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气

  • 从“经隧失守,气血失和”探析小儿慢性咳嗽的诊治思路*
    经隧失守”实则是经气偏于盛衰或逆乱,呈现出经脉不通利的无形状态,“气血失和”是指因“经隧失守”而使经络气血运行逆乱阻滞所致的病理状态,一是气机运行逆乱,气血津液运行输布障碍;二是经络气血阻滞不畅,经隧通利障碍。经气代表着经脉的运动功能和经脉中的营养精微,甚至是整体生命功能的表现,《灵枢·邪客》中“行于脉内者,偕营气而行,行于脉外者,随卫气而转……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营四末,内注五脏六腑”皆指此意,经气即是营卫之气的统称。经气无论偏盛偏衰

    天津中医药 2023年11期2023-12-29

  • 4个小妙招教您摆脱失眠困扰
    晨1 时,是人体经气“合阴”之时,此时阴气最盛,是最佳睡眠时机,晚上11 时就要放下手机,酝酿睡眠,不要熬夜了!午时是从中午11 时到13 时,是人体经气“合阳”之时,此时阳气最盛,午睡有利于养阳。但午休时间不宜过长,30 分钟足已,午休太长,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影响晚上的入睡。②睡前不要吃太饱,要少喝水“胃不和则卧不安”,晚餐吃得过饱、太油腻,易消化不良,会影响睡眠质量。睡前喝水太多,会夜尿增多,多次起床会影响深度睡眠时间。③自己做做穴位按摩,有助睡眠穴位

    陕西档案 2023年2期2023-05-04

  • 基于“标本根结”探析针灸临床应用远近配穴的理论依据
    ,以调节病变局部经气为主。远端取穴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整体协同思想,有利于经气首尾相应,疏通经络,调节全身功能。该理论主要从病变部位的相对关系出发,将病变部位定为中心,按照相对关系论远近。如肘关节损伤当以肘关节为近,跨过肘关节为远;膝关节疾病当以膝关节为近,跨过膝关节为远等。该理论主要适用于痹证、筋伤疾病,因其病在筋骨,部位固定。《素问·痹论》言“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病在筋,调之筋”,筋之病,以知为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6期2022-12-29

  • 浅析“近气不失,远气乃来”
    候其气至,待针下经气充实,针感紧密缠绕于针尖,方可于患者呼气时出针,使已至之气不散失,方可引来远处未至之气,从而达到补益的效果。从整体上看,针刺补泻手法可分为3个阶段,即前期的催气导气、中期的补虚泻实、后期的腧穴开阖[1]。提插、捻转等手法都是为了让针感不失,远气而至,行于病所,只有在保持针下气感不散的前提下,施行具体的补泻手法才能达到补虚泻实之功,即“气至而有效”,这就是“近气不失,远气乃来”对于针刺补泻的重要意义。1.2 调节全身气机 《灵枢·刺节真邪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8期2022-12-14

  • 通里穴治疗“支膈”症理论探析*
    心气实”而致心经经气不畅,可能就是“支膈”症的主要病机。此外,“支膈”症的形成原因与心、肝、脾三脏及经脉有密切关系。从五脏五行关系来看,其病症是因心肝脾三脏疏泄失司,“子病犯母”而产生腹满䐜胀的症状。有学者[4]认为经络是十二脏相使的“使道”,是脏腑协调的主要通道。在经脉、经筋、经别的关系中,心经与肝脾两经各有交接,通过直接使道来维持脏腑间的平衡,即“脾足太阴经之脉……其支者……注心中”“手少阴心之筋……上入腋,交太阴”,足厥阴肝经经别合足少阳“贯心以上挟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1期2022-12-11

  • 手三阳经与相应脏腑的联系探析
    多,六腑与足三阳经气联系更多。《灵枢·根结》:“手太阳根于少泽,溜于阳谷,注于少海,入于天窗、支正也。手少阳根于关冲,溜于阳池,注于支沟,入于天牖、外关也。手阳明根于商阳,溜于合谷,注于阳溪,入于扶突、偏历也”,指出手三阳经气通过根、溜、注、入,由上肢末端向颈部单向流注[7],亦与腹部无关,其经气主要作用于头面上肢等外经循行处,说明手三阳经腧穴可能更适用于治疗外经病。但这并不意味着手三阳经腧穴不治腑病,因手三阳经内行经脉联络相应脏腑,腧穴对相应腑病亦有治疗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11-21

