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2021-03-26 19:43管迎婷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8期
关键词:结果显示甘草患儿

管迎婷,陆 曙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2.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伤寒论》第177条中说:“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由此而来。炙甘草汤又称复脉汤,取其复脉通阳之意。现代中医学通过结合临床实践及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对炙甘草汤的临床运用进行多方面挖掘,发现其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疗效显著。心律失常作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患者中[1]。现阶段,西医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有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包括电复律疗法、电除颤疗法、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术、外科手术等),其中药物疗法更为多见[2]。西医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丰富,其中胺碘酮、美托洛尔等药物使用的频次较高,疗效较好[3-4]。但用西药治疗心律失常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不良反应较多、个体疗效差异大等[5-6]。本文就用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

1 炙甘草汤在治疗各类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

1.1 用炙甘草汤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指心率超过100次/min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快速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心悸、胸闷、乏力、心慌、头晕目眩、胸痛、呼吸困难等。李建超[7]将6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用常规西药对对照组35例患者进行治疗,在基础上为治疗组34例患者加用加味炙甘草汤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患者,其房颤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李建辉等[8]将124例初发和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胺碘酮对其进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为治疗组患者加用炙甘草汤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中复律的患者多于对照组患者,且用药后其心率、QT间期的变化均小于对照组患者。赵彦柳[9]将68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为对照组患者口服普罗帕酮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治疗组患者加用炙甘草汤加减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55.88%),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心电图疗效方面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66.64%)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35.29%),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

1.2 用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或窦房传导阻滞等。病情较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通常无明显的症状,病情稍重者可出现胸闷气促、心悸心慌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胸痛、黑朦、晕厥、抽搐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发生心源性猝死[10]。何小莲等[11]比较用参松养心胶囊与炙甘草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疗效,结果显示,用这两种中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且用炙甘草汤治疗此病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崔晓婷[12]将80例慢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为两组患者均采用美托洛尔(口服,25 mg/次,2次/d)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为治疗组患者口服炙甘草汤,结果显示,用美托洛尔联合炙甘草汤治疗慢性房颤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心室率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水平,还能改善其心功能及中医证候。

1.3 用炙甘草汤治疗其他疾病合并心律失常

有研究表明,用炙甘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糖尿病性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除了能控制患者的心律外,还能改善其心功能,并减少西药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王巍伟[13]将5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其心悸、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脉结代等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不明显。王翠霞等[14]将60例糖尿病性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32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控制血糖和血压、改善血脂、抗心力衰竭、抗心绞痛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用普罗帕酮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NN intervals,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average of NN intervals,SDANN)、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改善的程度、心律失常发生的频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2 应用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

2.1 炙甘草汤的中医学认识

中医学中并没有心律失常这一病名,现代中医学将此病归于“心悸”、“胸痹”、“结代脉”等范畴。《黄帝内经》中说:“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伤寒论》中说:“脉按之来缓……名曰结。脉来动而中止……名曰代”。金代医家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中提出气虚致心悸的观点:“其气虚者……内动而为悸也。”《济生方》中说:“夫怔忡者,此心血不足也。”指出气血阴阳亏虚、心脉失养是导致怔忡的病因。炙甘草汤由九味中药组成,方中重用甘温益气之炙甘草[15],合人参、大枣以补脾健气,资气血生化之源;方中的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可滋阴补血、养阴充脉,桂枝可温阳化气,生姜可宣阳化阴;桂甘(桂枝、甘草)合用可辛甘化阳、温通心阳,后佐清酒以助阳气运行。诸药相合,阴平阳秘,共奏益气温阳、滋阴补血、复脉定悸之功。

2.2 炙甘草汤的实验室药理学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中的晚钠电流中可异常增高,而晚钠电流的升高可参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甘草中的主要成分甘草酸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可代谢产生甘草次酸,甘草次酸能改变心脏Nav1.5通道蛋白的活性,有效地抑制晚钠电流INa-L。有研究指出,18β-甘草次酸可优先阻断晚钠电流INa-L而不影响心脏Nav1.5通道蛋白结构。刘璐等[16]研究发现,在人心房肌细胞中,30 μmol/L的18β-甘草次酸可抑制30 nmol/L的海葵毒素Ⅱ(Anemone toxin Ⅱ,ATX-Ⅱ)诱导47%的晚钠电流INa-T和87%的INa-L。周承志等[17]研究炙甘草汤对正常家兔左心室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发现炙甘草汤能通过延缓心率、延长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MAPD)、缩 小Tp-e/QT而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另外,炙甘草汤可通过干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的表达而抑制衰老模型大鼠心肌和脑组织中的炎症反应,起到类似 AngⅡ拮抗剂的作用[18]。马文建[19]以炙甘草汤化裁自拟黄芪炙甘草汤方,发现黄芪炙甘草汤能较好地保护气血两虚心律失常模型小鼠心脏的功能。龚一萍等[20]研究炙甘草汤对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Cx43 Ser279/282磷酸化位点的作用机制,发现其能够保护心肌的原因可能在于降低了Cx43 Ser279/282磷酸化的水平。

3 小结

由以上研究可知,炙甘草汤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可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其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仍存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临床医生用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时多凭经验化裁此方,如何合理配伍中药、准确掌握原方药量还有待研究。2)现代中医在使用炙甘草汤时常用颗粒剂或进行代煎,导致《伤寒论》原方中所用的“清酒”被忽略。在原方中需使用清酒和水各一半来煎药,以起到温通经脉、助气运血的功效。但清酒是何酒(可能是用糯米所酿的糯米酒或用冬酿夏成工艺制成的较白酒更为陈久清澈的米酒)、是否易得,是临床上需要考虑的问题。3)目前关于用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设计不够严格,临床研究质量较低,且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在表现上与心律失常患者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关于炙甘草汤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结果显示甘草患儿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最严象牙禁售令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大熊猫保护取得新成效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
HPLC测定光果甘草中光甘草定的含量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