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市级开放大学科研工作存在问题及优化路径
——以无锡开放大学为例*

2021-03-25 07:35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终身教育无锡

刘 晴

(无锡开放大学,江苏 无锡 214011)

随着《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政策的出台,高等教育科研工作、学术评价的问题成为学界研究讨论的热点。开放大学作为一所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使命的新型大学,经过十余年的试点,在内涵、质量和效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1]开放大学具有大学的属性,同时又具有新型的特征。因此,开放大学的科研既要遵循大学科研的共性规范、又要彰显新型大学的特色。[2]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面对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历史重任,开放大学科研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有效途径,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无锡开放大学由创办于1961年的无锡电视大学转型而来,是江苏开放大学的办学点。学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承担了举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任务,获得了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等荣誉称号。2014年,学校更名为无锡开放大学,是江苏省内较早挂牌的市级开放大学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无锡开放大学科研工作近五年来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问题,力图为新时代背景下无锡开放大学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廓清路径,也为其它同类地市开放大学科研工作开展提供借鉴。

一、开放大学科研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服务全民学习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开放大学是一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服务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宗旨的新型大学,开放大学的定位决定了其科研工作要承担起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相关研究任务。随着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开放大学建设的不断深入,开放大学科研必须基于自身的建设目标和任务,自觉更新科研理念,拓展研究领域。站在新的起点,开放大学要以科研探求其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担当和使命,彰显其在构建高质量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随着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教育”的理念成为一种共识。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根据“停课不停学”的相关要求,在线教学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方式。而开放大学自创立以来的特色就在于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开放大学一直致力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并形成了完善的网络教学和支持服务体系。当线上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形态,开放大学和其它普通高校相比线上教学的优势如何保持和体现成为新的命题。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并在这个过程中把握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价值向度,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开放大学科研面临的新的研究任务。[3]

二、地市级开放大学科研工作存在问题——以无锡开放大学为例

地市级开放大学在开放大学办学系统中处于承上启下的环节,是开放大学系统办学功能的关键节点,而科研工作是其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无锡开放大学为例,自2015年挂牌开放大学以来,学校树立了科研兴校的理念,推动科研战略提升。着力构建了以终身教育研究为特色,以开放大学建设研究为重点,以专业和学科研究为支撑的科研体系。通过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举办学术活动月(周)、加强科研培训和交流、培育科研团队等方式,不断营造学术氛围,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科研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兴旺发达的良好势头。但在科研工作推进过程中,仍面临不少问题,阻碍了科研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一)科研制度不够完善

“十三五”期间,学校从实际出发,制定并完善《无锡开放大学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无锡开放大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无锡开放大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对科研工作各个环节的组织实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使科研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有序。但仍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部分高级别科研项目经费的配套资金不高,且因绩效考核的限制,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限制因素比较多;没有将科研业绩与教师个人岗位绩效考核情况挂钩;对于未能完成科研年度任务的老师,学校只取消科研部分的奖励,不影响岗位绩效考核奖金发放,也没有在职称晋升、岗位晋级等方面予以限制;对于省部级课题、核心期刊、发明专利等高级别的科研成果配套资金和奖励力度偏低等;以上问题都反映出学校科研制度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二)教师的科研内生动力缺乏

内生动力又称为内驱力,是指在有机体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以达到满足需求的内部力量。[4]开放大学教师从事科研的内生动力应源于教师的专业成就感与专业效能感。但实际上,开放大学教师普遍存在科研内生动力不够强的问题。根据对无锡开放大学部分老师的调查和访谈结果,较大部分老师从事科研的出发点是为了评职称的需要,其次是认为科研能够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只有少数老师是出于对科研工作的热爱。整体来看,教师从事科研工作还存在明显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忽视了科研本身的价值。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就无锡开放大学而言,一部分老师是学校合并调整后从高中教师转岗到新的工作岗位上,很多老师更重视教学工作,对于科研工作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同时存在畏难情绪。加上外部科研环境对教师的科研要求与其它普通高校相比还不高,导致部分教师较少参与科研工作,长此以往对科研工作产生懈怠情绪。大部分积极参与科研工作的老师仍是近几年有评职称需求的老师。职称一旦晋级之后,很多老师从事科研的动力相应有所减少。