  • 《黄帝内经》“三阴三阳”标本中气理论在伤寒六经辨治中的应用※
    之一,也是伤寒六经气化理论发生的源头,这对于如何理解和应用张仲景《伤寒论》[2]的学术内容,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后世医家[3-5]在此思维模式引领下,通过“三阴三阳”概念的内涵转换,将运气学说中标记六气的阴阳符号,转换为标记脏腑经络的符号,再将运气学说中的“三阴三阳”标本中气知识,引入伤寒病演变过程中相关的六经病理状态,用以表达六经病证动态变化的内涵,从而指导伤寒六经病证的辨识和遣方用药。该理论成为研究伤寒六经病证演变机理的重要思路之一,对指导伤寒六经病的

    中医药通报 2022年5期2022-05-21

  • 人体经脉养生律
    体是:正月、二月经气养肝:凡正月、二月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敷布,而阴气也随之发泄于外,呈现天地俱生、万物方兴的自然之象。相应的人体脏腑经脉之气集中在肝脏。此时顺应肝脏所系的足厥阴肝经,可作循经按摩,以助肝脏之气。三月、四月经气养脾:凡三月、四月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升发旺盛,万物生机盎然而开始结实,与足太阳经脉脾脏之气相通,此时可作循经按摩,以助脾脏之气。五月、六月经气养头:凡五月、六月自然界阳气隆盛,地气上交于天、天地气交,火性上炎,况头为诸阳之会,手三阳经与足三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1期2022-01-11

  • 从“体用”角度对通调带脉经气的理论初探
    疗时应以通调带脉经气为首要原则。通调带脉针刺法来源于著名针灸学家杨甲三教授临床经验,是基于经络辨证理论及对带脉解剖形态认识的延伸,总结创新而成的一套针法心得。针法总以通调带脉经气、调和阴阳为纲纪,兼顾脾胃枢纽为根本,临证治疗代谢性疾病、妇科疾病及腰背痛症疗效确切,分析总结如下。1 带脉“体用”的理论探析1.1 中医之“体用”引申自中国古代哲学“体”和“用”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表达本体与现象、实体与功用、原则与应用的一对基本范畴[1],两者的内在关系主要体现在三

    环球中医药 2022年10期2022-01-01

  • 韦驮献杵第二势:大趾柱地 功效神奇
    调节这些经脉,使经气处于正常平衡状态,有效预防由于经气充盛或经气虚弱、或经气循行异常所致的各种疾病发生。大趾柱地微提踵足内翻可强化腿内侧的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作用;强化从足趾到腹部经筋的作用(经筋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具有联络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大趾柱地微提踵足内翻可挤压按摩刺激垂体、小脑等位于大趾的反射区,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脑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是利用激素调节身体健康平衡的总开关,控制多种对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

    健身气功 2021年4期2021-08-05

  • 从虚实辨证论“得气”与“气至”
    的进展,属正气之经气抵达病所,产生的一种趋于康复之气——谷气循经周流,而在针下体会到的一种特殊气感[1],同时在体察患者脉象的时候,会有“已补而实,已泻而虚”之象[2]。不少临床医师判断针刺效果时,仅以针下出现气感及患者体会到酸麻胀痛为度,而未用辨证思维分析针下气感与患者感觉产生的原因,也忽视了治疗后患者脉象与表浅症状的改善状况,故而将评判标准从“气至”变为“得气”。事实上,“得气”与“气至”为针刺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种特征反应,“得气”以针下医患双方的感觉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2期2020-12-28

  • 浅论手太阴肺经经气运行规律
    南充)0 引言经气是一身之气分布于经络的部分,是循行于经络系统之中的精微物质[1],包含营气、卫气、宗气、元气。人体的气血精微通过经络到达全身脏腑肢体,温润濡养周身。经络中真气循行的方向就是经气运行的方向。十二经脉作为经络系统的主体,其循行次序一直是以《灵枢·经脉》篇和《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为理论基础,构成“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单向循环的气血流注模式。手太阴肺经在《灵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0期2020-12-27

  • 从“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论提高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
    针前善用押手激发经气 《难经·七十八难》:“知为针者信其左”,便是强调了押手在临床中的重要作用[9]。《标幽赋》:“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临床中在针刺前用左手按揉穴位,不仅可以缓解患者对针刺的恐惧情绪,同时也保证了取穴的准确性。押手除了宣散气血之外,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激发经气。《灵枢·刺节真邪》云:“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对气血亏虚之人,可通过揣摩穴位周围、沿着经络循行方向弹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6期2020-12-22

