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优化策略探析

2021-03-24 12:35陶涛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

摘要:课程思政为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建设提供了全新视域。大学英语教学通过确立植入课程思政的生态课堂教学观、创设联动的生态课堂育人环境、挖掘整合多样化思政元素和教学方法体系、建立基于思政育人目标的协同进化机制等策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深度融合,达成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生态课堂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拥有广阔的育人平台,在课程思政育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2020版)明确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成为大学英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课程思政也成为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新视域。诚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不是语言教学与思政教育间简单的物理捆绑,而是两者之间有机的融合反应。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不仅仅需要课程内容层面的对接,更是需要教师、教材、教学目标和育人语境等多方面的协同,形成共生演进的生态课堂,才能保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贯彻全程。

一、确立植入课程思政的生态课堂教学观

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所以,在大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植入课程思政理念。而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是全新的课堂教学观念和形式,其本质是相互联系、和谐共生的,内涵核心为以人为本,进而实现教育的良性可持续发展。面对高校课程思政要求,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和改进中,必须首先植入课程思政理念。植入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教学观,强调师生价值观念与外在课堂、社会环境的互动;关注课堂教学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知识体系、思政元素等多种因素,并把正确处理因素之间关系作为构建生态课堂教学的关键一环;始终紧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以及学生的思想变化,坚持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英语课堂教学,等等。确立起这些观念,有助于确保大学英语生态课堂不断改进,课程思政与时俱进、贴近现实、持续发展。

二、创设联动的生态课堂育人环境

外语学习是学习者的知识和经验与自然、物质、社会与人文等环境互动的过程。生态课堂特别注重环境的影响,犹如生态环境对于整个人类生存的意义,这也是生态外语教学情境性特征的现实表现。要发挥好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思政教育功能,优化生态课堂要特别注重课堂育人环境的创设。要创设体现“大思政”的育人环境,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纵向衔接和横向贯通。众所周知,课程思政理念不仅仅是单纯的课堂教学,需要打通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的阻隔,最大化地发挥课内外的育人功能。当前,在英语教学实际中,就是要从以课堂为主的显性课程,拓展到课外实践等隐形课程,实现课内外联动的思政教育格局,让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真正成为师生认同、乐于开展的育人新形式。要注重营造师生、生生等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与计算机等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合的虚拟应用环境,以及真正体现中华文化的语言理解、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

三、挖掘整合多样化思政元素和教学方法体系

融合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优化,还必须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上进行挖掘整合。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就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而言,内容涉及面广,包括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科技等方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为例,教材单元主题按照教材单元主题,大体可以归为五类思政元素,主要涉及励志人物、传统美德、价值观念、生态文明和文化对比等。虽然呈现的榜样人物和英雄事迹都是英美国家文化圈子里的典型案例,但教师可以根据思政主题需要,启发学生对比中国历史上的相关人物事迹,类比异同。一方面,通过阅读——遴选——叙述,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查阅、泛读、锻炼英语叙事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对比——发现,从不同角度探索中国文化的浩瀚广博,学习中国历史人物令人钦佩的感人事迹,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熏陶。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整合多样化教学方法体系。生态课堂体现在教学方法上,表现出典型的“后方法时代”的方法论特征,这就要求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提倡多元化,强调方法的动态演化、方法之间的非线性作用。所以,通过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的,在方法优化上,要把握生态原则,要以课堂教学中的关系、效果为关键,统摄教学中其它因素,从总体上整合包含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方法体系。为了实现大学英语传授知识、引导思想、塑造价值的多重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数字土著”特点,在课堂上开发运用问题驱动、思政融合的多模态教学模式,整合问题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思维导图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图文、微视频、短音频、互动、动漫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优质的、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同时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延展式管理,实现课前、课内、课外三位一体,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方法体系的整合中,注意把握每种方法的“生态位”,确立每一种教学方法的自身价值,并在不断丰富整合中实现方法体系的创新。

四、建立基于思政育人目标的协同进化机制

生态外语教学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把外语课堂视为一个复杂而又可变的体系,而课堂教学中诸要素之间互动带来的协同进化则是这个复杂系统的重要表征。要实现思政育人目标,在生态课堂机制优化上,必须破除单一的、单向的要素关系流动,把课堂教学视为师生共同探索如何提高外语知识能力水平和价值观、文化自信塑造的双向过程,真正地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环境为支撑的交互作用的协同进化机制,通过这个机制,各自找到自身的位置,发挥各自的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能动发展,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思政素质主动提升、共同进步。

结语

大学英语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贯穿课程思政理念,不断优化生态课堂建设,在各种教学要素的协同共生进化中实现育人共同目标,实现立德树人课程使命。

陶涛,1980.12—,湖北黃冈人,文华学院外语学部讲师,主要从事生态语言学、生态外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