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阅读对话,提升语文素养

2021-03-23 21:59黄国来
新教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巴迪草原课文

黄国来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读前增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至关重要。教师应善于借助教材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无限向往的学习氛围,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其主动融入阅读实践中。

1.播放歌曲,拉近距离。有些课文所讲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环境比较远,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展示形象逼真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乐,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如教学《草原》时,由于学生离内蒙古大草原比较远,对草原比较陌生。上课伊始,我通过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视频,让学生了解宽广无边、景色优美、牛羊成群的草原以及草原人民的风俗习惯,营造气氛,直观地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草原,缩小了学生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学生向往草原之情油然而生,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2.引入古诗,激发情感。古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诗句中有很深的意境,我们可以重温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挖掘古诗文中的优势,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让学生获得情感的共鸣。如在教学《梅花魂》时,我以小学生熟悉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导入,让学生体会王维远离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从而让学生感受游子长期漂泊在外,对家乡魂牵梦萦的情愫。再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去品析一个海外游子对家乡无限思念的情感,这样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为接下来学习文本做好铺垫。

3.结合时政,陶冶情操。时政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一些和课文关系密切的、发生在身边的时事材料,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热点,分辨是非美丑,激发爱国热情,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在教学《桥》时,导入中先播放歌曲《不屈的翅膀》,并配上一些图片,然后介绍:这首歌是写给2020年春抗击新冠肺炎的每一个中国人,鼓舞人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共同战胜疫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有年过八旬的钟南山、带病工作的张伯礼、“渐冻”之躯的张定宇以及无数的人民子弟兵等。学生一下子被营造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了,教师再适时揭示课题,学生很快入情入境,情感一触即发,为感悟文本内容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读中感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充当引路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探究阅读,彰显学生个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文道兼得。

1.角色体验,彰显学生多彩个性。让学生体验文本中多样的角色,既能让学生更深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又能创设生动的表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升表达能力。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文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当时的社会,如果你能选择,你想做闰土,还是课文中的‘我’呢?要有充分的理由作为论据。”这一争辩问题的设计,将活动引入课堂,既开放了课堂,又解放了学生,在活动中展现学生心灵自由、凸显个性,学生积极参与、尽情发挥,在争辩过程中发展思维。

2.求同存异,绽放学生绚丽思维。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多角度、创意阅读。一节课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打开思维的翅膀。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父母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自己现在十一二岁了,还不懂写诗,而巴迪七八岁就能写诗,他母亲一定很高兴,“精彩极了”不过分;有的说他父亲说的话太伤孩子的心了,不懂得尊重孩子,“糟糕透了”太过分了;有的说父亲其实是希望巴迪自然成长,因为法律没有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有的说母亲的赞赏过于随意,会不利于巴迪的成长…学生们的思维动起来了,思路自然就打开了,这样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为后面理解两种不同的爱做好铺垫,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3.适度引导,呵护学生健康成长。我们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是幼小的,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升。

三、读后升华,碰撞学生心灵火花

认识文本蕴含的道理简单,但引导学生行动,并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有难度的事情了。阅读教学要注重学习后的升华内化,让学生心灵深处碰撞出火花,实现知行合一。

1.用语文描写身边事物。学习是为了运用,语文是要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如学了《牧场之国》,我让学生再次说说什么是“场”,什么是“牧场”,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茶都、茶场。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牧场之国》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我让学生说说茶场的静态,让学生感受层层梯田层层绿的美;让学生想象茶树拔节生长的叶子的动态美,让学生说说人们在茶场耕耘的劳作之美。让学生动笔把茶场的静态美、动态美表现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林场、沙场等生活中的事物。

2.用语文表达生活感悟。不同年龄都会有生活感悟,学生的感悟是隐性的,需要教师的引导、挖掘。阅读教学要把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链接起来,让学生用语文表达自己的生活感悟。如在教学《题西林壁》一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庐山奇丽的景色,更饱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请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学生的思维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然后教师再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要时刻留心,处处认真,因为有时无心的发现,会是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

3.用语文表现未来世界。语文源自生活,语文又能想象未来。我们应该找到现实和未来的觸点,让学生用语文表现未来。如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后,可以这样设计:这篇课文讲的是20世纪人类在科学上取得的一些成就,21世纪人类在科学上又取得哪些成就,改变了我们的哪些生活?这样唤起了学生的情感,让语文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衔接,学生争先恐后发言:AI电视、智能手机、无人驾驶等等。接着,还可以升华延伸:你长大后,准备发明什么?请写一篇想象作文。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我们要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要角色。教师更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教材深入对话,学生才能进一步理解、感悟文本,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九小学)

猜你喜欢
巴迪草原课文
讲解《草原图》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一起加油
一起加油
可可托海的草原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