  • 运用青龙摆尾治疗下肢单纯性静脉曲张的初探
    首先进针得气后,经气传到关节处不再传导,守住经气,然后扳倒针身,针尖朝向病所,不做提插,在针刺深度不变时,只左右方向慢慢摇动[5]。可辅助循摄手法行气以激发经气。由此可见,经常是经气感传到关节处受阻不传时而选用“青龙摆尾”手法,此手法具有透关达窍的力道,并且“青龙摆尾”——浅而大摇之法,说明了此法可以治疗皮肤浅表部位的疾病,从发病部位上看,下肢静脉曲张中医认为是“筋瘤”范畴,而筋瘤是以筋脉色紫、盘曲突起如扳顿状、形成团块为主要表现的浅表静脉病变,常居于下肢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5期2020-08-25

  • 旴江“上补下泻”针法治疗五官疾病机理探析❋
    张“上病取下”使经气“上下通接”,往往仅取1~4个腧穴。正如李梴《医学入门·卷一·针灸·附:杂病穴法》所云:“百病一针为率,多则四针,满身针者可恶”“头面耳目口鼻病,曲池合谷为之主。[6]”李梴此法颇适宜于高居人体上部五官疾病的治疗。《旴医谢强五官针灸传珍·上篇总论·谢氏五官科常用特色针法》记载,治疗五官急症“如只取远端下部的合谷,再在五官病灶处取一腧穴即可,甚至取合谷一穴亦有良效,全在医者手法运用得当。临床往往可见,先在下端腧穴行针时,上部病灶的症状马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8期2020-01-13

  • 针刺联合搜风通络饮加减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邪乘虚侵入,痹阻经气,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濡养失职。治当疏风散邪,扶正通络。地仓、四白、颊车、下关为足阳明经穴,疏调足阳明经经气;“面口合谷收”,故配合合谷同时疏通手阳明经经气;阳白、风池可疏调足少阳胆经经气,配合翳风疏通手足少阳经经气;攒竹疏调膀胱经经气,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诸穴配合,能疏通面部诸阳经经气,使局部气血无瘀滞之虞。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强壮要穴之一,予疏调之中固护胃气,后天之气充足,水谷精华才能输布于面。诸穴合用,共奏疏风散邪、扶正通络的目的[5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5期2019-04-06

  • 浅析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理论在针灸临床取穴与配伍中的应用
    行,阐述了经脉中经气向心性循行的规律。“标”与“结”、“本”与“结”位置相同或相近,两组概念的含义相似。根者,本者,所指的部位在下、在四肢,都是经气始生发之地,为经脉之气的源头所在;结者,标者,所指的部位在上、在头胸腹部,都是经气归结之所。标本与根结理论都对经气分布进行的描述,将二者结合起来互相参考补充,我们能得出以下结论:人体四肢与头身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四肢做为经气的根与本在针刺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2]。另外,《灵枢·终始》云:“阳受气于四末”说明四肢末

    陕西中医 2019年8期2019-02-12

  • 论开阖枢理论在《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中的作用
    )在《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中,大多医家运用开阖枢理论阐述疾病的病理及治法,但往往忽略人体经气运行在六经开阖枢之间的广泛联系,局限了人们对开阖枢相关疾病的认识和分类。笔者导师雒晓东教授对气化学说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并认为开阖枢理论阐述了人体经气的升降出入运转,经气的开阖枢运转,使六经之间形成了广泛的动态联系。将这一理论运用于临床分析,可对经气开阖枢相关疾病的病机和治法有较全面的认识,现总结其观点与同道评判。1 运用开阖枢理论阐述人体的生理开阖枢理论首载于《黄帝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11期2019-01-09

  • 人体经脉系脏养生律
    体是:正月、二月经气养肝:凡正月二月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敷布,而阴气也随之发泄于外,呈现天地俱生、万物方兴的自然之象。相应的人体脏腑经脉之气集中在肝脏。此时顺应肝脏所系的足厥阴肝经,可作循经按摩,以助肝脏之气。三月、四月经气养脾:凡三月四月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升发旺盛,万物生长繁华而开始结实,与足太阳经脉脾脏之气相通,此时可作循经按摩,以助脾脏之气。五月、六月经气养头:凡五月六月自然界阳气隆盛,地气上交于天、天地气交,火性上炎,况头为诸阳之会,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联

