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互融互促探讨

2021-03-22 02:27杜淑芳
北方经济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内蒙古

杜淑芳

关键词:内蒙古 生态文明 经济 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是守卫祖国北疆的万里绿色长城,生态地位举足轻重,保护和建设好这道亮丽风景线,是内蒙古各族人民的神圣职责,也是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根本福祉。内蒙古虽然是一个边疆欠发达民族自治省区,但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甘落后,发展的需求非常迫切。如何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双赢,使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高水平保护,这是自治区一直坚持走的发展之路,久久为功,并在不断摸索中总结经验再出发,因为这关乎永续发展,关系人民福祉。

厘清关系,树立共同体指导思想和行动指针

从系统论的角度讲,人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的生命共同体,如果其中一个子系统成为短板,那么另一个子系统也将停滞不前,两者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持续繁荣和良性循环。从生态功能的角度讲,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不可偏废。纵观古今,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最终成为了不毛之地。环顾世界,發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治理花费的成本比当初经济创造的财富还要多。

内蒙古长期以来生态保护建设的经验证明,必须用发展的办法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资金的投入和科技进步的支撑。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增加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共圆伟大中国梦,如果因此破坏了人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发展便没有了意义,违背了初衷。因此,两者不可偏废,要把它们作为一个共同体来制定规划纲要,一体化向前推进。

寻求节点,大力发展林沙草等生态产业

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并不冲突,两者之间可以有效结合起来,生态产业就是两者之间的节点。内蒙古拥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等生态资源,生态是内蒙古最大的优势。抓住国家绿色转型的战略机遇,把发展的基点放到产业和科技创新上来,大力发展林沙草等生态产业,加快扩大生态产业化规模,使两者良性互动,互为支撑,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双赢,形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局面。

加大生态产业化成功范例的推广应用范围和力度,实践经验和技术创新能够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从而收获更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内蒙古有许多生态治理的成功范例。在政府和人民层面,库伦旗实施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工程,生态开始恢复,开发了旅游景点;敖汉旗从1979年开始植树种草和治沙治山,如今草产业已成为全旗农牧业支柱产业之一,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荣誉称号。在企业主体方面,亿利集团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东达蒙古王集团沙柳产业化项目、天龙生态独创的科技型生态修复体系、蒙草抗旱技术产业化应用等。

科学编制生态产业发展规划。自治区应科学确定生态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重点领域,根据土地的自然分区,按照区域分异规律和区域环境资源特点,在不同类型区确定不同的生态产业主攻方向,明确生态产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确定发展的步骤和措施,从而形成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科学合理的生态产业布局。

培育生态产业龙头企业。由于生态治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和科技进步的支撑,客观需要立足可利用林、草、沙、河、湖等资源,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有地区特色、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大中型生态产业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产业发展带动生态建设的良好局面。

量水而行,统筹协调经济和生态用水

严格保护水资源,加强用水管理,确立水资源利用上限,促进人口、经济、生态等与水资源相协调。内蒙古是典型的北方干旱贫水地区,分布着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人均水资源只有395立方米,相当于全国的1/5。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呼伦贝尔市占67%,其它11盟(市)仅占33%,据初步估计全区水资源利用总缺口达10亿立方米,并呈不断扩大趋势。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内蒙古农牧业、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的瓶颈之一。

严格控制经济建设用水,保证最基本的生态用水。内蒙古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都是在水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取得的,维持极其不易,这就需要防止生态环境用水被挤占。因水制宜,注重发展水资源消耗少的节水型产业,以水定产,控制高耗水产业的规模。加强替代性水资源的开发,例如提高污水回用率、微咸水利用等。实施国际合作,与俄蒙合作开发水资源,磋商“北水南调”工程,启动前期研究和论证工作,解决内蒙古及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逐步融合,使生态文明成为经济发展风景的底色

由于内蒙古的地理区位、气候条件、地质地貌等因素影响,生态环境脆弱,加之依赖资源的经济发展格局,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渐次递进,逐步渗透,先实施“+生态”战略,将生态文明理念和实践融入到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中,逐步向“生态+”战略过渡。

生态与旅游融合。生态旅游是把生态学的理念、理论、方法应用到旅游业中,通过欣赏自然之美而陶冶情操、放松身心、增加见识,最终通过旅游达到保护自然和发展自然的目的。内蒙古有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沙漠、葱郁的森林,生态旅游是内蒙古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生态与科技融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扩大生态科技研究团队,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生态科技研究,推广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生态与科技的融合产生生态产业,生态产业是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例如沙产业和草产业,钱学森院士提出其精髓是“利用阳光、通过生物、依靠科技、对接市场、创造财富”。

生态与商业融合。深入研究商业的生产、物流、营销和消费等各个关键点的生态化途径,实现生态生产、生态物流、生态营销和生态消费的创新发展,构建全面发展的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体系。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内蒙古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爱在内蒙古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