(三)系统内协同研究较少

开放大学区别于其它普通高校的特征之一即系统办学,这是开放大学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所在,因此科研工作也具备系统协同研究基础。以无锡开放大学所属的江苏开放大学为例,73所市县开放大学共同构建了覆盖全省城乡的办学系统和服务体系。但根据对无锡开放大学教师展开的调研,很少有老师联合其它开放大学的教师协同开展研究,大部分老师从事科研工作所组成的团队成员以本校老师居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跟其它开放大学的老师联系较少,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研究的渠道。开放大学系统办学的优势没有凸显,系统内的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和利用。为更好地发挥系统协作研究的力量,构建科研共同体,无锡所属省级开放大学——江苏开放大学在办学系统科研合作机制及实践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2019年1月,江苏开放大学制定了办学体系科研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首届、第二届联席工作会议分别在南京市、连云港市召开。2021年5月,江苏开放大学提出在全省办学系统开展科研平台共建工作,充分利用办学系统的人才资源,加强办学系统科研队伍的建设,为在办学系统内开展合作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科研特色逐步凸显,但层次偏低

开放大学挂牌以后,新时代赋予了开放大学新的社会功能,不仅要承载着服务城市建设者的学历继续教育的责任,更要肩负起学习型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使命。[5]从无锡开放大学近五年来的科研成果统计情况看,教师在社会教育、开放教育、在线教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显著增多,逐步凸显了开放大学服务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功能和作用。但是很少有老师就某一领域的问题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导致成果的影响力有限。鉴于办学体制、平台、自身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所发表的论文期刊级别偏低,所立项的课题级别限制在省校办学系统、市级层面,省级层面立项课题数量较少,国家层面高级别的课题申报渠道不通畅。很多老师反映在发表核心期刊、立项高级别课题方面存在困难,希望能够得到专家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无锡开放大学与同市高水平职业院校相比科研生态位偏低偏窄,科研成果在数量、质量方面都处于落后地位,亟需根据学校定位与发展方向形成科研特色,实现与其它教育类型和层次的教师进行错位竞争。

(五)科研成果转化力度不够

科研成果转化率的不足是我国科研工作存在的“短板”之一,这种现象在高校内也普遍存在。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的科研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还比较有限。以无锡开放大学为例,近五年来共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3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1项,与系统内其它开放大学相比成绩较为显著,但实现转化的专利成果比例较低。目前,在学校的科研制度中,没有将科研成果转化纳入考核并作为重要指标,还存在“重立项申请、轻成果转化”的现象。在产教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学校的科研活动与市场需求、社会发展还有一定距离,在校企合作以及产学研融合方面与高水平职业院校相比还很欠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与无锡市各部委办局联系较少,在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方面同无锡市其它高职院校特别是高水平职业院校相比还有差距,对哲学社会科学类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拓宽。

三、地市级开放大学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

“十四五”时期,国家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和要求,终身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开放大学承担着建设高质量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研工作的推动。实现开放大学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从科研工作的各个环节统筹考虑,结合新时代发展需求,提高科研工作的适切性和精准度,廓清发展路径。

(一)优化科研管理制度供给

制度建设是一项艰巨的、需要持续改进的工作,它是科研管理各项工作正常有效开展的基础,是开放大学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无锡开放大学作为一所地市级开放大学,科研制度的制定应遵守、借鉴省级开放大学——江苏开放大学的科研管理要求,科研制度的供给应充分考虑教师的科研需求,明确科研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要求,并根据时代发展要求进行动态调整,使制度不断优化、精准。对于影响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关键问题从学校层面以制度形式予以明确规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提高市级以上课题的配套经费和高级别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将科研任务完成情况与岗位绩效考核、教师的职称晋升、岗位晋级等挂钩。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在科学、规范的同时要以促进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为根本目的,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确保科研工作健康、持续推进。