    晚晴 2018年3期2018-12-06

  • 人体最怕4股风
    多出现在肝,肝的经气输注于颈项,所以春季得病多在头部;南风发生于夏季,疾病多发生在心,心的经气输注于胸胁部,夏季多有胸胁疾病,长夏易发生脾脏虚寒的腹泻病;西风发生在秋季,疾病多发生在肺,肺的经气输注于肩背部,秋季得病多在肩背;北风发生于冬季,疾病多发生在肾,肾的经气输注于大腿和四肢,所以冬季得病多在四肢。想避免被风邪所伤,要顺应季节、环境的变化,调整生活起居。春秋风起寒凉,及时添衣、避风、保暖;夏季别在空调房内待太久、温度不要调得过低,适当出汗排解暑气;冬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8年11期2018-11-21

  • 肾经的三大养生要穴
    源泉。我国古人把经气的运行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自远而近的变化来形容,把十二经脉的穴位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井穴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即经气所出的部位,如《灵枢·九针十二原》里说的“所出为井”;荥穴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前,喻作水流尚微,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部位,如《灵枢·九针十二原》里说的“所溜为荥”;输穴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如《灵枢·九针十二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8年9期2018-09-12

  • 电针委阳穴、承山穴结合毫火针治疗老年性不安腿
    9],主要是素体经气不足,阴血涩滞,下肢脉络瘀阻,或久病邪恋,经气不利,气滞血瘀而发病;肝血不足型[10],主要是肝阴不足,血不荣经,筋脉失养而发病;肾精亏虚型[11],主要是久病年高,肾脏亏损,或阴精不足,经脉失调而发病。其病因分为外因和内因[12],外因主要是风寒湿邪流注经络;内因主要是肝肾亏虚,老年人因气虚而致气血运行不畅,正虚邪恋,局部经气不利,肌肉筋脉失养而发此病。针刺治疗主要选取下肢阳经穴位疏通局部经气,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13]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期2018-03-22

  • 《福寿丹书》腰背部疼痛病症气功导引法探析
    ,引动手足阳经的经气,“头为诸阳之会”,阳经皆在头部交会,五脏之精气,皆上注于脑,促使阳气、清气的升发,头脑清明;身体卷曲往下,脊柱逐节逐段放松,可抻动督脉,并引动足太阳膀胱经的经气,足太阳膀胱经是五脏六腑经气之传输处,可促使全身经脉气血流通;引动内气下达命门,激发肾间动气,可以强肾固腰;同时通过呼吸和意守疼痛处的导引,促进该处气血的流通,达到舒筋活络的功效;拢气回收至丹田,丹田气充足,全身气机通畅。该导引法可治疗气血凝滞、足太阳膀胱经不通而导致的腰痛腰软

    江西中医药 2018年6期2018-02-13

  • 六阴经“经气”性质的探讨
    朱家鑫 姬永宽“经气”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1],是中医“经络学说”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指导中医临床的重要理论依据;关于其生理性质、所主病症、治疗方法,后世的理解和阐述却十分有限。作者通过研究《黄帝内经》原文,发现其中“阴经经气”的特质是“寒凉”与“清轻”,现阐述如下。1 阴经经气其性寒凉1.1阴经经气盛则寒《素问·厥论》篇中讲到:“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7期2018-02-09

  • 浅谈“飞经走气”之青龙摆尾※
    大创新,具有激发经气,促使气血加速运行,增强循经感传,从而达到“过关走节”的作用[1]。《针灸大全·金针赋》:“若夫过关走节,其法有四:一曰青龙摆尾……”。那么青龙摆尾的手法如何呢?根据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徐氏认为,先进针至皮下,达到一定的深度后,不进不退,一左一右地拨动针柄,如船夫摇舵一般。但是随着针灸的不断发展,后世古今医家在继承徐凤的手法之后,皆有所创新。1 继徐凤之后的古代医家对青龙摆尾之论述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5期2018-02-09

