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基础探究

2021-03-24 11:06刘玉人王紫云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经贸合作海峡两岸

刘玉人 王紫云

摘   要:鉴于两岸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两岸间的内部政治情况和外部的国际形势,两岸间未来的经贸合作前景尚不明朗。通过分析影响两岸经贸合作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发现两岸间的经贸合作的经济基础深厚,但非经济因素对两岸间的合作有较大的阻碍。因此,对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基础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经贸合作基础;海峡两岸;经贸合作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5-0089-03

一、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经济因素

(一)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互补性

两岸自21世纪以来贸易额迅速增长,2000年两岸的贸易额仅为305.3亿美元,如今相对于2000年的贸易额已经翻了7.5倍。大陆与台湾的贸易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并且这个差额仍在扩大,至2018年两岸的贸易逆差值已达到1 289.5亿美元。

通过贸易依存度的计算(见图 1),台湾地区的计算结果远大于大陆地区的。产生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是:台湾地区为岛型经济,需要长期稳定的外贸合作才能够保证自身经济的发展。而大陆自身内部市场大,所以曲线呈现缓慢上升趋势。鉴于台湾与大陆贸易的逆差大,台湾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强,而大陆内部市场广阔的情况,两岸加强贸易合作依旧是未来合作的方向。

通过计算2000—2018年海峡两岸服务贸易的RCA指数(见图2),两岸的计算结果均小于0.8,台湾的计算值大于大陆的计算值,意味着双方服务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较弱,同时台湾的服务贸易相对来说更有优势。2015年后,台湾方的指数呈下降的趋势,大陆方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台湾的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在下降,大陆方的竞争优势在上升。在这样的情况下,两岸应当打开两地服务贸易大门积极展开合作,以便台湾获得大陆宽广的市场,而大陆也能够获得技术外溢而提升大陆的服务贸易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二)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一致性

“台湾经济局”对台湾的制造业进行了普查,图1为近四次制造业四大产业的全年生产净额结构的普查结果,其中可见,资讯电子工程生产净值在2016年达到2.71万亿台币,占全体制造业的47.10%,比2001年的增长了15.94%,成为台湾制造业比重最大的产业;其余三大主要产业均呈现生产净值占比下滑的现象。

同样,在大陆的经济普查中,以企业法人单位的营业收入为计算的依据,在2018年第二、三产业合计收入143.76万亿人民币。图4中列出了营收排名前十的制造业,2018年营收总值前四名的产业都是高新技术行業,产值最高的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随着大陆经济的发展,大陆透过技术引进和研发投入也在不断掌握高新技术,从以前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逐渐向产业上游转移,“台湾接单,大陆生产”的贸易模式逐渐被打破。大陆启动“中国制造2025”带来新工业革命的趋势,数字经济同样也在崛起中,阿里巴巴、华为等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两岸的产业合作会更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形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模式。

二、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非经济基础

海峡两岸的经贸合作不仅需要深厚的经济基础,同时非经济因素对于两岸的经贸合作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非经济基础主要分为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因素。

(一)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内部因素

1.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制度基础。海峡两岸合作多年,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仍有经济制度建设上的成就。例如,两岸签署的《海峡两岸经济框架协议》是双方首次签署的经济框架协议,对于两岸经济制度的建设和两岸经济融合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2020年协议到期后若未能续签,对于两岸经济制度的建设会是沉重的打击。“大三通”的开通,实现了两岸间的“直接贸易”,大大便利了双方的货物贸易等等。有部分协议经济效果不佳或因各种原因无法实施,如“两岸租税协议”、《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等。两岸所签订的这些协议最终发挥的经济效应不同,但整体来说对两岸的经贸合作都是具有保护和促进作用的,完善了不同经济部门的制度框架,成为两岸经济制度的基石。

2.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政治基础。政治关系是两岸合作的一个核心影响因素。大陆为维持两岸关系的稳定更多的是考虑台湾方面的需求,呈现出大陆单向性让利的经贸形式。相反,在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台当局对两岸合作呈现消极状态。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政治基础体现在大陆对两岸的经贸合作是处于积极状态的,大陆颁布了各项单向性的惠台政策,对于台湾来说都是独有的优势。

(二)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外部条件

1.美国因素。大陆和美国贸易摩擦不断,导致双方的贸易受到严重影响。2018年,大陆对美国出口企业中台湾企业有36家、大陆企业有30家。中美间的贸易摩擦势必会对台资企业的对外出口产生影响,以至于导致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变得更加的谨慎。另一方面,美国的贸易保护行为将会影响到全球的价值链。美国负责研发和销售,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两端,如果再将中间产业链转移回美国必将导致全球价值链被破坏。台湾作为岛屿型经济体,主要依赖于对外贸易,在大陆投资的产业链众多,若全球的价值链被破坏,将导致两岸间的合作也受到极大影响。

