率高。见表1。

2.2 华北:恶性肿瘤比重上升,呼吸系统疾病比重高

恶性肿瘤比重上升,呼吸系统疾病比重高21 世纪以来,恶性肿瘤超越呼吸系统疾病,居死因首位。呼吸系统疾病致死比重较其他地区偏高,90 年代高达25.57%,而进入21 世纪依旧保持在19%。据环保部2017 年发布的《2016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环境空气质量最差的10 个城市中,7 个在华北。见表1。

2.3 华中:前三位死因表现恒定,但恶性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占比变化大

前三位死因表现恒定,但恶性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占比变化大,死因前三顺位一直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在2010 年前,占据死因的53.36%,但2010年后却只有1/3。而恶性肿瘤明显上升,2010 年前,恶性肿瘤占16.33%,而2010 年后却增长到32.96%。见表1。

2.4 华东:呼吸系统疾病比例下降,循环系统疾病比例上升

呼吸系统疾病比例下降,循环系统疾病比例上升90 年代呼吸系统疾病居于死因之首,高达29.4%,21 世纪后,呼吸系统疾病的比重持续下降,降至13.24%。循环系统疾病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2010 年后,占总死亡疾病约40%。恶性肿瘤的变化恒定,约占总死亡疾病的1/4。值得注意的是,2010 年前死因占比不到5%的损伤与中毒,进入2010 年后,占比竟然达到11.32%。见表1。

2.5 华南:恶性肿瘤占比高,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比例上升

恶性肿瘤占比高,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比例上升2010 年前,恶性肿瘤居死因首位,虽有所下降,依旧在1/4 以上。这可能与华南因气候和饮食造成的地域性恶性肿瘤有关。1990 年以来,循环系统疾病一直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在2010 年后,成为死因之首,占四成以上。呼吸系统疾病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一直处于死因的第三顺位。见表1。

2.6 西南:云贵循环系统疾病居首,川渝恶性肿瘤居首

四川和重庆的数据均显示恶性肿瘤为首位死因。四川和重庆的癌症死亡率位居中国前列,这也涉及地域性癌症问题。川渝人嗜食火锅、酸菜,火锅过高的温度严重刺激食道黏膜,而酸菜中的亚硝胺是食道癌的诱因。贵阳和昆明的数据显示,循环系统疾病是老年人的首位死因,比例高达34%。这可能与云贵地区海拔较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相关。见表1。

2.7 西北:呼吸系统疾病表现稳定,始终是第三顺位死因

恶性肿瘤占比下降,循环系统疾病占比上升,呼吸系统疾病变化较稳定,恶性肿瘤死因占比呈下降态势,从90 年代的37.01%下降到22.04%。而循环系统疾病正相反,从90 年代的25.37%上升到的41.22%,跃居首位。呼吸系统疾病表现稳定,始终是第三顺位死因。1990 年以来,呼吸系统疾病致死比例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最高,这可能与这两个地区恶劣的气候和空气污染相关。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主要发现各区域各时段的老年人死因疾病谱既存在共性,也存在自身的独特特征。共性在于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基本占据着死因的前三位,八成左右的死因由此三种疾病造成。相较于共性而言,老年人死因的独特性更为显著。独特性的表现,一是各地域老年人的死因差异,二是老年人与全部人群死因的差异。关于各地域老年人死因差异,2010 年以来的横向数据显示,循环系统疾病在东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北这五个地区最为严重[3-4];而华北和西南则是受恶性肿瘤困扰[5]。而纵向数据显示,1990 年以来,循环系统疾病的死因占比在东北、华中地区一直下降,而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北地区连年攀升[6-7];恶性肿瘤死因占比仅在西北地区有所下降,而在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不断上升[8-9],另外,在东北、华东和华南变化不大。关于老年人与全部人群死因的差异,我们需要借助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2019 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43.80%)、恶性肿瘤(25.98%)、呼吸系统疾病(10.83%)、损伤与中毒(5.67%)、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3.37%)、消化系统疾病(2.31%);而农村居民的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46.66%)、恶性肿瘤(22.96%)、呼吸系统疾病(11.24%)、损伤与中毒(7.45%)、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2.46%)和消化系统疾病(2.11%)[10]。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死因顺位相同。而老年人在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上的死因顺位与整体人口基本一致[11-12]。与整体人群最大的不同是,消化系统疾病在老年人死亡疾病中的顺位较前、比例较高[13-14]。

表1 分地域分时段中国老年人死亡疾病分布情况(%)

表1(续)

综上所述,老年人死亡疾病的分布情况、地域差异及变化趋势既有与总体人群的共性,也显示出自身面对消化系统疾病的问题。国家卫生系统可以在医疗资源配置方面因地制宜,使有限的医疗资源配置更为优化,既缓解医疗资源配置的过量或不足,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服务于老人,提高其生命质量[15]。本研究的局限在于中国缺乏老年人死因的官方统计,因而仅从万方数据库搜索相关文献来收取数据。故研究是建立在有限理性之上,而非完全信息之上。其次,原始数据对病种的分类不统一,为了汇总分析,我们按照国家卫生统计年鉴关于死因的统计方法进行合并统计。基于此,为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国家层面上的死亡数据细分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顺位死因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道光帝皇长子奕纬死因辨析
第二顺位最高额抵押相关法律风险及防范
抵押前顺位作展期是否要后顺位同意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我国死因认定程序的反思与重构
某肿瘤医院2010-2014年恶性肿瘤患者死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