  • 人体最怕4股风
    多出现在肝,肝的经气输注于颈项,所以春季得病多在头部;南风发生于夏季,疾病多发生在心,心的经气输注于胸胁部,夏季多有胸胁疾病,长夏易发生脾脏虚寒的腹泻病;西风发生在秋季,疾病多发生在肺,肺的经气输注于肩背部,秋季得病多在肩背;北风发生于冬季,疾病多发生在肾,肾的经气输注于大腿和四肢,所以冬季得病多在四肢。想避免被风邪所伤,要顺应季节、环境的变化,调整生活起居。春秋风起寒凉,及时添衣、避风、保暖;夏季别在空调房内待太久、温度不要调得过低,适当出汗排解暑气;冬

    家庭医药 2018年21期2018-01-30

  • 四逆散是少阳少阴两枢之剂
    一体,六经之间靠经气相互联系。经气走行于脏腑经络以及三焦之间,起滋养濡润的作用。经气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形态和名称,《灵枢·决气》将经气分为气、血、精、津、液等。1.1 少阳枢少阳是由三焦、胆、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以及其气化功能构成。少阳能枢转表里内外的经气,所以也称之为少阳枢。少阳枢机最重要的是三焦,通过三焦这个气液水火的通道来枢转经气,外可将经气枢转至肤表以助太阳之开,内可助阳明之阖潜降收蓄经气。雒晓东认为三焦就是人体的组织间隙,少阳就是通过三焦这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8期2018-01-27

  • 从“所注为俞”“俞主体重节痛”论关节疼痛的针灸治疗
    注于体表时表现为经气汇聚的某些特定区域,亦是人体脏腑器官和有关部位相联系时经络系统中的某些特殊节点。它从属于经络,既是疾病的表达点,又是针灸信息感受及施术干预的反馈点。五输穴是人体十二正经穴位中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四肢末端部位的五类腧穴的简称。其分布特点是从四肢末端向心依次按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和合穴的次序排列。笔者通过学习《黄帝内经·灵枢》中的《九针十二原》《邪气脏腑病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等篇,及《黄帝八十一难经》中《六十二难》至《六十八难》等篇内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10期2018-01-19

  • 对针刺手法之摇法与古典仿生学的探究
    )的方法,是用于经气滞涩、停滞不前,止行至关节受阻不能向前继续传导时使用的手法。张缙教授根据多年的观察与临床实践,提出古典仿生学的概念,把“龙”“虎”这两种通经接气的方法与“龟”“凤”二法区分开来,将这四种方法合为古典仿生学的方法,使晦涩难懂的针刺手法变得简单易懂。本文就针刺手法中的摇法与张缙教授古典仿生学概念的提出作以初步探讨。摇法 青龙摆尾 白虎摇头 古典仿生学针刺手法是用毫针激发起腧穴内的经气,并调控针感的的性质,驾驭经气的传导方向的技术,是毫针针刺

    黑龙江中医药 2017年4期2017-12-27

  • 拍肘窝真能排毒吗
    肘关节附近,这里经气比较充盛,且会流向脏腑,当经气过于充盛就会导致流向某些脏腑的经气增多,出现实性疾病,通过拍打这些穴位,可以释放多余的经气,让流向脏腑的经气恢复平衡,从而达到平衡脏腑功能的作用。通过以上的穴位主治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治疗如下病症:1.心脏血管的疾病:心痛、心悸、高血压等心脏血管疾病。2.上肢疾病:上肢的疼痛、颤动等疾病。3.咽喉部热性疾病:咳嗽、咽痛、咯血。4.胃肠部的疾病:胃痛、呕吐、呕血等胃肠部的疾病。拍肘窝一般不

    乐活老年 2017年6期2017-09-21

  • 我的足部按摩三法
    这样可使足部血脉经气运行通畅,促进血液循环,能固肾暖足,导虚火,降浊气,有防治和缓解高血压、头晕、失眠等功效。鱼际搓脚心。用左手的鱼际穴(手掌内侧、大拇指跟部与手腕中间位置)上下推擦右脚的脚心,一直擦到足心发热舒适止,再用右手鱼际穴上下推擦左脚脚心至发热止。用鱼际穴搓脚心可使足部血流通畅,既能缓解疲劳困乏,也能预防下肢酸软,有助安眠,尤其对手足发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按摩拽脚趾。脚趾是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与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

