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中半夏“角药”的配伍与应用*

2021-03-28 15:18杨志旭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8期
关键词:化饮伤寒杂病论方中

付 妍 李 春 杨志旭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

角药是基于病症特点、药物性味归经、辨证论治等中医药基本理论,将3味药物配伍且同时存在相反相成、相须相畏、协同相辅任意两种关系的特殊应用形式,在具体方剂中以独立成方、作为方剂主要部分或辅助部分、联合应用4种具体形式存在,有助于发挥协同增效、减毒增效等作用,对临床遣方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5]。角药具有深厚的哲学理论基础与中医理论基础,具体形式始见于《伤寒杂病论》,为后世传承与创新角药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应用范式[6-9]。国医大师周仲瑛[10]、孙光荣[11]、李士懋[12]、李佃贵[13]及名老中医朱培庭[14]、丁书文[15]等在不同领域对角药的配伍应用均有创新,能够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

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功善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16]。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具有镇咳祛痰、止呕、抗胃溃疡、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毒性主要为肝肾毒性、黏膜刺激性及妊娠毒性[17]。本文以《伤寒学》[18]《金匮要略》[19]中3味及以上药物组成的方剂且含有半夏者为研究对象,去除同方者,共纳入40首方剂,系统分析相应方剂中半夏“角药”的配伍与应用,以期为传承与发展经方、指导临床用药提供有益参考。

1 独立成方的半夏角药

1.1 半夏、黄连、瓜蒌 由半夏、黄连、瓜蒌组成的角药独立成方为小陷胸汤,具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的功效。半夏辛温,化痰消痞散结。黄连苦寒,清泻心下之热结。瓜蒌甘寒滑润,配伍黄连能够增强清热泻火之力;配伍半夏能够增强化痰散结之功,同时尚可润肠通便,促进痰热之邪自大便排出。三药相配,主治痰热互结于心下之小结胸,临床症见:心下痞硬,按之则痛,胸闷喘满,咳吐黄痰,苔黄腻,脉浮滑。吴鞠通治疗阳明暑温、水结在胸的小陷胸加枳实汤,即是在该角药基础上加枳实所成。

1.2 半夏、鸡子清、苦酒 由半夏、鸡子、苦酒组成的角药独立成方为苦酒汤,具有消肿散结、敛疮止痛的功效。半夏涤痰散结,鸡子清甘寒消肿,苦酒消肿敛疮。半夏配鸡子清,利咽散结而无温燥伤津之弊;半夏配苦酒,辛开苦泄,增强涤痰敛疮之功。三药相配,主治痰浊阻闭咽喉之少阴病咽中生疮,临床症见:咽喉溃烂肿胀,伴有阻塞感,声音嘶哑,甚则不能言语,舌红,苔黄或白,脉弦数。

1.3 半夏、桂枝、炙甘草 由半夏、桂枝、炙甘草组成的角药独立成方为半夏散、半夏汤,具有通阳散寒、化痰散结利咽的功效。半夏涤痰散结利咽,桂枝通阳散寒,炙甘草缓急止痛。三药相配,主治寒邪侵袭咽喉,邪气闭郁,痰湿凝滞之少阴病咽中痛,临床症见:咽喉疼痛而无红肿,伴恶寒,痰白量多,舌淡苔白而润,脉浮滑。

1.4 半夏、茯苓、生姜 由半夏、茯苓、生姜组成的角药独立成方为小半夏加茯苓汤,具有降逆止呕、饮水下行的功效。半夏辛温,涤痰化饮,降逆止呕;茯苓甘淡,利水渗湿,消肿祛饮;生姜辛散,温中降逆,消寒散饮,同时能够减轻半夏毒性。三药相配,主治水饮上逆之呕吐及伴见眩晕、心悸,临床症见:口渴欲饮,饮后即吐,可伴头目眩晕、心悸气短,舌淡,苔滑润,脉弦滑或滑细。

