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思聚思异思:小学古典名著阅读教学新路径

2021-03-23 21:59许蕾
新教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古典名著人物形象课文

许蕾

【编者按】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视为教学重点,探究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名著就是一项很重要的资源。因而,统编教材中既有名著选文,也有名著导读的内容。那么教师如何基于统编教材,通过以“导”促“读”,引导学生感受名著人物形象的立体之美,领略故事情节的曲折之美,发现语言文字的意蕴之美,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值得探讨。本期的两篇文章就此进行了探索,或许有助于大家对这个话题的把握。

统编教材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注重阅读能力的养成,注重文学素养的提升。古典名著对于第三学段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但古典名著姓“古”,它难读、难懂、难教,在统编教材中属于“难课文”。对于这样的“难课文”,教师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路径,才能做到“难文浅教”“难文趣教”“难文活教”呢?本文就以文本理解、特色语言、思维想象这三个“点”作为导向,寻点拓思,从而形成比较优思、会意聚思、争辩异思的阅读教学新路径。

一、优思:浅寻文本理解的关键点

优质教学力求一课一得,对于难教、难学的古典名著而言,更应如此。那么,如何针对文本特点做到“抓主放次”落实浅教呢?教师可以用小说“三要素”作为文本理解的关键点,选用恰当有效的课堂阅读策略,优化学生思维。

1.“情”语:于阅读体验中感受情节。

情节突出的古典名著课文,教师可以在课文品析的基础上,用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让学生角色入境,或扮演,或朗读,去感受、品味课文情节的“丝丝入扣”。

例如《景阳冈》的教学:《景阳冈》选自《水浒传》,故事中有一个鲜明的人物角色一武松,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大虫”这个角色。如果故事中没有这两个角色的较量,就难以形成紧张精彩的情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理清课文“喝酒→上冈→打虎→下冈”这样的发展顺序。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者扮演,在朗读中想象、体验武松是如何从防守转为双方相持不下,再到武松进行反攻,并成功将老虎“拿下”。在这样的体验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感受了扣人心弦的情节发展。

2.“人”语:于言行探究中赏析人物。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单元,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指向人物的赏析。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以抓住“人物形象”,尤其是鲜明的人物语言、动作或心理的描写,引导学生揣摩作者在表达上的特色。

如《红楼春趣》的教学:课文阅读提示中指明课堂教学的重点,即“宝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既落实了古典名著人物形象的探究点,又降低了阅读难度。教师教学时,可先以“主、仆”角色对文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进行分类、梳理;再以“自主阅读、圈画批注”的方式,引导学生聚焦宝玉的语言、身份,感知宝玉“大度、不计较、平等待人、率真、孩子气”等人物形象,多角度地去分析、评价人物;最后结合阅读提示中“《红楼梦》中的许多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进行“联动阅读”,补充《红楼梦》第十七回、第三十五回作为拓展阅读的材料,以此丰富宝玉的性格特点。以教材为阅读兴趣的种子,以人物为阅读探究的火花,以联动阅读为学生的阅读助力。这样一来,自然就能做到“抓主放次”,让课堂更显性,让阅读更聚焦。

3.“景”语:于画面想象中升华主题。

环境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把握人物形象、着眼人物本身的同时顾及文中的环境描写,通过想象文本环境,达到升华主题或者丰富人物形象的作用。

如《红楼春趣》最后一段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放风筝的“趣”,从“春意盎然,众人一起放风筝”“漫天都是飘摇的风筝”“大家铰断线放走风筝”这三个方面去想象当时放风筝的画面,再聚焦文中“一时”“一眨眼”“一会儿”想象风筝断线时的情景,从而感受红楼春“趣”。从文字到画面,让画面成为情感,以情感促进朗读,用朗读升华主题。这就是以环境为主线,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有梯度地落实教学,从而有取舍、有侧重地据“环境”而发力。

二、聚思:趣品白话语言的精彩点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落实“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其落脚点之一就是掌握理解课文中难懂的白话语言的方法。如何将这些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趣”教呢?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设计拓展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白话语言实践话动中聚焦思维。

1.模拟说书,体验“悬念迭起”。

说者“入情”,听者“入境”,说书于情节高潮时,听众哄堂大笑;于人物悲苦时,听众潸然泪下。要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古典白话小说的情节巧妙,说书是很好的阅读体验。

