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镇富陵肉牛出户入园模式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

2021-03-27 23:43军,
中国牛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入园养殖户园区

张 军, 林 清

(1.宁夏中卫市海原县三河畜牧兽医站,海原三河镇 751800;2.宁夏西海固高端牛产业研究院,海原三河镇 751800)

三河镇富陵村属于闽宁合作的移民搬迁村。自2020年起,海原县针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部署安排,针对该村投资建成肉牛养殖园区,对肉牛散养户实行实施出户入园政策。肉牛养殖产业园区,是海原县贯彻落实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先行市)、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等会议文件精神,切实解决三河镇富陵村移民安置区群众房前屋后建场,饲草、粪便随意堆放等突出的环境问题,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生态移民区“四大”提升行动,推进海原县肉牛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举措和抓手,由政府于2019年协调相关部门筹资帮助建设。

1 发展现状及运行情况

1.1 富陵村基本情况

富陵村是从三河镇原丘陵村的整村,甘城、红羊、李俊等乡部分贫困户易地搬迁村,2017年3月开工, 8月完成移民搬迁入住,占地面积487.2亩,共安置移民433户1 788人。全村现有养牛户66户、存栏牛1 056头;养羊户75户、存栏1 350只。

1.2 养殖园区建设情况

为确保移民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切实解决移民群众无法扩大规模,饲草、粪便无处堆放,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由政府会同有关部门筹资1 450万元建设,规划面积12 hm2,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面积6.67 hm2,建筑面积12 258 m2,规划养殖高端肉牛1 000头。建设牛舍15栋7 200 m2(每栋480 m2),子母舍、隔离舍各1栋(每栋576 m2),草料棚1栋1 485 m2,精料棚1栋660 m2,青贮平台1 420 m2;建有防疫室、冷配室、办公室、宿舍等办公用房200 m2,门房及消毒间32 m2,硬化道路5 740 m2,砂化道路6 850 m2;投资154万元,购置青贮收获机1台、全混合日粮饲料制备机(TMR-5)3台、空压机(压力0.8-1.0兆帕)2台、装载机(含铲2 t)2台、装载机(含铲和夹包,1.6 t)2台、打捆包膜一体机2台、精料粉碎加工机组1台、电动撒料车5台、新能源洒水车(带喷雾)1台、三轮拖拉机1台、牛只保定栏3副。园区通动力电、上下水、互联网,监控系统实现全覆盖,已有334头基础母牛佩戴了电子耳标,为下一步逐步推行智能化管理奠定基础。

1.3 养殖园区出户入园模式及运行情况

园区按照“村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管理+养殖户养殖”的发展模式进行运营管理。村党支部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协调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党员带头入园等;村集体合作社固定管理人员5名,对园区进行统一管理,实行统一饲喂,统一防疫,统一购买保险,固定资产专人负责;水电费、环卫消毒费用、维修费用按照养殖头数平均分摊。积极探索合伙共养、分栏自养、入股分红等入园方式,总结了部分好的经验和做法。现已入园养牛户40户(占全村养牛户66户的60.6%),入园牛936头(户均23头),完成设计规模的93.6%,占全村肉牛总存栏1056头的88.6%;其中基础母牛439头,育肥牛252头,犊牛245头。总体来说,群众入园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村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4 养殖园区工作人员情况

园区共有管理及工勤人员10人(其中5名属村集体合作管理人员),其中场长1名,会计1名,门卫2名,称草料工2人,拌草料工2人,撒草料工2名。同时草料工、拌草料、撒草料工还兼负着清粪、消毒、环境卫生清扫等日常工作。现阶段所有工作人员工资报酬不从养殖园区中产生,5名村集体合作社管理人员均为“村两委”人员,其工资只享受“村两委”人员工资,其余5名工勤人员工资报酬为政府公岗工资。

1.5 养殖园区饲喂情况

所有牛只在运动场内自由活动,不栓系,公母牛采取分群分栏,育肥牛分为育肥前期与育肥后期分群分栏饲养,牛犊随母牛自由活动。园区牛只采取全混合日粮饲料制备机(TMR-5)在草料车间固定拌料,再由工人驾驶电动撒料车向牛棚添撒草料,每天添喂两次,夏季早7时至9时,下午4:00-6:00时;冬季早8:00时至10:00时,下午3:00时至5:00时;饮水采取水浮子饮水器自由饮水法。