1.5 半夏、人参、白蜜 由半夏、人参、白蜜组成的角药独立成方为大半夏汤,具有和胃降逆,补虚润燥的功效。半夏降逆止呕,人参益气补虚,白蜜养阴润燥。三药相配,主治中焦脾胃虚寒之呕吐,临床症见:暮食朝吐,朝食暮吐,宿谷不化,伴面色不华,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1.6 半夏、人参、干姜 由半夏、人参、干姜组成的角药独立成方为干姜人参半夏丸,具有温化寒饮,和胃降逆止呕的功效。半夏燥湿降逆止呕,人参益气扶正补虚,干姜温中散寒化饮。三药相配,主治脾胃虚寒,寒饮阻滞中焦之妊娠恶阻,临床症见:呕吐清水痰涎,伴口淡不渴,或口渴喜热饮,食少纳呆,舌淡苔白滑,脉弦或细。

2 作为方剂主要部分的半夏角药

2.1 半夏、柴胡、黄芩 由半夏、柴胡、黄芩组成的角药,是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核心配伍。方中半夏降逆止呕,调和胃气;柴胡升阳发散,疏解少阳;黄芩苦寒味重,清泄邪热。半夏配黄芩,辛开苦降,畅达气机;半夏配柴胡,和胃疏肝,调和肝脾;柴胡配黄芩,疏解少阳,内泄里热。三药相配,和胃降逆,疏解少阳。小柴胡汤在此角药基础上加人参、甘草、生姜、大枣而成,具有和解少阳的功效,主治:伤寒少阳证;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大柴胡汤是在此角药基础上加芍药、生姜、枳实、大枣、大黄而成,具有和解少阳、通腑里实的功效,主治少阳郁热兼阳明腑实证。柴胡加芒硝汤为小柴胡汤减量加芒硝而成,具有和解少阳、泄热去实的功效,主治邪犯少阳见阳明里实证,但其阳明里实程度较轻。柴胡桂枝汤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药量减半而成,具有解表散寒、和解少阳的功效,主治表证未解、邪犯少阳之病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小柴胡汤去甘草,加龙骨、牡蛎等而成,具有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的功效,主治邪犯少阳、弥漫三焦、表里俱病、虚实互见证。

2.2 半夏、干姜、黄连 由半夏、干姜、黄连组成的角药,是黄连汤、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的核心配伍。方中半夏辛温燥湿、降逆止呕;干姜温中散寒、消痞散结;黄连清热泻火、和胃除满。三药配伍,和胃降逆、消痞散结、调和寒热。黄连汤在此角药基础上加人参、桂枝、炙甘草、大枣而成,具有平调寒热、和胃降逆的功效,主治上热下寒、胃失和降之病证。生姜泻心汤在此角药基础上加人参、黄芩、生姜、大枣、炙甘草而成,具有和胃降逆、消痞祛饮的功效,主治寒热错杂,水饮内停、脾胃失和之病证。半夏泻心汤为生姜泻心汤去生姜而成,具有调和寒热、消痞散结的功效,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甘草泻心汤为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剂量而成,具有健脾和胃、消痞止利的功效,主治脾胃重度虚弱、寒热错杂、痞满下利并见病证。

2.3 半夏、麻黄、五味子 由半夏、麻黄、五味子组成的角药,是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的核心配伍。方中半夏辛温燥湿,温散寒饮;麻黄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五味子收敛肺气,制约麻黄、半夏辛散之性,防止辛散太过以伤正。三药配伍,温散寒饮、平喘止咳。小青龙汤在此角药基础上加桂枝、细辛、干姜、芍药、炙甘草而成,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功效,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的咳喘病证。小青龙石膏汤为小青龙汤加石膏而成,具有解表化饮、清热除烦的功效,主治表寒内饮夹热的咳喘病证。射干麻黄汤在此角药基础上加射干、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大枣而成,具有散寒平喘、止咳化痰的功效,主治寒饮郁肺的咳嗽气逆病证。厚朴麻黄汤在此角药基础上加厚朴、石膏、杏仁、干姜、小麦而成,具有清热散饮、止咳平喘除满的功效,主治寒饮夹热上迫于肺所致咳喘病证。

