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双创模式对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以集美工业学校为例

2021-03-22 09:52丁海涛
福建轻纺 2021年3期
关键词:双创中职专业

丁海涛

(厦门市集美工业学校,福建 厦门 361022)

什么是双创?双创为“创新、创业”的简称。人们通常认为创新是创造一个全新的事物,是需要有很高的智慧及机遇;创业就是创办一个企业,是一项伟大而又艰巨的事情。基于此,人们觉得创新创业高高在上,必须有高深智慧的人才及机遇才能做得到,而中职学生[1]文化基础一般、技术一般、缺乏社会阅历又没有人脉,所以创新创业与中职学生没关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创新是人的本性,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创新的历史,只有创新社会才会进步,其次创新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类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丰富完善知识体系,提高生命质量,是主体对自身的突破,所以说创新是人人可为、事事可为。而创业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事情,创业说白了就是实践的创新,它不仅仅是指创办企业,还包括了个人或团队在企业或团队这个母体中进行业务创新、行为创新、文化创新、思维创新,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人人都具有创业的可能性。

为什么要进行双创教育?总体来说,创新创业教育分为2类:一类是传统认为的以创办企业或发展企业为目的,培养成功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另一类是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从人的自我需求、全面发展出发,以创新的精神和创业态度培养学生,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二类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传统教育培养的是规范性、知识性大体一致的学生,随着时代从工业化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对人们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这与传统教育的理念相悖,因此急需要在传统教育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既发挥传统教育的知识和社会规范性培养,又进行了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中职学生作为中考的失利者,许多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自卑,对学习和生活充满消极的情绪,因此不管是从德育的角度,培养一个内心完整的人的角度出发,或者从社会发展的角度需要创新的人,中职学校非常有必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随着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各中职学校普遍设立了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一条街、创新创业中心、创新创业产业园,各种创新及未来企业家竞赛正在陆续出现,中职学生毕业后创业成功的也是比比皆是,中职学生的发明和专利申请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但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很薄弱,这导致了许多学校在实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缺乏理论支撑,更有一些学校单纯模仿而不是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及学生素质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或追求高大上的“面子工程”,因此,有必要总结和分析国内外对双创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而寻找适合各个学校具体情况的双创教育模式,为进一步的改革提供基础。

1 国内创新创业研究

1.1 针对特定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研究

重庆师范大学的牟思言[2]运用文献分析和考察法等方法,根据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创造力训练理论、旅游活动相关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开发了中等职业旅游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开展了“中等职业旅游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它所开发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2个部分,从创业的相关知识基础到深入的创业过程和企业运营管理。课程的实施将当前的新教学模式与学生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并使用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来关注学生的中心性和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所采用的评估方法是考试,对学生的表现在课堂表现、现场课堂表现、功课介绍、创业设计计划书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但是,牟思言仅进行了中职旅游专业创业发展研究,然而这个专业有一定的局限性,仍然没有摆脱课程的形式,也没有突出创新和创业教育的育人作用。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靳颖[3]研究了中等职业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首先,他们利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借鉴相关文献来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使用问卷调查法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通过访谈的方式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有了深入地了解,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浙江工业大学的蔡卫兵[4]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基础分析了中等职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现状,借鉴其他高等学校的经验构建了中职机电专业学生创新体系,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成果展示等方面培养了机电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在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基础上,探索了机电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包括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创新竞赛和发明创造等,大大提高了学生产品开发能力和参赛成绩。

1.2 创新创业课程建构研究

上海材料工程学院的庄燕[5]进行了与专业相结合的中等职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提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首先要根据学生特质,在课堂上通过任务分配将学生分组,然后通过任务分解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举办一些有关创新和创业精神的特别课程,例如关于创业导师如何进行创新和创业、如何选择新的创新和创业项目、如何撰写报告、如何展示和推广项目以及如何保护项目的讲座,最后实施创业启蒙实践模块,学生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组建合适的创新和创业团队,分析创业环境和政策,并编写创业计划。庄燕提出的建立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但我们不仅要创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而且要超越课程范围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1.3 学校教育创新创业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的于玲[6]在长沙财经学校通过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鼓励创新精神,加强家校联系,整合家校资源,建立企业与政府合作平台,促进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来有效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师资水平,建立创新创业团队,依托核心专业,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改进教学方法,拓宽培训途径,注重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实施研究。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陈建瑜[7]进行了以学校为主导、政府进行政策扶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支持、家庭理解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创新创业培养机制研究。其中学校起主要作用,学校明确各级的教学内容和理念并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中采用调研、讲座、报告等方式,课外开展学科渗透和专题讲座让创业者现身说法,以校园模拟创业活动为实践平台,让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去社会兼职体验增加经验。

周广西(2010)[8]对融合专业教育的英国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以下2个建议:第一,学生越早接受创新和创业教育越好,英国在专业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渗透了创新创业教育;第二,创新创业教育要针对学生的专业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和学科特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值得借鉴的是英国学校渗透在日常教育中的双创教育以及将创新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方面的成功经验。

浙江省教育科学院的程江平[9]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一条路、一条街、增加一些设备、建设一个创业园(创新创业中心),而是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实现技术技能的创新和职业的“创造”,从而让学生自我认同、内心自我满足,走向了一个“创新”的人生。