    老友 2017年10期2017-02-07

  • 从“经气双向循行”角度阐释人迎寸口脉法
    华·争鸣·从“经气双向循行”角度阐释人迎寸口脉法孙晨耀胡佳奇杨梦珍姚子昂李诗梦郭华根据《内经》记载,利用人迎寸口脉法不仅可以判断人体阴阳的盛衰,还可以快速知晓病变所在的经脉,继而有针对性地针灸、用药,临床价值极高;祝华英先生提出“经气双向循行”学说,不仅化解了经气循行方向的矛盾,还阐明了人迎寸口脉法的原理,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临床价值;然而,“经气双向循行”学说和人迎寸口脉法皆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末也提出了一些反思。经脉;经气;循行;人迎寸口脉法;补泻人

    环球中医药 2016年9期2016-09-19

  • 张缙教授连动激发经气手法的研究
    张缙教授连动激发经气手法的研究张鸿麟 指导 张 缙(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 150036)张缙教授从20世纪五十年代起就对针刺手法进行钻研,通过对历史古籍中诸多手法的甄选和厘定后形成二十四式单式手法,并按韵归类写成六句口诀:揣、爪、循、摄(在穴上经上运作),摇、盘、捻、搓(按针的横轴左右运作);进、退、提、插(按针的纵轴上下运作),刮、弹、飞、摩(在针柄上运作);动、推、颤、弩(在针身上运作),按、扪、搜、拨(进针后在经上,出针后在穴上和在针尖上运作

    黑龙江中医药 2016年5期2016-09-04

  • 少府,心脏急救大穴
    是心经的荥穴,是经气流行的部位。《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记载“所溜为荥”,意思是说,经气犹如浅水流,荥迂未深,脉气至此渐大,犹如点滴之泉已汇成小流,所以由此得名。荥穴主身热,可以为身体滋阴降火,所以清心泻火的功能特别强,对于心火过旺所引起的口舌生疮、夜不能寐、面红目赤、小便赤黄等症状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而且是心脏病的急救大穴。少府穴位于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人握拳时,小指尖所触的掌心处就是少府穴。心脏骤停的时候,可以用力掐患者少府穴1分钟进行急救。有原发性

    老友 2016年10期2016-04-02

  • 透穴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体会与思考
    头面部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急纵缓不收而病。其临床症状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中医学将这些症状归结为眼部及口颊部筋肉症状,认为是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内经》云“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驰纵缓,不胜收故僻。”故临床中主要是选取面部表情肌部位的腧穴进行透刺治疗。常用透穴穴组有:1.1地仓透颊车。地仓、颊车同属于足阳明胃经在面部的穴位,都可治疗口歪。从解剖关系上看,地仓位于口角旁,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5期2015-05-30

  • 足部按摩 别总盯着涌泉穴
    ”与“足三阳经”经气交接的地方,有重要的养生保健价值。按摩脚趾有助于经气运行通畅,能预防感冒。按摩脚趾时,人们可以用右手拇指、食指捏住左脚的脚趾,在各个侧面揉捏之后轻轻向上拽,然后按摩另一侧脚趾。缓解疲劳用鱼际搓脚心  解乏最好的办法是用鱼际搓脚心。用左手的鱼际上下推擦右脚的脚心,一直到足心发热为止,然后推擦另一侧脚心,这样可以让足部血液通畅,不仅能解乏,还可以预防下肢酸软,有利于睡眠,对于手足发凉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手心搓足心防治高血压  按摩前将两手搓

    家庭医药 2015年4期2015-04-08

  • 对张缙教授二十四式单式手法之循、摄二法的初步研究
    程中,紧紧抓住“经气”的变化,使用各种针刺手法,使“得气”、“飞经走气”、“气至病所”一气呵成。在这一过程中,循、摄二法起着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激发经气、控制经气,而且可以起到引导经气按着预想途径直至病所的作用,使它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他从循摄的使用时机到操作要领,从单独术式到复合运用,从理论阐释到临床实践均有建树;其见解独到、操作简洁、屡试屡效。循摄成了他在临床工作中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经常使用的重要手法。张缙教授的循摄手法里,包含着循与摄,

    黑龙江中医药 2015年2期2015-03-21

  • 旴医谢强“通经接气”理论的经气活动规律研究*
    通经接气”理论的经气活动规律研究*★张波1*第一作者:张波(1978—),男,硕士,副主任中医师。E-mail:364343248@qq.com。陈丹2谢强2*通信作者:谢强(1953—),男,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xieqiang1953@sina.com。(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 330006)摘要:目的:通过对周围性面瘫等6种疾病的经气活动出现率及类型分布的临床观察,探讨旴江当代名医谢强教授“通经接气”针灸理论的经气

