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21-03-26 06:34俞春林郝二伟覃文慧
茶叶通讯 2021年4期
关键词:六堡砖茶普洱茶

莫 琼,韦 迪,俞春林,郝二伟*,覃文慧*

1. 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01;2. 广西农作物废弃物功能成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广西 南宁 530200;3.桂林市人民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0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特别是在中国、日本和印度等亚洲国家。茶源于中国,其作为饮食和药物应用已有超过5000年历史。现有研究表明,茶叶及茶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降脂减肥、降血糖、保肝护肝等多种生理与药用作用[1-3]。

1 降脂减重

1.1 影响机体宏观表型

茶叶具有降脂减肥作用[4-5],长期喝茶人群的脂肪堆积明显降低,腰、臀围比显著下降[6]。有研究表明,绿茶可降低大鼠脂肪组织总重量,但不影响肌肉组织和结蹄组织重量,适用于肥胖减重和塑身人群饮用[7]。普洱茶、藏茶能显著降低高血脂症机体的体重、脂肪系数及血糖[8-19]。普洱茶热量低,具有与强化身体平衡力、加强抵抗力、明目保健、降脂等保健联系,对人们的身体形态具有非常积极、正面的影响[10]。普洱熟茶提取物(Pu-Er Tea Extract,PTE)可显著减低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鼠体质量、皮下脂肪及附睾脂肪的质量[11];普洱茶无论是生茶还是熟茶,均对肥胖大鼠体重增加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大鼠体重、脂肪湿重与脂肪系数均有所减小;针对不同年份普洱茶,有研究表明,7年普洱生茶抑肥降脂效果好于2年普洱生茶,但劣于7年普洱熟茶[12]。普洱茶(熟茶)与黑茶、六堡茶相比,均能有效抑制试验大鼠体质量的增长并对摄食量无显著影响,对营养性肥胖大鼠均有不同程度减肥作用,其中六堡茶的作用最显著[13];陈年六堡茶陈化过程中茶红素(Thearubigins,TR)和茶黄素(Theaflavins,TF)大量转化为茶褐素(theabrownine,TBs),而黑茶调节脂质代谢的物质基础主要是茶多酚、茶褐素与茶多糖等[14],故理论上其减肥降脂功效越陈越佳[15]。茶叶中有效成分茶黄素、茶红素以及茶褐素均可抑制大鼠体重增长与Lee’s指数,降低其脂肪重量[16]。

1.2 改善机体血脂异常

黑茶、绿茶、红茶能够调节血脂[17-19],明显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病情,且黑茶相比绿茶效果更佳[18];在喂食高脂饲料的高脂模型下,六堡茶调节血脂水平功效显著优于黑茶茶粉及普洱(熟茶)茶粉[17];且普洱茶(熟茶)[20]和陈年六堡茶[16]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其降血脂作用先减弱再增强,其降血脂作用可能与茶多酚、茶色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的变化相关。茯砖茶、君山银针及藏茶水提物均可降低高血脂症模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esterol,LDLC) 水 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21-23];而酸茶水提物仅能降低高脂饮食小鼠血清总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含量,显著提高小鼠血清HDL含量,有明显降血脂和改善肝组织脂肪性损伤的作用[24]。在临床上,柳茶针对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能有效地降低TC、LDL-C和TG水平[25]。茶叶中有效成分茶黄素、茶红素以及茶褐素可调节血清内TC、HDL-C、LDL-C、TG含量以及AI指数下降,起到抑制大鼠肥胖效果[16]。

1.3 调节血脂代谢

1.3.1 抑制脂质积累

凤冈锌硒茶、茯砖茶和藏茶可改善高血脂模型脂代谢平衡、减少肝脏和脂肪组织脂滴的蓄积[25-27],其中凤冈锌硒茶的降脂效果比普通绿茶显著[28]。藏茶水提物可能通过促进PPARα蛋白水平抑制脂类在细胞中沉积,调控脂类代谢[27]。茯砖茶水提物(FTE)可降低3T3-L1脂肪细胞、秀丽线虫、高脂症小鼠的脂质含量,抑制其脂肪沉积[28];陈贵杰[29]研究发现,茯砖茶中的茯砖茶多糖(FBTPS)可降低小鼠肝脏中LXRα脂肪积累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增加CPT-1脂肪酸氧化与分解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高脂膳食导致的MS。