杭州中策职业学校[10]自2005年以来一直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它不仅通过学生俱乐部和第二课堂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思想,还通过开发相关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学校与企业中熟练的工匠经常接触和交流,并聘请了各行各业的50多名熟练的骨干作为外部老师,以拓宽师生的视野,指导他们的技能实践。在校内外教师的共同指导下,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来扩展现有产品的功能并对现有流程进行技术创新,这样小的改进和小的创新,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企业提出问题,学校选择问题,教师分析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活动,探索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促进校企跨越式发展合作。

综合国内的相关研究结果,我们发现浙江、上海、广东等沿海发达省份的中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处于全国前列,取得了很多成果,值得借鉴。

2 国外创新创业研究

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源于古典经济学。创业教育之父Timmons指出,创业教育是一种追求效率的教育,而不是解决生计的职业培训。在美国,创业教育非常独特,它更多的是关于培养创业精神,侧重于将思想转变为实际行动。自2005年以来,一些美国学校已开始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和普及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发展更加合理全面。美国非常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不仅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而且有相关的专门教材。

英国的Mike Mullen指出,学校评估创新和创业精神教育的标准是发展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根据收益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实现成本低于收益的目标。在课程评估方面,他指出,应将目标与课程实施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应评估建立企业的学生人数、收入和为社会提供的工作,评估是否已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日本的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尽管它的起步时间晚于西方国家,但日本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非常迅速。根据早期的数据记录,日本的许多学校都开设了与创新和创业有关的课程,以及创新和创业实践课程,许多学校还建设有相关的创新创业基础。时至今日,日本的创新创业课程的建立和评估已逐渐成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规模也已相当大。 目前,国外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对已经开设的创业课程的提升,而不是盲目地扩大研究领域,即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将课程体系与外部环境相结合以提高教育质量。

3 我校双创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我校双创模式,如下图1所示,是以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为主线,先发布校级创新创业大赛通知,让各班级组织学生组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班级内先进行初赛,每班选取2个项目参加校级比赛,参加校级比赛的学生团队在创新创业导师的指导下编写商业计划,然后在学校内组织评比,现场答辩等,选取比较好的项目及团队,经进一步培训指导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

图1 我校现阶段双创模式

以社团活动为辅线,学生志愿报名加入双创社团,在社团内定期组织培训及讲座,社团内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组建创新创业团队,选择比较好的项目进行创业或参加比赛,对于比较好的项目,双创中心予以孵化支持。

目前模式存在的问题:

⑴ 现阶段主要是以比赛为主线,导致创新创业为了比赛而存在,这种不利于创新创业精神的大范围推广;⑵ 没有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管是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还是与专业课进行结合的创新创业课;⑶ 缺少理论基础,学生和老师都缺乏有关创新和创业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⑷ 创新创业课程与社会脱轨,学生许多创新创业项目均为服务类项目,基本没有涉及技术,项目创业到最后均变为卖东西;⑸ 课程实施的专业师资配备不够,首先学校及企业的创新创业导师本身相关知识缺乏,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少之又少,而且学校教师中能进行创新创业的亦较少。

4 启示

根据前面提到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较好的双创模式如下图2所示,首先学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一定要有政府支持、相关专业企业支持、学生家长支持,然后学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进行行业调研、邀请创业成功者及专家讲座、撰写调研报告,另外在这个课程中传授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在全校开设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及社团,将不同专业的学生集合起来,根据学生特质进行角色扮演,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与企业进行合作,进行一些小创新,然后撰写计划书、报告等,将部分能力较强或比较有兴趣的学生集中起来,与企业合作进行创业训练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教学中要注意创新创业思想的渗透,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爱好进行分层、分类、分项目教学,教学中的项目或案例应来自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不同专业的学生负责不同的项目或项目中的不同部分,增加专业认同感,在专业中根据不同的课程,添加创新模块部分,鼓励学生进行小创新、小发明。

图2 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总结的双创模式

通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总结及对我校双创的分析,对我校的双创有如下启发:

⑴ 举办校级的创客嘉年华活动及创新创业讲座等,让更多的学生和老师了解创新创业;

⑵ 对学校的师生进行创新创业培训以及开设第二课堂,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具有创新创业专业知识;

⑶ 开展校企合作,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不同,鼓励学生去不同的企业或岗位进行锻炼,增加实践知识,学生可以参与企业的小革新小发明,锻炼创新能力;

⑷ 根据创新创业知识,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原专业课中加入创新创业模块,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多加入实际生产案例,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将专业课变为专业综合模块,原实训课程中加入创新特色模块,鼓励学生使用实训设备和知识进行创新,将原实训课程变为实训课加创新特色,实习的任务不只是让学生写实习日记,而是顶岗实习加创业启蒙实践,学生要根据自己顶岗实习的知识,选取合适的地方进行创新,然后写创业计划书;

⑸ 引入各专业的企业人员、教师加入双创团队,创新创业不仅仅是卖东西,可以是小发明、小革新,让创新创业不仅仅是流于形式,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和教师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从而实现内心需求的满足,进而导致了内心的进一步成长,达到育人的目的。

⑹ 积极和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合作,不仅仅是和外面的创新创业公司合作,更多的是各专业公司,鼓励学生去兼职,鼓励学校教师和学生一起接企业的项目进行小革新小发明。

猜你喜欢
双创中职专业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部分专业介绍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