    江西中医药 2015年12期2015-03-08

  • 谢强“通经接气”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
    06)目的:观察经气感传的可接力性特征,探讨谢强教授“通经接气”针灸理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用艾条悬灸委中穴,并采用“谢氏通经接气针灸法”之灸法循经接引,使经气朝大肠俞方向上行;对照组用艾条悬灸委中穴方法,两组均在艾灸1h后,观察灸感的感传程度。结果:①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经气传导距离程度分别为86.00%和41.50%,两组经气传导距离程度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旴江医学;谢氏通

    江西中医药 2015年7期2015-02-13

  • 针刺手三里治疗落枕1例体会
    致局部脉络受损,经气闭阻而引起的一种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与疼痛。手三里作为阳明大肠经经穴,能疏通颈部气血、缓筋止痛,对落枕的程度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笔者采用针刺手三里穴治疗落枕1例,疗效明显,报告如下。endprint落枕又称失枕,多因睡眠姿势不良,或负重颈部扭转,或风寒侵袭项背致局部脉络受损,经气闭阻而引起的一种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与疼痛。手三里作为阳明大肠经经穴,能疏通颈部气血、缓筋止痛,对落枕的程度有很好的缓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5期2014-12-02

  • 气街理论在承山穴中的应用
    部分,它是以经络经气为基础,经气运行的径路。说它以经络经气为基础是由于气街功能的发挥以经络经气为前提,没有这个基础,气街功能也就不能实现。说它是经气运行的径路是指其独立于经脉循行之外,是促进经气横向交流的通路,故《灵枢·动腧》篇指出“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正是由于气街能够汇通经络之气的这个功能特性,故其在确保经气流动的畅通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某经经气阻滞时,经气可以通过气街这一径路来交通原本的经络以实现周身气血如环无端的循环,此即《灵枢·动腧》篇所载“络绝则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12期2014-04-05

  • 指趾端刺合局部针刺治疗枕神经痛30例临床观察
    结之处感邪受阻,经气不利而出现疼痛、拘急等症。传统的中医经络气血理论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是一切疼痛发生的病理基础,而气血运行障碍、气血失调是疼痛发生的基本病因[4]。经脉为气血运行之通路,气血的正常运行则有赖于经气,因此激发或调整经脉的经气应是改变“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这一病理基础的关键环节。指趾端刺合局部针刺治疗枕神经痛正是激发经脉经气与调整局部经气相结合,其设计理念来源于传统的根结标本理论。在根结标本当中的根是经脉中“经气之所起”、“经

    河北中医 2013年6期2013-11-14

  • 周氏梅花派针法初探
    ,作为周流全身的经气,一旦流行不畅则会引发疾病,而该法则是通过一定的针刺方法疏通经气,使得全身经气得以流通;调即是调和平衡之义,全身的经气在正常情况下循行流畅,和缓平稳,一旦人体罹患疾病,则经气循行出现妄行、薄急,这时,通过针刺手法使得经气循行归于平和;助即是扶助之义,通过一定的针刺手法后,邪气得到一定的宣泄,而正气耗伤,鼓动乏力,循行不畅,则需通过一定的针刺手法,鼓动、振奋正气,使得循行可以趋于正常;运即是运而用之,通过一定的针刺方法,使得经气可以发挥正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5期2013-04-07

  • 针刺手法本身没有补泻
    在不同的时辰里,经气的流量和开阖程度。闸门的选择性开放是一个自然过程。经络之气与自然界的光气有一定的量比关系,或者说保持着某种平衡。经气的实质是无形的生物电能和波动的微小粒子,可与自然界的光气能相互转化。经气不足的阳虚患者,病情白天就会缓解,夜晚则加重,这是由光气与经气转化过程所决定的。繁杂的思维意识构成了一种关闭闸门的力,阻碍人体经气与自然界光气的转化过程,从而使人体与自然界的平衡协调难以维持,最终使机体偏离健康。神功元气袋、必青神鞋、精神安慰等自然疗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1期2013-01-31

  • 针刺配合耳针治疗耳鸣45例临床观察
    络的功能,使五脏经气充盛、经络气血畅达,令耳得到脏腑气血充养。耳门穴是手少阳经气发于耳窍之处;听宫穴为手足少阳、手太阳经交会穴,属小肠经,其经气直入耳中之处;听会穴属胆经,是胆经经气入耳中出耳前之处,可疏通耳部经气,调节耳部气血运行。诸穴结合应用,共奏宣窍聪耳之效。同时,在配穴的选择上多选用阳经经穴,阳经经气充盛,刺之对经络的疏通作用较强。耳穴的应用则能增强耳对外界反应的敏感性,提高疗效。针刺配合耳针取穴简单,操作安全,易为患者所接受,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8期2013-01-23