2.亚洲因素。亚洲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形式繁杂,意大利面碗效应明显。2020年全球已有301个区域贸易协议,其中东亚地区签订的自贸协定达到90个。各个协议的范围和标准大不相同,导致区域经济合作反而被碎片化。另一方面,亚太地区也是大国经济博弈的场所,如美方在亚太地区推行“印太策略”并吸引了日本等经济强国的加入等。这些大国间的大型经济博弈影响了东亚地区经济市场的稳定性,使得各国间的合作也充满不确定性。贸易制度的松散性、混乱性会对两岸间的合作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使得两岸的经贸合作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三、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展望

(一)开放两岸市场,发挥两岸经济市场的互补性

两岸市场的开放性不同,台湾对大陆开放的部门较少,而大陆对台湾开放了市场并为台企在大陆的投资提供了便利和保障,这是台湾在其他地区所不能享受到的。台湾相对于大陆的经济体量来说是个小型市场,开放市场对自身而言受惠程度更高,台湾能够收获的是资金和就业机会。只有开放更多的市场,充分发挥两岸的经济互补性,才能通过两岸间开放性的贸易与投资促进两岸经济市场的成长。

(二)加强海峡两岸优势合作,推动海峡两岸经济融合

大陆与台湾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逐渐形成了自己具有优势的产业。大陆的出口产业中,电子科技产品的比例在提高,数字经济也在快速增长中,2017年较2016年增加了20.3%,经济贡献值占GDP的32.9%。而台湾在电子技术上的优势主要是芯片的研究,在世界芯片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将近50%。大陆主要是在软件、互联网技术上的“软创新”,而台湾主要是在芯片等硬件产品上的“硬创新”。两岸在信息化经济上的优势合作,能够共同促进两岸的电子信息业的学习与发展,为“两岸智造”打下基石,推动两岸经济融合。

一、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经济因素

(一)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互补性

两岸自21世纪以来贸易额迅速增长,2000年两岸的贸易额仅为305.3亿美元,如今相对于2000年的贸易额已经翻了7.5倍。大陆与台湾的贸易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并且这个差额仍在扩大,至2018年两岸的贸易逆差值已达到1 289.5亿美元。

通过贸易依存度的计算(见图 1),台湾地区的计算结果远大于大陆地区的。产生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是:台湾地区为岛型经济,需要长期稳定的外贸合作才能够保证自身经济的发展。而大陆自身内部市场大,所以曲线呈现缓慢上升趋势。鉴于台湾与大陆贸易的逆差大,台湾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强,而大陆内部市场广阔的情况,两岸加强贸易合作依旧是未来合作的方向。

通过计算2000—2018年海峡两岸服务贸易的RCA指数(见图2),两岸的计算结果均小于0.8,台湾的计算值大于大陆的计算值,意味着双方服务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较弱,同时台湾的服务贸易相对来说更有优势。2015年后,台湾方的指数呈下降的趋势,大陆方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台湾的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在下降,大陆方的竞争优势在上升。在这样的情况下,两岸应当打开两地服务贸易大门积极展开合作,以便台湾获得大陆宽广的市场,而大陆也能够获得技术外溢而提升大陆的服务贸易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二)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一致性

“台湾经济局”对台湾的制造业进行了普查,圖1为近四次制造业四大产业的全年生产净额结构的普查结果,其中可见,资讯电子工程生产净值在2016年达到2.71万亿台币,占全体制造业的47.10%,比2001年的增长了15.94%,成为台湾制造业比重最大的产业;其余三大主要产业均呈现生产净值占比下滑的现象。

同样,在大陆的经济普查中,以企业法人单位的营业收入为计算的依据,在2018年第二、三产业合计收入143.76万亿人民币。图4中列出了营收排名前十的制造业,2018年营收总值前四名的产业都是高新技术行业,产值最高的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随着大陆经济的发展,大陆透过技术引进和研发投入也在不断掌握高新技术,从以前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逐渐向产业上游转移,“台湾接单,大陆生产”的贸易模式逐渐被打破。大陆启动“中国制造2025”带来新工业革命的趋势,数字经济同样也在崛起中,阿里巴巴、华为等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两岸的产业合作会更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形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模式。

二、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非经济基础

海峡两岸的经贸合作不仅需要深厚的经济基础,同时非经济因素对于两岸的经贸合作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非经济基础主要分为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因素。

(一)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内部因素

1.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制度基础。海峡两岸合作多年,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仍有经济制度建设上的成就。例如,两岸签署的《海峡两岸经济框架协议》是双方首次签署的经济框架协议,对于两岸经济制度的建设和两岸经济融合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2020年协议到期后若未能续签,对于两岸经济制度的建设会是沉重的打击。“大三通”的开通,实现了两岸间的“直接贸易”,大大便利了双方的货物贸易等等。有部分协议经济效果不佳或因各种原因无法实施,如“两岸租税协议”、《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等。两岸所签订的这些协议最终发挥的经济效应不同,但整体来说对两岸的经贸合作都是具有保护和促进作用的,完善了不同经济部门的制度框架,成为两岸经济制度的基石。

