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PLC课程开发与实施

2021-03-22 09:52连汉平
福建轻纺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设置岗位

连汉平

(集美工业学校,福建 厦门 361022)

职业院校在教学工作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承担着为推动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我国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工作的开展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其教学的目标需要重点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基于相关工作的开展以及市场人才需求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教学体系,选择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尤其是PLC这一类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当中构建以“项目教学”为中心的课程内容体系,强调对学生的培养和提高,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与相关措施的执行和实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以便其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

1 确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目标

PLC 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的、技术要求和专业化要求比较高的课程。在具体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重点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课程内容的选择及课程设置也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工作、市场人才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所培养的人才要能够适应各种基础性生产岗位工作需要。

市场上对于机电专业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其具备专业化的职业能力、知识体系,具备良好的职业修养、团队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意识,以便更好、更快速地适应岗位工作。因此,职校具体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教授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同时,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实践的能力,解决机械和基础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各项相关的设备规范化应用与管控的能力,相关的生产线、系统的调试、运行和维护能力等。其教学课程内容的设置和选择,需要基于培养维修电工、PLC设计师等职业要求及就业方向科学地安排和规划。

图1 PLC课程教学目标

2 构建以“项目教学”为核心的课程内容体系

在确定课程教学的目标(图1)之后,需要分析和考虑怎样设置和安排课程,怎样选择和优化课程教学的内容,才能使教学的目标更好、更快速地实现。基于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PLC课程教学相关工作的开展需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教学目标需要突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教学项目”为教学工作开展的载体,通过运用任务训练的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科学地协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促使二者相结合、相互促进,更好地实现培养职业能力、岗位能力的教学目标。

在具体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从PLC课程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方面分析和考虑,在充分结合课程的特点、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围绕“教学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构建教学课程内容体系,更好地突出教学的实践性。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具体是将PLC课程进一步地进行详细的划分,主要分为简单PLC控制系统应用、机电气综合控制系统应用两个阶段,通过这种阶梯式、递进式的教学,更好地突出教学趣味性、强化教学综合性、增强教学效果(表1)。

简单PLC控制系统应用阶段:这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需要根据基础阶段学生的特点、知识、能力和水平进行,一般选择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项目,所提供的项目内容、教学内容需要从简单到难、逐渐、逐步地进行,慢慢地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引导其自主的完成项目任务,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建立自信心。

机电气综合应用控制系统应用阶段:这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需要适当增加机电设备安装的内容,如电磁阀、汽缸、传感器的选择、装配、调试以及电气、电路的敷设和系统通讯方式调整等,相关的教学内容的设置要能够为学生构建真实的工业现场环境。加大实践课堂的设置,培养其实际应用的能力,根据行业的需求实现更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促使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更强,以便更快速、更高效地适应岗位工作,满足岗位需求。

表1 PLC课程“分段式”课程内容体系

3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一体化教学

具体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作为核心和主线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课程设置、内容选择及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进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课程改革,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和规划课程,强化实际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任务教学的方式进行,也就是根据实际教学的目标、学生培养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地设置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思路,鼓励、支持其表述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独立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的过程当中提高PLC应用能力。

例如,可以采用排除故障训练的方式培养、锻炼学生分析故障、解决问题能力,也就是说,在完成一个项目及任务之后,需要查找和分析预先设置的故障,如程序、设置、接线、电源等方面是否存在未解决的故障、问题,对相关的工作进行完善和优化;工作完成之后,引导各小组互相设置故障,并分析和解决故障问题。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经过长期的训练和锻炼,学生能够快速地处理故障问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构建“教、学、训、做、评”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确保相关教学工作系统化,强化实际教学的质量效果。

⑴ 做: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导入的方式,由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列举现场实例进行教学,学生在聆听教学任务和案例的过程当中分析和领会要点。

⑵ 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学习任务,教师为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思路、方法,提供故障记录,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讨论形成方案。

⑶ 训:教学中引导各小组互设故障,教师协调好各小组的学习进度,为设置故障提供思路,并维护好课堂的秩序、安全,学生在商定故障类型之后设置故障并填写相关的记录。

⑷ 做:教学过程当中分组排除故障,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讨论、小组间交流,并及时地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点评,学生选代表进行交流汇报。

⑸ 评:总结评价工作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对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点评、要点归纳,学生梳理所学思路,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4 课程改革的措施

针对PLC这类专业性强、实践性强、实用性要求高的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根据行业需求的变化,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强化实际教学效果。

4.1 明确教学目标,改变课程内容

PLC 课程教学需要培养技术型、实践型、实用型、岗位型人才,在教授基本知识和技巧的同时,需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水平,强化职业素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构建以“项目教学”为核心的课程内容,通过引入合适的项目、案例,促使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营造工作环境,提高职业能力。

4.2 创新教学方式,明确教学主体

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对学生的培养和提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锻炼学生参与讨论、交流。采用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混合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有助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和素材。

4.3 实施分层、分阶段教学

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学习情况、特点,因材施教,逐步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5 实施效果

相关方面的教学工作的实施以及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更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增强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职业兴趣。通过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进一步创新和转变了教学的理念、模式、方法,学生的主体性更明显,教学工作更重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以项目教学为核心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为市场上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综合型、技术型的人才,培养的学生能快速地融入岗位,满足岗位工作的需求,确保专业化人才能够有效地就业。

6 结语

教学中针对PLC这类实践性强的课程,课程的设置和开发需要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基于行业和岗位基础性要求,科学合理地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在教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将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实验和实践创造条件,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设置岗位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栏目设置一览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