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肺、胃二经论治神经根型颈椎病

2021-03-28 12:19武文吉金晓飞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11期
关键词:胃经经气根型

武文吉,金晓飞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030024)

患者,男,55岁,2019年11月4日初诊。主诉:左上肢麻木3个月余,加重5d。现病史: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麻木,由左肩内侧向左手指放散,五指均无疼痛,手指仍有知觉,发无定时,每次麻木时间可持续数十秒,其程度较轻,可以忍受,故未予重视,后手指麻木程度逐渐加重,时间延长,范围扩大,遂于2个月前就诊于山西省人民医院,经过系统检查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予以维生素B6、甲钴胺、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不详。治疗半个月后,患者手指麻木程度稍有缓解,次数未见减少,未治愈。1个半月前患者除原有症状外,出现颈部不适,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到山西省中医院针灸科就诊。针灸医师给予针刺治疗,针刺其左上肢和左颈后部的穴位(具体不详),每次针刺30min,每周2次,治疗2次后患者颈部不适消失,但仍感手指麻木,未继续治疗。5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麻木程度加重,每次麻木时间延长,严重影响生活,为求进一步治疗,故来就诊。刻下症:患者痛苦面容,左肩略高于右肩,左手五指均有麻木感,由上臂向下放射,直达指端;发无定时,握物时麻木加重,手指皮肤未见发凉发热,自述感觉灵敏度有所下降;舌红,苔黄,脉数。查体:左肩前方肌群有压痛,锁骨位置发生变化,颈部无不适。颈椎CT示:颈椎生理曲度正常,C5、C6轻度增生。详细询问,患者10多年前曾因车祸导致左肩外伤,保守治疗。患者平素喜侧卧睡,常因夜间睡姿变换而诱发左手臂麻木。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断:痹证。治以行气通络,活血止痛。针刺取穴:缺盆、中府、云门、气户,均为患侧。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选取0.35mm×40mm毫针,取患侧中府、云门、缺盆、气户,均向颈部方向平刺13mm,深度直达臂丛神经;刺手施以捻转补法,引经气向肩肘方向传导,得气后,留针30min,3d针刺1次。当日针刺过程中患者即感左手麻木有所缓解。治疗1周后患者手指麻木次数明显减少。治疗2周后,患者痊愈,遂停止针刺治疗。嘱患者调节饮食,畅情志,多锻炼,不适随诊。电话随访3个月,患者病情未复发。

按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原发性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或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累及颈脊神经根而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以受压迫神经走行部位疼痛、麻木为主[1]。该病属中医“痹证”“项痹”“颈痹”等范畴,病因主要为风寒湿外邪侵袭、脏腑功能失调、劳损和外伤等,主要病机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治以行气通络、活血止痛为主。该案患者表现为单纯的左手指麻木,根据病史和检查应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该患者左肩曾有外伤史,病由肩部肌骨损伤、气血凝滞、经气痹阻所致,根据经络辨证理论,患者压痛点邻近肺、胃经,治疗重在通调太阴、阳明经经气。《灵枢·本脏》记载:“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脉痹阻,气血失和,相应的经筋、肌肉、皮部皆失濡养而出现麻木。针刺取肺经腧穴可治疗“肩背痛”“肩背痛寒”等疾病,有疏通上肢的功效[2]。《黄帝内经》记载手太阴肺经为多气少血之经。《素问·五脏生成》曰:“诸气者,皆属于肺。”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自肺经起始,肺经的经脉之气自上而下从胸沿手臂行至指端。气为血之帅,刺太阴经腧穴能调脏腑经络之气,使患肢血行畅通,麻木则消。中府为肺经募穴,是肺经经气汇聚之所,能调气通络。云门位于中府穴上1寸,两穴上下配合,可通调肺经之气。《素问·痿论》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说明胃经对肌肉关节有调节作用。足阳明胃经则多血多气,从头经过胸外侧走到足。缺盆、气户有疏理颈项的功效[3]。缺盆、气户同属胃经之穴,又在压痛点附近,刺之可补气活血,活血止痛。肺属金,胃属土,阴阳相配,互根互用,针刺肺、胃经腧穴可达益气养血、通络除麻之功。四穴下均有臂丛神经穿过,散于患者压痛点周围,通过针刺该穴位,也可达到解除神经压迫、松解肌肉、调节气血、通络止麻之功。《丹溪心法》言:“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压痛点可能为经络气血失和、经气凝滞、不通则痛的外在表现。脾胃为后天之本,肺主一身之气。针刺肺经可强经气,针刺胃经可化生血液,则经气利、肌肉温,达到治病求本、扶正祛邪之功。

猜你喜欢
胃经经气根型
人体经脉养生律
张唐法主任医师针药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
一条经络,可让你“面如桃花”,不信试试
人体经脉系脏养生律
六阴经“经气”性质的探讨
漫话中医之十二经络的值班表
常见食物的性味归经,别私藏,给朋友们都看看!
从“经气双向循行”角度阐释人迎寸口脉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