1.3.2 抑制外源性脂质的吸收

六堡茶中的茶褐素具有体外结合胆酸盐能力、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及胆固醇酯酶活性能力、吸附胆固醇及油脂能力达到降血脂的功效,且呈量-效关系,从而降低对脂质的吸收率[30]。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均能有效抑制小肠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使脂肪细胞体积减小,减少脂肪组织脂滴积累,缓解脂肪肝病状[31]。普洱茶中的简单酚类化合物没食子酸(Gallic acid, GA)能够通过疏水作用或分子间氢键与胆酸盐等血脂水平相关的生物分子结合,从而起到降血脂作用[32]。

1.3.3 抑制脂质的合成和分解代谢

茶叶还可以调控胰脏减少胰岛素分泌降低胰岛素水平,降低脂质合成[32-33]。茯砖茶(FBT)和茯砖茶多糖降低肝脏脂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FAS、SREBP-1c和PPARγ)且FBTPS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从而抑制肝脏脂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高脂膳食导致的代谢综合征[29]。敬娜娜[26]发现茯砖茶水提物对高脂诱导肥胖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通过抑制肝脏体内脂肪合成关键基因的相对表达、减少脂肪合成代谢通路中的关键酶和转运蛋白的合成从而减少体内脂肪的蓄积达到减肥效果。茶叶中不同分子质量茶褐素TB1(分别为分子质量>50 ku)均可抑制ACC1酶蛋白的表达,抑制脂质的合成,调节血脂异常[34]。绿茶提取物(Green Tea Extract,GTE)和白茶提取物(White Tea Extract,WTE)可抑制FAS和ACC1表达,促进CPT-1的表达,抑制肝脏脂肪酸合成和脂肪积累,促进脂肪酸氧化,进而有效预防高脂饮食结构下小鼠肥胖和脂肪肝的发生[35]。

1.3.4 促进脂肪(酸)氧化

脂肪(酸)氧化是脂肪被降解的重要环节。陈贵杰[29]发现茯砖茶能通过增加CPT-1脂肪酸氧化、分解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代谢紊乱综合症;而六堡茶是通过上调AMPK表达从而促进脂肪氧化来实现的[30];茶叶中大分子质量茶褐素TB1能显著上调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从而增强肝脏、肠系膜及附睾组织中HSL酶活性且其下调FAS蛋白,减低附睾与肝脏组织中FAS酶活性,具有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34]。

1.3.5 其他途径

茯砖茶、花砖茶、青砖茶、黑砖茶、六堡茶、普洱茶、沱茶乙酸乙酯洗脱组分都具有FXR核受体活性且激活PPARγ及PPARδ核受体,普洱茶同时还具有LXR核受体活性;且FXR核受体和LXR核受体可调节胆汁酸分泌以及脂糖代谢达到稳定脂糖紊乱的功效,而PPAR对营养物的代谢和存储起重要的作用,故推测黑茶具有可调节脂糖代谢的功效[36-37]。普洱茶中的没食子酸则可通过AMPK途径、IR-Akt途径以及PPAR-γ受体调节线粒体能量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吸收多途径来维持糖脂代谢稳态[38]。

1.4 抑制细胞增殖、分化和促进细胞凋亡

研究发现,普洱生茶发花后的乙酸乙酯层提取部位对高脂HepG2细胞的脂质抑制效果明显,其抑制效果超过同浓度下的阳性对照药物辛伐他汀,且其部位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儿茶素和生物碱[39]。研究还发现普洱茶中的没食子酸能够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和脂肪细胞分化进而改善饮食诱导引起的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紊乱[38]。