1.5.1 母牛日粮配方及喂量 精料配方:玉米58%、麦麸14%、豆粕12%、亚麻饼11%、预混料5%(营养成分含量: 粗蛋白16.03%、粗脂肪2.88%、钙0.13% 、磷0.159%);日饲喂精料:1~1.5 kg。

粗料组方:麦草、玉米秸秆或玉米芯、青贮以1:1:4混合,青绿饲草(苜蓿或胡萝卜适量),按体重2.5%投喂[1]。

1.5.2 育肥牛日粮配方及喂量 饲料配方: 玉米60%、棉粕35%、预混料5.0%。以体重的1.0%~1.2%投喂;

粗饲料组方:麦草、玉米秸秆或玉米芯、青贮以1:1:4混合,青绿饲草(苜蓿或胡萝卜适量),按体重2.5%投喂[2]。

2 运行一年来,成效显著

2.1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全年出栏育肥牛260头,按照头均2.2万元计算,实现经济价值572万元;纯利润按照头均4 000元,获纯利润104万元;年产牛犊245头,断奶价值头均5 000元,纯利润122万元;牛粪1 000 t,每吨60元,牛粪收益6万元。以上三项年纯利润232万元。

2.2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彻底改变了牛只粪便污染,使牛粪变废为宝,改善了人居环境。

2.3 社会效益成就显著

真正实现了移民搬迁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老百姓有了脱贫致富的产业路子,解决了40名精壮劳力守家喂牛的现状,彻底外出务工。

2.4 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改变了富陵村集体经济空壳现状,使村集体有了属于自己的实体经济,村“两委”抓班子带队伍、强产业促致富的能力更一步增强,社员分红的时机指日可待。

3 存在的问题

出户入园是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产业兴旺,推进肉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实现移民群众增收的需要;更是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需要。但在建设及运行过程中,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也会和近年来区内外建设的一些养殖园区一样,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3.1 统一管理难度较大

出户入园人多事杂,管理难度大。入园人员因缺乏必要的入园教育培训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到新的环境突然失去在家饲养的便利性,一时存在“缺原料、少工具”的客观现实,以及对政府支持的期望值与现实的无限观望......,情绪很容易激动,加之管理对象年龄、文化、观念参差不齐,服管意识不强,生产中我行我素,对规范化管理认知不同步,管理人员缺乏强大的坚强后盾和底气,管理经验和耐心不足,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一家一户副业式散养向入园集中饲养转变缓慢。

户均入园规模小、入园牛及饲草料来源渠道复杂,参与饲喂人员多、随意出入,很难做到“五统一”管理,尤其是防疫消毒不统一、不及时,补栏牛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存在严重的疫情隐患和风险。

3.2 养殖户观念落后

养殖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合作社统一协调饲草料购买、饲喂、饲养管理、疫病统防统治等存在吃大锅饭现象,费用回收困难,导致政府“买单”情况时有发生。

3.3 决策和执行效率不高

合作社虽然成立,但短期内仍然没有摆脱空壳现象,进入工作、决策、执行、服务、规范管理角色转换缓慢,生产全过程组织化程度低,整体作用发挥不到位,特别是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如遇今年饲草料价格上涨,牛肉等产品受猪肉等降价影响,呈反增长趋势,养牛户积极性受挫。

3.4 饲草料供应不足

村集体没有自己的饲草料基地,特别是遇今年特大旱情,原丘陵村旱作区绝产,饲草料全靠购买,养殖成本增加。

3.5 园区自身的维护等不到位

一是园区建设本身存在设计缺陷,如牛棚顶未设计雨水接收设施,雨水流进活动场造成潮湿和粪污污染;自来水管道预埋太浅,冬季不能正常使用;水表、电表没有安装分户计量等。二是因产权及责任不明确,疏于管理,护栏、门等损坏时有发生,维修不及时。

