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2021-03-23 21:59陈萍
新教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起跑线周长长方形

陈萍

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合理地利用互联网等学习资源,为广大学生营造合理的网络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地进行高质量的学习。信息技术的使用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问题探究,从而切实增强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一、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概念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枯燥性,为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便利且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来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例如,教学人教版三上“周长”的内容,这部分的重点是要理解“一周”的含义。教材中没有明确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图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体会“周长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但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再加之教材上本节内容是引导学生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部分空间感较差的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周长的概念。此时,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直观的动画,既能让学生在动态的情境中感知周长的含义,同时也有助于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教师先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观看动画人物三次绕操场跑步的情境,感受跑一圈必须具备的条件:从起点开始(位置),绕边线(运动),回到起点(目标)。在前一环节揭示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再创设了描一描的环节,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具体的物体抽象成图形;在平板电脑上出示一些平面图形(三角形、长方形、不规则图形等),让学生描出这些图形一周的边线。学生在以上几个环节的认识基础上,强烈地感受到这些图形一周边线的长也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使学生从对“一圈”到“一周”的含义有了全面的理解,也掌握了周长的概念。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应注意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喜好等因素,以新颖、独特的课程内容来启迪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及不同学生对课程的学习需要,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如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设施),在教学资源的使用中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教师应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数据分析为做好学生评估及改进教学积累素材。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后,教师通过学校数据库,找到了一道练习题:一个长方形框架(如右图),拉一拉后变形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1)22,(2)24,(3)30(4)以上都不对。在电脑显示题目后,学生用反馈器选择答案,教师用反馈器查看学生的答题情况。从电脑的统计结果看,部分学生选(2),也有一些学生选择(1)。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读题:一个长方形框架,在拉的过程中变成平行四边形,4厘米是平行四边形的高,24平方厘米是拉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推回去,求原长方形的面积。同时,教师通过操作电脑,拉住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进行推拉,将图形转化成面积更小的平行四边形,最后推拉成长方形。学生恍然发现在推拉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各条边的边长没有变化,长还是6厘米,宽还是5厘米,所以原来长方形的面积应该是30平方厘米。通过电脑的演示,学生发现在圖形推拉过程中,周长没有变化,面积变了。整个过程,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变平面图形为直观显示,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展开讨论交流

要提高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注重对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升,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展开自主学习和共同讨论。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堂上单纯的自我思考转变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信息共享,促进学生在信息互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通过剪、移、拼的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体会等积变换的方法。而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学生往往不能凭借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经验,将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问题转化为已学图形面积的问题,因而教师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将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进行面积求解。课前,教师先让学生自主观看微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让学生在学习网站的留言板上展开讨论“三角形面积=底×高:2,为什么要除以2”。有的学生在留言板上说自己通过画图,发现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长方形;有的学生发现两个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而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之前已经学过;一些学生说两个三角形只能沿着最长的边才能拼组成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自主观看微课,纷纷阐述了自己的发现,对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探索过程来进行三角形的学具操作。学生在操作及讨论中,发现只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出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发现了三角形和拼组后的平行四边形相互间的边长关系,顺利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通过微课导学及学生讨论,让他们前期对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再通过课堂上的学具操作,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四、在课外延伸中拓展学生知识面

在面向未来的学习中,很多知识并不都是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的,并且一节课只有40分钟,有些数学问题无法展开丰富的交流和延伸,而通过课后的网终平台,学生可以开展进一步的学习和交流,这样就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能让学生得到多元的发展。

例如,人教版六上“确定起跑线”的内容,确定起跑线是一种多维度交互的学习活动,既涉及圆的概念知识,也涉及圆的周长等知识。某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串“起跑线在前面的选手是不是跑的路程短”“每个选手跑的路程应该是一样的,为什么起跑线不一样呢”“每条跑道的起点不一样,那么终点也要不一样吗”,引导学生在讨论和探究中不断靠近核心问题:各条跑道的起跑线该相差多少。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不断补充、修正各自的观点,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和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安排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后延伸:在400米跑道上进行200米比赛,怎么确定起跑线?在400米跑道上进行4×100米接力赛,怎么设计每条跑道的起跑线?让学生与信息学科教师交流,学会使用绘图软件与航拍技术,从而绘制出比赛跑道的示意图。学生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文字和图片整理,学习绘图软件的简单使用,这样既学到了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应该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鼓励广大学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共享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钱塘小学屏北分校责任编辑:王振辉)

猜你喜欢
起跑线周长长方形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巧算周长
长方形的困惑
周长小诊所
重归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