2.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政治基础。政治关系是两岸合作的一个核心影响因素。大陆为维持两岸关系的稳定更多的是考虑台湾方面的需求,呈现出大陆单向性让利的经贸形式。相反,在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台当局对两岸合作呈现消极状态。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政治基础体现在大陆对两岸的经贸合作是处于积极状态的,大陆颁布了各项单向性的惠台政策,对于台湾来说都是独有的优势。

(二)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外部条件

1.美国因素。大陆和美国贸易摩擦不断,导致双方的贸易受到严重影响。2018年,大陆对美国出口企业中台湾企业有36家、大陆企业有30家。中美间的贸易摩擦势必会对台资企业的对外出口产生影响,以至于导致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变得更加的谨慎。另一方面,美国的贸易保护行为将会影响到全球的价值链。美国负责研发和销售,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两端,如果再将中间产业链转移回美国必将导致全球价值链被破坏。台湾作为岛屿型经济体,主要依赖于对外贸易,在大陆投资的产业链众多,若全球的价值链被破坏,将导致两岸间的合作也受到极大影响。

2.亚洲因素。亚洲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形式繁杂,意大利面碗效应明显。2020年全球已有301个区域贸易协议,其中东亚地区签订的自贸协定达到90个。各个协议的范围和标准大不相同,导致区域经济合作反而被碎片化。另一方面,亚太地区也是大国经济博弈的场所,如美方在亚太地区推行“印太策略”并吸引了日本等经济强国的加入等。这些大国间的大型經济博弈影响了东亚地区经济市场的稳定性,使得各国间的合作也充满不确定性。贸易制度的松散性、混乱性会对两岸间的合作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使得两岸的经贸合作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三、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展望

(一)开放两岸市场,发挥两岸经济市场的互补性

两岸市场的开放性不同,台湾对大陆开放的部门较少,而大陆对台湾开放了市场并为台企在大陆的投资提供了便利和保障,这是台湾在其他地区所不能享受到的。台湾相对于大陆的经济体量来说是个小型市场,开放市场对自身而言受惠程度更高,台湾能够收获的是资金和就业机会。只有开放更多的市场,充分发挥两岸的经济互补性,才能通过两岸间开放性的贸易与投资促进两岸经济市场的成长。

(二)加强海峡两岸优势合作,推动海峡两岸经济融合

大陆与台湾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逐渐形成了自己具有优势的产业。大陆的出口产业中,电子科技产品的比例在提高,数字经济也在快速增长中,2017年较2016年增加了20.3%,经济贡献值占GDP的32.9%。而台湾在电子技术上的优势主要是芯片的研究,在世界芯片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将近50%。大陆主要是在软件、互联网技术上的“软创新”,而台湾主要是在芯片等硬件产品上的“硬创新”。两岸在信息化经济上的优势合作,能够共同促进两岸的电子信息业的学习与发展,为“两岸智造”打下基石,推动两岸经济融合。

参考文献:

[1]   左武荣.ECFA背景下海峡两岸深化农业经贸合作的研究[J].商业经济,2020,(1):136-138.

[2]   周红云,刘琦.“一带一路”背景下台湾外贸依存度的测度与分析[J].中国市场,2019,(12):26-27.

[3]   杨少芬,邵昱晔,朱佳佳.台湾地区对外投资变动趋势与两岸合作[J].福建金融,2019,(11):4-11.

[4]   马荣辉,黄一,黄森.中美经贸摩擦升级背景下两岸经贸关系检视及深化合作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9):105-106.

[5]   苏美祥.近40年来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多维观察与前景展望[J].现代台湾研究,2018,(4):16-24.

[6]   林子荣,李文献,林颖.2001—2015年台湾本岛经济、产业、人口重心时空演变及其动因探析[J].台湾研究,2017,(5):53-64.

[7]   胡云华.两岸经贸依赖的局限性及其治理途径解析——基于两岸贸易、投资依赖的量化分析[J].台湾研究集刊,2016,(5):50-58.

[8]   孙鹏,全毅.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对两岸服务贸易的发展和促进作用[J].亚太经济,2015,(1):133-139.

[9]   尹晓波,钟小英,洪鑫.服务贸易对海峡两岸经济增长贡献度实证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4):455-459.

[10]   王建民.如何看待两岸经贸关系中的“让利”问题[J].台声,2013,(3):38.

[11]   黄静波,赖伟娟.广东省出口产业比较优势分析[J].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学报.国际贸易问题,2004,(1).

猜你喜欢
经贸合作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共圆艺术梦想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中蒙经贸关系的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福建省与中西亚、非洲各国加强经贸合作的思考
山东省与韩国经贸合作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基于“龙江丝路带”视角的黑龙江省深化对俄经贸合作研究
自贸区谈判背景下中日韩经贸合作前景分析
海峡两岸
书籍设计
海峡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