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推进湿地保护与建设向纵深发展

2021-03-23 06:22王磊郑玉梅唐庆明牧琪尔
内蒙古林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呼伦贝尔市自然保护区草原

王磊 郑玉梅 唐庆明 牧琪尔

1.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局 2.内蒙古红花尔基林业局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呼伦贝尔市湿地类型多样,含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四大类型,总面积299.28 万公顷,占呼伦贝尔市国土面积的11.8%,占内蒙古自治区湿地面积的49.8%,是全区湿地面积最大的盟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呼伦贝尔市积极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重大决策,制定了《呼伦贝尔湿地保护规划(2013—2020年)》,提出“大小并抓、分类保护”的管理思路,即“大湿地”以建立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等模式进行重点保护,“小湿地”以结合天然林保护、草原保护方式进行普遍保护。成立呼伦贝尔市湿地保护管理站,配备专业人才队伍,明确职责职能定位,逐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形成了湿地保护与建设专项管理工作格局。近年来,各项举措相继落实,推进了全市湿地保护和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分类划定管理

呼伦贝尔市有国家级、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9 个,总面积199.21 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 个,分别为呼伦湖、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辉河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0.69 万公顷;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 个,分别为额尔古纳湿地、海拉尔西山、黄羊、柴河、室韦、维纳河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8.52 万公顷。目前,全市地方林草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已覆盖11 个旗市(区)、2 个直属林业局。有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额尔古纳湿地省区级自然保护区等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1 个,总面积134.31 万公顷。

2013年以来,呼伦贝尔市充分发挥湿地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国家湿地公园的申报与建设。目前,获批在建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共13 个,包括内蒙古免渡河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索尔奇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扎兰屯秀水国家湿地公园等,总面积达12.39 万公顷,湿地公园建设覆盖全市8 个旗市(区)、6 个直属林业局。2020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全区第一批重要湿地名录”,呼伦贝尔市申报13 个全部获批,占全区湿地名录总数的81%。

依托各级自然保护地和重点湿地体系建设,形成湿地保护网络。按照呼伦贝尔市湿地资源地域分布情况,将呼伦贝尔市岭西草原—木特纳亚界河(中俄国境线)至海拉尔河段湿地及周边草原、莫和尔图河上游(海拉尔河支流)、海拉尔河湿地及湿地周边草原、额尔古纳河及河岸周边森林草原、岭东森林至雅鲁河干流河段、大东沟干流河段湿地及河岸周边森林、卧牛河及周边湿地、扬旗山水库周围湿地等区域进行划界,实行重点保护。

主题宣传推介

坚持以生态文明与法制宣传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湿地保护宣传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增强人们的湿地保护意识,提高社会关注度,激发人民群众自觉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的积极性,为促进呼伦贝尔市全面开展野生动植物等湿地资源保护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组织“爱鸟周”普法主题宣传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年均发放宣传单5000 余份,悬挂条幅(标语)125 幅,摆放宣传板、购买LED 展屏2 块,展出普法板报7 期,播放湿地保护广播(电视)150 分钟;开展科普咨询活动,为150 人(次)答疑解惑;申请微信公众号1 个;出动宣传车辆20 台(次),组织普法人员100 余人(次)深入基层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增强了人民群众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组织防火主题宣传活动。市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组织各旗市(区)、市直属林业六局和两个航空护林站与武警呼伦贝尔市森林支队,在全市每年集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警民融合、捍卫北疆暨百车千人万里行”保护生态屏障联合行动,对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火意识,消除森林草原火灾隐患起到了良好效果。以森林防火吉祥物——“虎威威”发布10周年和大兴安岭“5·6”大火30 周年为契机,成功举办大兴安岭原始林区“4·30”、毕拉河“5·02”、那吉“5·17”三场灭火战役先进事迹报告会,大力宣扬大兴安岭原始林区三场灭火战役中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2020年春防期间,全市共开展各类防火宣传活动1248 场(次),出动宣传人员1.9 万余人(次)、宣传车辆2100 台(次),发放宣传册1.8万册、宣传单28 万份,悬挂宣传标语3.7 万幅;在电视台播放新闻宣传片41 条,通过手机发送防火短信23 万条。

组织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每年发放宣传单7000 余份、宣传品1500 余份,悬挂条幅75 幅,播放湿地保护广播(电视)100 分钟,出动宣传车辆36 台(次)、人员200 人(次)。

强化基础建设

积极申请中央投资项目。截至2020年,呼伦贝尔市湿地保护与恢复共获批项目资金2.31 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91 亿元。累计完成了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项目3 期,呼伦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建设,红花尔基国家级樟子松林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项目2期,以及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海拉尔西山自然保护区、维纳河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建设。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完善了各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管护能力,使各保护区湿地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合理恢复。开展了13 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项目,完成了内蒙古索尔奇、额尔古纳、免渡河3 个国家湿地公园的阶段性建设目标及免渡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验收整改工作,这3 个国家湿地公园已顺利通过验收。

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

开展专项行动

突出抓好呼伦湖流域生态与环境综合治理,成立了“呼伦湖流域生态与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市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公安局结合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依法开展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破坏湿地资源等专项行动,清理整顿自然保护区违法开发建设活动。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绿盾行动”中关于保护区的问题,开展H7N9、野猪非洲猪瘟等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及野生动物救护等工作。

随着保护措施的不断深入落实,呼伦贝尔市湿地保护网络已基本形成。从地域分布上看,保护范围从东到西,从森林到草原,基本符合呼伦贝尔市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的保护计划。保护管理机构建设日趋完善,按照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的保护战略,呼伦贝尔市野生动植物等湿地资源基本得到了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湿地的退化,探索出了适合当地的湿地生态恢复技术措施,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年上升。

今后,呼伦贝尔市林草系统将加快推进湿地保护管理部门设置和专业人员配备。根据国家和自治区要求,尽快制定湿地征占用制度,明确审批程序。探索实现湿地保护资金投入差异化、均衡化发展,大力申请自治区财政对自治区级、旗县级湿地类型保护地建设的投入,形成国家级、自治区级、旗县级湿地类型保护地统筹兼顾、均衡发展的局面。因地制宜探索湿地、草原交错区的社区共管与经济补偿形式,满足牧民的生活需求,维护祖国边疆稳定。

猜你喜欢
呼伦贝尔市自然保护区草原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卡伦敖包清理
丰收会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可可托海的草原
阅读理解
她是孩子们的“好家长”:记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嘎查关工委主任乔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