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齿槽矫正联合鼻模塑形在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1-03-26 00:59曾理罗晓红温一民李芳
医疗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模塑唇裂鼻翼

曾理,罗晓红,温一民,李芳

兴国县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 342400)

单侧唇裂为新生儿常见的身体发育畸形,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鼻部畸形,临床表现为鼻底凹陷、鼻孔不对称、鼻尖移位等,严重影响患儿的后期发育及日常生活[1]。临床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患儿时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是鼻畸形修复,随着对唇腭裂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鼻齿槽矫正与鼻模塑形得到广泛应用,其可有效改善鼻部形态对称性[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鼻齿槽矫正联合鼻模塑形在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3月我院接诊的40例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10例。A组男7例,女3例;年龄3~12岁,平均(7.07±3.62)岁;体重10~48 kg,平均(32.96±3.12)kg。B组男6例,女4例;年龄3~11岁,平均(7.16±2.81)岁;体重11~48 kg,平均(33.06±3.18)kg。C组男6例,女4例;年龄3~12岁,平均(7.10±2.22)岁;体重10~49 kg,平均(32.84±3.06)kg。D组男7例,女3例;年龄3~12岁,平均(7.21±2.05)岁;体重11~48 kg,平均(33.09±3.18)kg。4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患儿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确诊为单侧完全性唇裂且均行唇鼻畸形手术;首次接受手术;影像资料完整清晰。排除标准:综合征性唇裂;鼻模塑形的佩戴不足半年;二期整复。

1.2 方法

1.2.1 鼻齿槽矫正

鼻齿槽矫正器由一个牙模板和一个鼻支撑器(武汉金光电子器械有限公司提供,型号AC119,生产批号20181203)组成,牙模板附着于腭板和牙弓,鼻支撑器由一根0.028英寸的不锈钢丝与其顶端的球形软塑胶组成。矫正均由同一名经过专业训练的口腔医师进行,时间为患儿出生后首次就诊至唇鼻畸形手术前,平均2个月。

1.2.2 同期唇鼻畸形手术

采用长庚改良旋转推进唇裂修复术,术中的鼻畸形矫正是自裂隙侧梨状孔边缘开始分离鼻翼软骨外侧脚的异常肌肉附着,解剖复位鼻翼基底鼻肌翼部,离断部分鼻肌翼部的起始部,使鼻翼基底内收,再将鼻小柱基部肌束患侧与鼻翼软骨外侧脚基部肌束进行缝合悬吊,而后做双侧鼻翼边缘切口,在皮下与软骨之间游离鼻翼软骨,直至鼻翼软骨外侧脚。

1.2.3 术后鼻模塑形

术后指导患儿佩戴鼻模至少6个月,佩戴时间每天至少10 h,随访时间为1年,期间依鼻发育状态可更换合适的鼻模型号。

1.3 评价指标

治疗1年后,分别对4组头面部正仰面进行拍摄,并用游标卡尺精确测量鼻翼外侧脚至鼻小柱鼻根点之间的距离作为鼻底宽度,鼻孔最高点至鼻底之间的距离作为鼻孔高度,3次测量后取平均值为测量值,对称值=裂侧(单侧畸形处)/非裂侧,对称值为1表示两侧完全相同。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治疗后,4组鼻底宽度对称值及鼻孔高度对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495、8.812,P=0.000、0.000);A 组鼻底宽度对称值均大于B、C、D 组,鼻孔高度对称值均小于B、C、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2.790、2.765、4.851,P=0.012、0.013、0.001;LSD-t=2.121、2.418、5.215,P=0.047、0.026、0.000);D 组鼻底宽度对称值均小于B、C 组,鼻孔高度对称值均大于B、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3.867、3.109,P=0.001、0.006;LSD-t=2.801、2.473,P=0.011、0.013);B 组鼻底宽度对称值、鼻孔高度对称值与C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SD-t=0.247、0.144,P=0.808、0.887),见表1。

表1 4组治疗后的鼻底宽度对称值、鼻孔高度对称值比较(±s)

表1 4组治疗后的鼻底宽度对称值、鼻孔高度对称值比较(±s)

组别 例数 鼻底宽度对称值 鼻孔高度对称值A 组 10 0.85±0.11 1.06±0.08 B 组 10 0.73±0.08 1.18±0.16 C 组 10 0.72±0.10 1.19±0.15 D 组 10 0.60±0.07 1.40±0.19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鼻畸形与唇裂的治疗要求不断提高,然而整复效果与期望值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唇裂鼻畸形修复是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的难点,患儿常存在鼻和上颌骨发育不足,且会造成组织移位,此时行外科手术至关重要,但是单纯依靠外科手术进行修复的效果不甚理想,术后仍易继发鼻唇畸形[3-4],因此,探寻更为有效的手段非常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A 组鼻底宽度对称值均大于B、C、D 组,鼻孔高度对称值均小于B、C、D 组;D 组鼻底宽度对称值均小于B、C 组,鼻孔高度对称值均大于B、C 组;B 组鼻底宽度对称值、鼻孔高度对称值与C 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表明行术前鼻齿槽矫正及唇鼻畸形手术并在术后佩戴鼻模塑形的序列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患儿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鼻部形态对称性,利于唇裂鼻畸形的恢复。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软骨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此时利用鼻齿槽矫正对其裂隙侧鼻牙槽骨施加持续的力度,可使牙槽骨裂隙宽度缩小,前颌突度降低,从而可有效纠正鼻牙槽骨畸形,促使软组织位置恢复[5-6];另外,术后佩戴鼻模塑形能够有效改善唇鼻畸形手术造成的鼻翼塌陷等畸形,从而利于维持正常的鼻形态,促使患儿获益[7]。

综上所述,将鼻齿槽矫正联合鼻模塑形应用于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手术中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鼻部形态对称性,利于促进唇裂鼻畸形的恢复。

猜你喜欢
模塑唇裂鼻翼
鼻翼肥大的分类及临床治疗进展
鼻翼过宽整形的研究进展
关于模塑工业互联网的基本认识
纸浆模塑赋能界龙集团再腾飞——上海界龙实业纸浆模塑包装事业部
一种纸浆模塑包装制品的动态缓冲特性分析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新生儿唇裂局麻下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小儿唇裂术后系列护理效果的临床观察
紫外光固化模塑成型性研究
Medpor联合鼻中隔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