  • 经络的认识和理解之我见
    经络应该理解为“经气”(生物电能)的通道,为此经脉并称就需要纠正,“经”就是经络,“脉”就是心血管系统。多少年来,我们总是无法摆脱古人给留下的这种模式,总认为经络应该有特定的结构和形状,从大体解剖、显微镜进而又到了电子显微镜,整整花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企盼着通过逐级解剖的方法发现经络实质,结果都失败了。我们如果不把思维从“死”的结构转向“活”的现象,那么,经络就真的成了千古之迷。有现象必然有物质基础,但反映现象的物质并不一定都是有形的,有谁敢说光气、电能是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4期2012-08-15

  • “飞经走气”针法技术的应用研究
    前进,以达到催发经气的作用。本针法在《针灸大成》中又称“苍龙摆尾”,因苍龙为年迈之龙,动作宜缓慢。临床应用:笔者在临床经常将此法应用到肱骨外上髁炎,即网球肘的治疗,首先选取曲池、手三里及肘外侧部肱骨外上髁附近的压痛点,即阿是穴,进针时采用斜向浅刺得气后,以针尖指向病所;或者是进针得气以后,提针至穴位浅层,再按倒针身,以针尖指向病所,手执针柄不进不退,向左右(在45 °以内)慢慢摆动,往返摆针如扶船舵之状9次,以推动经气的远行,使针刺感应逐渐扩散,手法用毕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3期2012-04-25

  • 试论经脉的流注与时间的关系
    中焦入肺经,肺经经气最为旺盛,自中府穴出,至少商穴止,从食指端交接,流注到大肠经;卯时(5~7点)对应大肠经,大肠经经气最为旺盛,自商阳起,至迎香止,从鼻旁交接,流注到胃经;辰时(7~9点)胃经经气最为旺盛,自承泣起,至厉兑,从足大趾内端交接,流注到脾经;巳时(9~11点)脾经经气最为旺盛,自隐白至大包,从心中交接,流注到心经;午时(11~13点)心经经气最为旺盛,自极泉至少冲,从手小指端交接,流注到小肠经;未时(13~15点)小肠经经气最为旺盛,自少泽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20期2012-04-12

  • 针刺补泻的临床应用
    定位,再从十二经经气所发生虚实差异定当补当泻的量。也就是临床要经过辨病与辨证的结合中拟出对所治的经脉定位,定针剌的补泻。1 上盛下虚与满则泄之、虚则补之上盛下虚常见于中风病人,在体征上因下元的肝肾阴虚出现肝阳偏亢,一派因肝经具有体阴用阳的特证,而引发气之与血并走于上,在平时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度的病人就较容易发生脑血管病变。阴虚阳亢,络脉阻塞,上盛下虚而发生类中。曾治王某,男,63岁,突发头昏头痛,言语不清楚3个月,患者平时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发病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20期2011-02-11

  • 近年来关于五输穴与十二经脉经气流注关系观点的研究概况探讨
    穴的认识,古人将经气运行情况,用自然界流水作比喻,说明经气运行好象自然界的水流从小到大,由浅人深。五输穴的顺序,按《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的描述,不论阴经、阳经都始于四肢末端,从远到近,向上逐步深入。五输穴的走向是单方向的、向心性的。而《灵枢·经脉》论述十二经脉的走向有顺有逆,有离心有向心。《灵枢·逆顺肥瘦》概括为“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十二经脉气血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期2010-08-15

  • 从经典中浅谈针刺治疗中左手与经气的关系*
    曰:“真气者 ,经气也”,《灵枢◦刺节真邪》则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说明经气与人体真气组成成分相同,经气源于脏腑,隶属脏腑之气[1],其组成也是由先天之精与后天水谷精和清气化生而成的。经络系统的本体在于经气[2],经络系统的功能正是通过运行于经络中经气的生理功能而体现的。在针刺治疗中我们往往通过激发经气提高临床疗效,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左手操作尤为重要,左手与经气的关系也尤为密切。可以说通过左手可调控经气的往来,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陕西中医 2010年1期201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