很多古典名著课文可以让学生在多次的朗读后,在课堂中组织“模拟说书”,并在“模拟说书”的过程中,加入一些环环相扣的词语,更能吸引学生。比如,在《景阳冈》的说书中,让学生揣测,说到哪个节点时最适合戛然而止?在说到有悬念的地方时,可加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在揭示后事时,可让学生说上一句“你猜怎么着?”等。通过模拟与还原说书的现场,让学生聚焦思维,领悟小说情节在开端、高潮、结局等处的悬念丛生,也让学生感受到白话语言的独特、精妙。

2.文本接龙,实践“文白反转”。

文本改编,在立足本文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利用文本的“剩余价值”,可使教材多元化。基于古典名著文本语言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古典名著结构特征、语言风格、细节描写等方面的特点,初步指导学生进行模仿、改编。

例如,指導将教材中某一个现代文描写片段还原成原著的语言,或引导学生针对名著中的某一个人物进行介绍等,这些活动的实践与体验都应在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语言等有所感悟之后进行。比如,《草船借箭》改编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相关内容。在文后“阅读链接”有课文第8、9自然段所对应的原著,学生在阅读后能找出课文中对应的段落,在初步感知古典名著白话的语言特点之后,教师可以以“接龙”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文白反转。

3.剧本编演,展示“阅读个性”。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均来自四大名著的经典章节,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展现出其鲜明的性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白、神态、动作等,通过表演加评议的方式进行课本剧编演,展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例如,编演《景阳冈》课本剧。《景阳冈》课文情节生动,武松这一人物形象鲜明,因此在“情节梳理”“人物形象感知”这两个要点学习之后,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堂作业本上的题目,用简单而富有个性的语言(文白交叉)对课文中重要的“上冈一打虎”两个情节进行课本剧的编演。通过“改编课文形成课本剧一设计布景与人物对白一练习、展示表演一师生共同评议”的过程性语言实践方式,让学生在原有阅读成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阅读体验,更让学生实践了古典名著中独特的白话语言。

三、异思:活取思维想象的发散点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在于使他们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深广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师可以综合古典名著各处伏笔、人物性格、小说线索,以此为思维的发散点,采取引导策略,促进学生在同类阅读中“异化”思维,获得更深的阅读体验。

1.联结伏笔,聚焦典型事物。

古典白话小说章节之间的关联性使文章处处有“伏笔”。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指导课以典型例子提点一二,使学生产生前后的联结并在阅读中不断丰满人物形象,提升自我的思维能力。

例如,“酒壮英雄胆,酒助英雄兴”,武松的英雄形象和酒有着很大的关系。阅读中可以此引导学生作有理有据的争辩、作有深有痕的思考。教师可以设计以“酒”作引导的“主题式阅读”,进行拓展阅读。如《水浒传》的第二十三回《景阳冈武松打虎》和第二十九回《武松醉打蒋门神》,比较武松两次饮酒后的行为、心理,以此深化对武松形象的理解,拓展思维。

在古典名著单元,类似的联结还有很多。教师可将同一部小说中“人物性格特征”与“相关的代表性的事物”结合起来,设计“主题式阅读”,从原著中抽取段落进行重组,并设计阅读指导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联结阅读更有针对性和创造性。

2.“焦点论坛”,抒发个人观点。

在阅读古典名著的过程中,学生对书中一些众人关注的焦点有个人的看法或意见。在古典名著课文教学或者“快乐读书吧”读中推进课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或者话题,为学生创设各抒己见的机会。

例如,针对《草船借箭》中的“曹操的追与不追”进行一次“焦点论坛”活动,针对《景阳冈》中的“武松”的人物形象展开别样的具有个人见解的评价,等等。教师在自身充分阅读及参考史料之后选择“焦点”,通过论坛、头脑风暴、辩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聚焦思维、观点表达的能力。

3.交互阅读,探寻共通线索。

小说情节的发展绝大部分依托线索,只有当学生主动探寻到其中一点之后,才会有繼续阅读的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将同一部名著或者不同名著中相关联的线索结合起来,触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从而生发新的阅读感受。

例如,四大名著有一条共同的线索一石头。教师在“快乐读书吧”的阅读展示课中可用“石头”作为提示,让学生去探寻《西游记》和其他三本名著中石头的“藏身之处”,如此一来,学生探究的趣味得到释放。他们在“异中求同”或者“同中求异”,不仅探寻线索,更在线索异同的交互中引发思考,提升思维能力。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但它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言,都“实属不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寻点拓思,由浅到趣到活,逐步落实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多样的阅读实践,由此开创阅读教学的新路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打开经典阅读的窗户,养成古典名著的“阅读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古典名著人物形象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初中语文古典名著教学探讨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背课文的小偷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阅读古典名著在中心校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论阅读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