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强治理 湿地保护显成效

2021-03-23 06:22
内蒙古林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全盟兴安盟自然保护区

兴安盟湿地资源丰富,河网分布广泛,有大小河流200 多条、湖泊70 多个。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兴安盟湿地总面积26.23 万公顷,占全盟国土面积的4.39%;湿地类型多样,既有常见的河流、湖泊湿地,也有多样的沼泽湿地,还有罕见的地热湿地。为实现湿地资源长效化保护和管理,“十三五”期间,兴安盟不断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取得了明显成效。

筑根基 强基础

强化组织协调。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湿地保护中的主导作用,从盟委、行署到各级相关部门,全力推进湿地保护工作。多次召开全盟生态环境保护暨自然保护区工作会议,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工作的任务和措施。兴安盟政协对全盟的国家湿地公园及黑龙江省湿地公园进行考察调研,对全盟湿地保护工作提出相关建议。盟林业和草原局强化部门协调,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湿地保护事业的积极性。

科尔沁湿地景观

内蒙古白狼奥伦布坎国家湿地公园

开展资源调查。组织全盟各旗县(市)林草部门配合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林业监测规划院开展泥炭沼泽碳库摸底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全盟泥炭沼泽分布情况,为开展重点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各旗县(市)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湿地公园管理局业务人员,参加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主办的湿地保护培训班。从法律法规及政策学习、业务知识培训、具体工作开展等方面全面提升业务人员素质,为更好开展湿地保护工作打好基础。

抓宣传 提实效

“十三五”期间,兴安盟累计投入宣传经费20万元,不断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湿地保护意识。

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全盟各地每年在“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时间节点,设展板、拉横幅,建立完善宣教设施,集中开展湿地保护进广场、进农村、进学校系列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湿地保护倡议书,不断提高群众对湿地生态功能的认识,增强湿地保护社会责任感,营造自觉保护湿地的氛围。

内蒙古白狼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

提升宣传教育实效。制作《兴安湿地·天生之水》专题宣传片和内蒙古白狼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白狼奥伦布坎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等4 个国家湿地公园系列宣传片,推动湿地保护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将湿地宣教与学校教学紧密结合,开展宣传合作。组织编写出版《家在科尔沁》蒙汉双语版教材各2000 册,连续三年与国际鹤类基金会合作,开展国际自然课堂活动,并联合实施“环境教育进课堂”项目。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提升了湿地保护宣传实效。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白鹤

重管理 上水平

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对全盟湿地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全方位加强湿地保护和建设。

建立保护体系。建立自然保护地,加强重要湿地保护。先后建立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乌兰河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杜拉尔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乌力呼舒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5 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蒙古白狼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乌兰浩特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白狼奥伦布坎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及内蒙古扎赉特绰尔托欣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4 个国家湿地公园。其中,内蒙古乌兰浩特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已通过国家试点验收,内蒙古白狼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扎赉特绰尔托欣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开展试点建设。2020年底,组织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4 个国家湿地公园申报自治区重要湿地。通过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开展河流源头及重要区位湿地保护工作,强化了重点湿地保护。

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加强监督管理。全面开展保护区勘界立标工作,进一步加强保护区功能分区、优化调整,推进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全盟各级林草部门、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国有林场各司其职,购置野外监测设备,维修管护用房及设施,聘用临时管护人员,加大监测巡护力度,对保护区内“绿盾”台账点位以及类似问题进行彻底整治,相继拆除违建住房、临时管护板房等违规设施,高质高效完成纳入“绿盾”台账重点问题整改工作。“十三五”期间,全盟累计投入资金380 万元,聘用湿地生态管护员188 人,改善管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及时发现并制止破坏湿地行为,争取群众对湿地保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提升生态功能。实施“引绰济图”补水工程,每年为图牧吉水库生态补水2400 万立方米,累计补水达9600 万立方米。通过实施生态补水工程,为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更好发挥生态作用、确保迁徙候鸟安全过境提供了坚实保障。

内蒙古扎赉特绰尔托欣河国家湿地公园

强保障 促发展

不断加大湿地保护投入,完善制度措施,提升湿地保护管理的科技支撑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强化资金支持。实施中央财政湿地补贴及生态效益补偿项目,提升湿地保护、修复、监测能力。“十三五”期间,全盟累计实施中央财政湿地保护及生态效益补偿项目16 个,投入资金5502 万元,从河道疏浚、湿地修复、界桩界碑设立、监测系统建设、科研宣教能力提升、巡护道路维修、生态效益补偿等方面全面加强湿地保护,显著提升了全盟湿地管护能力,有效保护了湿地等自然资源,违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得到明显遏制。项目区域湿地恢复良好,野生植物长势逐年向好,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野生动物呈现出种类和数量逐步增多的趋势。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泡子核心区

扎赉特绰尔托欣河岸边树木长势旺盛

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及机构合作,在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中国人民大学教学实验基地,连续多年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师生到保护区开展调研。在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全国鸟类环志中心联合开展东部候鸟迁徙通道、雁鸭类候鸟迁徙动态监测与时空分布、疫病防控策略项目研究,不断提高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

强化制度保障。兴安盟行署出台《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在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建设管理自然保护地的主体责任。同时出台了《兴安盟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从湿地保护的目标任务、健全湿地分级管理体系、落实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健全湿地用途监管机制、建立退化湿地修复制度、健全湿地监测评价体系、完善湿地保护修复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制定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全盟湿地保护政策体系,为推动湿地保护修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信,通过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广袤的兴安大地会向世人呈现出更加美丽的湿地山水画,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生态福利。

内蒙古乌兰浩特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群鸟翔集

猜你喜欢
全盟兴安盟自然保护区
兴安盟大米插上“地标”翅膀
《卖油翁》教学设计
牢记使命担当 忠诚履职尽责
—— 记践行“四力”先进个人、 锡盟盟委宣传部办公室副主任杨超杰
2017年锡林郭勒盟气候事件与灾害及对多个行业的影响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原副市长薛培明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
观摩考察感受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落实“8337”发展草原旅游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