3.6 资金短缺,融资仍然比较困难

虽然各金融机构给予了一定支持,但养殖贷款均为一年期限,且利率较高,与养殖周期长不匹配,出现还款时间与牛出栏不同步;园区内养殖保险的保费、保额,分脱贫户与非脱贫户两个标准,理赔标准也不一致。

3.7 园区建设主体、统一管理模式有待探究

如“五统一”管理,存在成本增加,管理核算等困难。特别是如果出现集体、固定资产较大开支、出现亏损、需要转让时意见很难统一等等。

4 建议

4.1 适当调高入园门槛

结合实施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进一步落实生活区禁养政策,适当调高入园门槛,制订最低入园规模,引导通过加入合作社联户入园、托管代养入园、大户带小户入园等方式适度规模入园集中养殖。

4.2 适时启动二期建设

再增建7栋标准化牛棚,增容500头,宣传动员园区外面的养牛户全部出户入园统一饲养。加强入园前的入园教育培训,就像大型企业入职培训一样,引导养殖户入园后规范养殖、服从管理。

4.3 加强管理机制

对入园户采取“选大(养殖户)去小(养殖户)”,对去除的小户在园区外进行联户选出联户长,联户长代表几户小养殖户再进园区,然后每座牛棚再选出棚长,凡事由棚长决定,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闲杂人员参与活动。对没有人缘关系的孤寡养殖户,采取合作社托管代养方式。

4.4 提高饲养效率

为切实降低成本,实行公益性和经营性分开,积极争取合作社奖补等政策性支持,尽可能降低公益性开支的分摊,对公益性的环卫、公共区域的消毒等可采用公益性岗位人员帮助管理。对园区内较大维修、改扩建必须由合作社牵头统一施工,对棚内小范围损坏维修督促使用者自行维修;对经营性板块必须坚持“谁使用、谁管理、谁维修”原则,确保设施设备完好发挥作用,小损坏及时得到维修。

4.5 强化监督职能

特别是要强化财务管理制度,严控经营成本核算,对合作社收入、支出以及政府补贴、社会捐助等收入必须实行专户管理,及时公开使用情况。建议合作社社员与非社员区分管理,将政府支持的各类政策性补贴分解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如用水补贴、用电补贴、饲草贮备补贴等,实行合作社社内社外差别化管理,让入社社员享受到更多服务,提高群众入社和配合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会同金融保险等部门,加大对托管代养合作模式的监管和运行监测,防止托管入股资金流失、缩水等给托管户造成损失,继而引发诉讼、执行难现象。

4.6 协调对外联系

由合作社牵头协商原建设单位对设计缺陷进行整改,加设屋檐接水与雨水蓄水池(黄灌季节可协调蓄黄河水),降低饮水成本;增建污水处理池对污水进行处理;建议与水电部门协商力争将水电纳入农业用水、用电范畴,享受价格优惠政策;水、电等资源采取每栋棚圈安置智能化分表,逐步实行先交费后使用的决算模式,尽可能降低政府“买单”、“累单”、推诿扯皮现象。

4.7 加大政策性补贴支持力度

因为农业本身就是一个弱势产业,加之出户入园后农户离家远,失去自有劳动力、自有农副产品、自有设备工具的便利性,交由专人管理势必造成成本增加,效益下滑。从另一个层面着想,在生活区禁养本身就是对生态做贡献,因此协调相关部门给予补贴倾斜十分必要。加大与金融系统协商适当延长养牛贷款期限,力争养殖周期与贷款期限同步,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给予贴息支持;加大对保险的补贴支持力度,提高保险费补贴标准和理赔金额,解决养殖户特别是托管代养户的后顾之忧。

4.8 饲草料来源保障

利用原丘陵迁出区1万余亩土地全部进行坡改梯,便于机械化操作,由合作社牵头统一种植饲草,从根本上保障饲草供给。

4.9 提高科技含量

积极对接肉牛研究院等科研生产单位,带科研项目参与科技示范推广、培训等,引领园区创建标准化示范场(合作社),促进规范化管理;加强与海原五丰肉类产品有限公司订单合作,增强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

猜你喜欢
入园养殖户园区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孩子入园焦虑,家长莫要恐慌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