2 降血糖

在我国及日本等东南亚地区,当地居民常用茶叶制成的粗茶治疗糖尿病[40]。现今,降血糖的机制主要有调节胰岛素的抵抗、促进葡萄糖的转运及减少葡萄糖的吸收等。研究表明,六堡茶、普洱茶、藏茶均具有降血糖的功效[9,41-43]。其中,六堡茶可通过多种化学成分调控不同靶点增强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其机制主要为上调AMPK表达、提高Akt活性、增加葡萄糖摄取和促进脂肪氧化来实现的,其降糖的功效可能与茶黄素与茶褐素有关[44];其亦能通过提高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促进细胞内糖脂代谢[41]。普洱茶亦通过提高Akt活性促进胰岛素依赖的糖转运[45],还可使 GK、Gys-2、INSR、PPAR-γ 和 GLUT-4表达水平上调以及G6pc表达水平下调,改善大鼠的胰岛素抵抗状态,降低血糖水平。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对糖尿病的体外靶酶糖醛还原酶和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PTP1B)的抑制作用,且普洱茶提取物的降糖功效优于绿茶提取物[43]。绿茶多糖可对糖苷酶有抑制作用,而随中性多糖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酸性茶多糖则可通过与α-淀粉酶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减少糖类的吸收[42];中性多糖则不仅通过降低血糖与改善糖耐量,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还可影响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Leptin以及GLUT4mRNA和蛋白的表达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紊乱[46]。茶叶中的茶多酚亦可改善长期饮酒所致心肌胰岛素抵抗,其作用与增加脂联素水平及抗氧化应激反应密切相关[47]。藏茶可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血脂及血糖水平,其机制可能与促进PPARα蛋白水平抑制脂类在细胞中沉积,调控脂类代谢有关[9]。

3 保肝护肝

茶叶保肝护肝主要通过调节肝脏脂代谢平衡、改善抗氧化能力、减缓炎症与增强免疫能力等途径来实现的。安化黑茶、凤冈锌硒茶、茯砖茶、君山银针、绿茶、普洱茶、青砖茶等均有保肝护肝且具有调节脂代谢平衡的功效[22,24-25,29,48-50]。其中,青砖茶水提物通过SREBP1c/FAS信号通路实现对胎牛血清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的改善,起到保护肝脏细胞的作用。其中,茯砖茶、君山银针及茯砖茶水提物、茶氨酸还能增强机体抗氧化作用,减轻正常肝细胞氧化损伤[22,29,51-52]。茯砖茶及其水提取物在降血脂、抗氧化的同时,还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调节肠道菌群代谢进而达到保护肝脏的目的[51]。安化黑茶可抑制HMGCR、SCD-1和PPAR-γ的mRNA表达来减少脂类物质合成,同时提高抗氧化因子水平,减少氧化损伤和保护肝细胞防治高脂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48]。六堡茶总黄酮(LBTFE)则使机体内内源性抗氧化系统增强和调控离子通道酶的活性,进而缓解小鼠化学性肝损伤[53]。酸茶水提物则能使高脂饮食小鼠增强免疫能力,改善高脂饮食小鼠血脂水平,减少肝组织的脂肪变性[24]。

4 抗氧化

茯砖茶、普洱茶、君山银针、康砖茶、六堡茶、普洱熟茶、千两茶、青砖茶、藏茶和紫阳绿茶等均有抗氧化的功效[17,22,54-57]。其中,六堡茶、藏茶、六堡茶及茶褐素、茶多酚均有较强清除 DPPH·、OH·和 ABTS·能力,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56,58-61];日照绿茶中的茶多酚还可增强肝脏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及 过 氧化氢酶(Catalase, CAT)的活力,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含量,稳定肝脏氧化应激水平[25];君山银针茶则能在脂肪性损伤中降低MDA含量,极显著提高肝组织中GSHPx和SOD活性,进而改善肝脏的脂肪变性程度[22]。六堡茶总黄酮提取物能显著提高老龄小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提高血清和脏器组织内SOD、CAT和GSH-Px活性,同时降低血清和脏器组织内MDA的水平并呈剂量依存效应关系,从而提示六堡茶总黄酮提取物能明显提高老龄小鼠体内的抗氧化状态[61]。

