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路径

2021-03-24 02:29王小菊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7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思政课传统文化

王小菊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它体现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和精神价值追求,具有浓厚的底蕴与内涵,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背景下,在倡导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前提下,优秀传统文化再次焕发新生机,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相融合,可为思政课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为学生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政课;建设路径

引言

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有利于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发挥思政课正向引领作用。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而言,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有效融合,可保持思政课的同一性与连续性,避免各学段思政课或重复、或脱节、或缺失等现象的发生,为思政课注入新的更为丰富的内涵,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与实效,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探讨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中小学思政课融合的建设路径,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一、思政老师自身素质提高是融合基础

在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进程中,老师是推进此项工作的关键力量,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树立思政老师一体化培养的意识,搭建和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老师培养、交流和合作平台。高等教育学校要加大思政课师资老师的培养及输出力度,同时加强各学段思政课老师培训工作,引导思政课老师准确把握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目标,增强各学段思政课老师的衔接意识与全局观念,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师资体系。从思政课老师自身来说,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思政老师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同时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所谓知行合一,思政老师时刻为学生作表率,树榜样,才能通过言传身教让思政课内容深入学生内心,并外化为行为。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这对思政课老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学段思政老师作为思想政治理念的传授者,又肩负着将思政课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重任,不仅要具有一定传统文化底蕴与知识储备,而且要善于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旁征博引,将思政课的知识与内容传达到学生当中,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科中焕发新活力。比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老师可引用《少年中国说》中的内容,“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以及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关于爱国主义、民族自强不息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忱,从小培养、树立和提升各学段学生对人民、社会及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融合,需要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合理应用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让思政课活起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政课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重熏陶[1]。

二、三维体系的建设是融合的支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政课是通过说服教育、示范引领等过程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亦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系两者一脉相承的具体体现,在融合过程中,建立和完善课堂、实践与家校联合的三维体系,有利于充分提升两者融合的效果,让思政课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均获得长足发展。在课堂上,各学段老师要有意识地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两者有机契合,达到高效统一,使得思政知识与传统文化知识入心入脑,当然,各学段结合侧重点略有不同。比如小学可以利用传统节日“重阳节”等,教育学生孝顺父母,中学和大学可以利用国内外热点事件,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涵义,以及体会国家政策中传统文化的身影,如中国梦所体现思想根源即是“以和为贵”、“天下大同”等传统文化思想。“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可见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对于思政这门政治理论知识居多的学科,老师应经常组织一些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思政课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具体化,现实化。

三、多样化举措是融合的载体

一体化改革是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改的主要方向,这既是教育政策所要求,亦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它寻求大中小学思政课从目标、内容、方法、师资队伍和评价等环节,遵循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总原则来架构重塑,以保证思政课一体化的整体性。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有利于一体化目标的实现,多举措的融合措施为其提供有力保障。实践中,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多样化教学提供了可能性,比如小学思政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孔融让梨》等有益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动画片,而中学和大学则可以组织观看《觉醒年代》等红色电视剧或电影,还可让学生利用新媒体方式,如抖音、小视频、微博、微信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国家的快速发展,领会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得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高效融合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的融合不应仅限于课堂及实践等显性整合,还可以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进行“隐性融合”。大中小学都可以结合各学段特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耳濡目染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比如书法大赛、传统知识比赛、诗词大会等,宣传栏、校报、校园广播等也可以成为宣扬优秀传统文化及思想政治内容的阵地。

结语

总之,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进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质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并强化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融合应用实践,在古今之间搭建桥梁,让学生成長为思想政治过硬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邢小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究[J]. 福建茶叶, 2019, 41(11):1.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思政课传统文化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