(二)激发教师科研的内生动力

影响开放大学教师科研工作内生动力的因素很多,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对其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6]内部因素是指自身因素。从自身角度讲,增强意志力是激发科研内生动力的基础性条件。科研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需要厚积薄发的创造性的过程,可能会面临多次的失败。从事科研工作须坚定信念,甘坐“冷板凳”,才能长久保持创新的热情和活力;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坚定科研工作的信心。从外部因素讲,良好的科研环境是激发内生动力的重要保证。科研环境作为重要的外部因素,也对培育科研内生动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无锡开放大学在过去的几年中通过举办学术活动月(周)、专题培训、博士论坛等形式不断营造科研氛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提升。今后还要加大有针对性的学术辅导,注重发挥科研先进个人的“榜样力量”,加大科研团队培育力度,带动更多教师提升科研能力。从内外两方面激发教师从事科研的内生动力,双管齐下,使开放大学教师将科研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构建办学系统科研共同体

“共同体”概念是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斐迪南·滕尼斯在其成名作、经典的社会学文献《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提出:“通过某种积极的关系而形成的群体,统一地对内对外发挥作用的一种结合关系,现实的和有机的生命组合。[7]构建办学系统内科研共同体,即汇集系统内科研优势资源并进行最大化开发和利用,通过资源的优势互补激发系统科研工作新的活力,实现系统内各办学点科研工作形成新的有序结构。作为江苏开放大学的办学点,无锡开放大学积极参与了江苏开放大学的科研工作联席会议及科研平台共建的工作,但这仅是开展系统协同研究的初步阶段,离实现建立科研共同体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今后,要通过加强系统内合作交流,联合举办系统内学术活动的形式,凝聚江苏开放大学系统研究力量。进一步发挥系统合力,集中全省办学系统的优势力量组建科研团队,充分利用苏南、苏中、苏北等不同区域的优势资源进行联合研究,形成江苏省域范围的研究特色和优势,构建省域办学系统科研共同体。

(四)培育科研特色与优势

开放大学的“新型大学”属性决定了终身教育、开放教育(在线教育)、学习型社会构建是其科研的特色所在。无锡开放大学挂牌前就聚焦广播电视大学转型等问题举办了专题学术论坛,挂牌后又多次举办了无锡市社区教育论坛、终身教育论坛等学术活动,向全体教师传递开放大学作为新型大学的新特征、新任务。学校层面开展了《无锡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路径研究》项目研究工作,推动了无锡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为教师从事开放大学转型研究及开放大学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改善地市级开放大学科研优势不突出的现状,学校层面需要坚持在科研方向整合和人才引进中有意识地与开放大学发展特色相结合,聚集相关专业人才,建立专门的研究中心如终身教育研究中心和远程教育研究中心,进一步培育研究特色,形成研究优势。发挥开放大学一直以来坚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优势,加强在线教育相关研究,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推动开放大学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形成在线教育研究的高地。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发挥特色学科、优势学科的作用。如无锡开放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在无锡市内属于特色专业,可以在引进相关人才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力争承担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同时,注重发挥科研服务社会的功能,鼓励教师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横向课题研究,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持。[8]

(五)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自然科学技术要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促进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也存在转化为现实管理生产力、政治力、文化力的问题。[9]过去五年,无锡开放大学已有部分课题的研究成果得到无锡市文明办、无锡市体育局等部门的认可,但总体成果转化率偏低。无锡开放大学作为一所地市级大学,隶属无锡市教育局主管,学校以社科相关专业为主,相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占大多数。为推进社科类成果的转化,避免简单地为评职称“空对空”发表论文、申请项目,要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倡结合现实问题寻找科研课题,并注重将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为促进无锡市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无锡开放大学要紧贴当地社区发展实际和居民需求,注重将自己的成果服务于提升市民素质、促进市民终身学习,提高科研成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切性。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终身教育无锡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无锡一棉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