5 调节肠道菌群

红茶、绿茶、普洱熟茶提取物及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具有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肠道菌群谱的作用使其趋于正常化[11,16,29,62]。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均可有效抑制小肠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使脂肪细胞体积减小,降低脂肪组织脂滴积累,缓解脂肪肝病状[31]。而六堡茶提取物能够促进高脂小鼠肠道菌群中厌氧菌的生长并抑制需氧菌的繁殖,调节高脂饮食引起的小鼠肠道菌群紊乱[63]。德昂酸茶、茯砖茶及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可维持高脂饮食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平衡,降低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值,对降脂减肥有一定积极作用[16,62]。茯砖茶、六堡茶、千两茶和青砖茶对常见致病细菌和肠道有害菌的抑制效果明显,可促进小肠蠕动,增大小肠推进功能,使肠道菌群数量朝有利于人体健康方向改变[63-64]。

6 抗炎

现代研究表明,普洱茶、千两茶、茯砖茶、青砖茶和六堡茶均具有抗炎功效。其中,普洱茶可降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肝脏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含量[65];且普洱熟茶茶多糖有调节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脂、降低IL-6水平,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66]。六堡茶总黄酮(LBTFE)在降低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血清肝功能相关指标酶及肝脏MDA水平的同时,还可抑制炎性因子产生,保护肝脏组织[53]。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茶叶中活性成分茶多酚可促抗炎因子(IL-6)含量升高、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1β)产生及抗氧化水平升高进而抑制上皮细胞损伤[67]。茶多酚(Tea polyphenols, TP)还具有缓解牙周组织破坏,减轻牙周炎症的功效[68];复方茶多酚含漱液是一种以茶多酚为主料的植物抗菌药物,应用于牙周炎的治疗[69];其有效成分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还可激活Nrf 2信号通路或自噬,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增殖、抑制炎症的蔓延、减少皮脂的分泌等途径治疗痤疮[70]。茶叶中另一活性成分茶皂苷(Tea saponin, TS)又名茶皂素,可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还可抑制外周和脑内C3水平的升高;抑制LPS所引起的外周和脑内C3 mRNA表达上调,进而缓解神经炎症疼痛[71]。

7 保护心脑血管

普洱熟茶茶多糖改善红细胞及血小板的聚集、血液流动缓、血液粘稠及血栓的形成,可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65]。茶叶提取物茶多酚可抑制Pg-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 MCP-1)和IL-6表达水平上调,具有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亦可用于预防与治疗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67];茶黄素则可通过降低BACE1和PS1蛋白水平,从而减低β、γ分泌酶活性,抑制APP裂解为Aβ途径,缓解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抗神经细胞凋亡等机制保护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的神经细胞[72]。

8 抗肿瘤

茶叶提取复合物可明显降低酪氨酸酶活性,减缓黑色素细胞的生长增殖、浸润和转移,抑制皮肤癌发生[73]。黑茶对消化道肿瘤细胞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74];茶多酚通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有效抑制人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的增殖并降低其侵袭能力[75]。

9 结语

综上可见,目前关于茶叶降血脂和降血糖的功效研究较多,但对其机制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仍未明确。而对于茶叶品种来说,普洱茶和茯砖茶的研究较多;对于白茶和黄茶的相关研究文献鲜少。

茶叶虽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应用历史悠久,但其药理作用目前尚未真正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且也未将某一功效真正开发;而要实现茶叶从日常饮品到可治疗疾病的药品转变,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地方,需要广大科研人员进一步的摸索和开发。

猜你喜欢
六堡砖茶普洱茶
参观六堡开茶节游记
第十四界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在昆开幕
六堡茶机采茶园建设与管理关键技术
收藏普洱茶对市场供需量的影响
普洱茶怎么泡
与茶相逢在六堡
泾阳茯砖茶
普洱茶叶加工大赛
砖茶型氟铝联合应用对大鼠牙齿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茯砖茶中优势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的差异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