2.4 半夏、瓜蒌、薤白 由半夏、瓜蒌、薤白组成的角药,是瓜蒌薤白半夏汤的核心配伍。方中半夏燥湿降逆、消痞散结;瓜蒌宽胸散结,清热化痰;薤白温通胸阳,行气散结。三药配伍,温通胸阳,燥湿化痰,散结除满。瓜蒌薤白半夏汤在此角药基础上加白酒而成,以借白酒辛散温通作用,增强通阳之功,主治痰浊痹阻胸阳之胸痹重证。

2.5 半夏、附子、粳米 由半夏、附子、粳米组成的角药,是附子粳米汤的核心配伍。方中半夏化饮降逆止呕,附子温中散寒止痛,粳米补脾益胃缓急。三药配伍,温中散寒降逆。附子粳米汤在此角药基础上加大枣、甘草而成,以增强补脾胃以缓急之力,主治中焦虚寒夹饮所致腹满腹痛病证。半夏与附子配伍为“十八反”,临床应用需谨慎。

2.6 半夏、乌头、细辛 由半夏、乌头、细辛组成的角药,是赤丸方的核心配伍。方中半夏燥湿化饮、降逆止呕;乌头温中散寒、止痛救逆;细辛散寒止痛、温化寒饮。三药配伍,散寒化饮,止痛救逆。赤丸方在此角药基础上加茯苓、朱砂、白蜜而成,以增强化饮降逆之功,以蜂蜜调和药性,主治寒饮腹痛并发厥逆病证。半夏与乌头配伍亦为“十八反”,临床应用需谨慎。

2.7 半夏、甘遂、芍药 由半夏、甘遂、芍药组成的角药,是甘遂半夏汤的核心配伍。方中半夏降逆止呕,化饮散结;甘遂攻逐心下留饮,驱逐水从大便而出;芍药甘缓和中,酸甘化阴,缓和甘遂峻烈之性,且能防止逐饮伤阴津。甘遂半夏汤在此角药基础上加甘草、白蜜而成,主治痰饮停留心下的病证。

2.8 半夏、厚朴、生姜 由半夏、厚朴、生姜组成的角药,是半夏厚朴汤的核心配伍。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厚朴燥湿宽胸顺气,生姜辛散温通化痰。三药配伍,化痰散结,顺气降逆。半夏厚朴汤在此角药基础上加茯苓、苏叶以增强利饮化痰,理气解郁之力,主治痰气凝滞于咽喉的梅核气病证。

2.9 半夏、黄芩、芍药 由半夏、黄芩、芍药组成的角药,是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的核心配伍。方中半夏燥湿和胃,降逆止呕;黄芩苦寒燥湿,清泻止利;芍药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三药配伍,清泻止利,降逆止呕,缓急止痛。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在此角药的基础上加生姜、大枣、炙甘草以增强和胃降逆,补脾益胃之功,主治邪热内犯肠胃,干呕与下利并见的病证。

2.10 半夏、麦冬、人参 由半夏、麦冬、人参组成的角药,是麦门冬汤的核心配伍。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下气;麦冬养阴润肺,清退虚热;人参养胃益气,助生阴津。三药配伍,滋阴润肺,清泻虚热,降逆肺气。麦门冬汤在此角药的基础上加甘草、粳米、大枣以增强养胃生津之功,主治肺胃津液耗伤,虚火上逆所致咽喉不利,咳嗽气逆的病证。

3 作为方剂辅助部分的半夏角药

半夏、人参、甘草角药是温经汤、泽漆汤、旋覆代赭汤的辅助部分。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人参益气健脾,扶正补虚;甘草调和药性,健脾益胃。三药相合,和胃降逆补虚。此角药在温经汤中既能补虚,且能防止活血化瘀药物以伤正;在泽漆汤中配合主药化饮降逆,兼顾补虚扶正以固本;在旋覆代赭汤中配合主药和胃降逆,同时健脾益胃,固护中州。

4 联合应用的半夏角药

结合病证特点,将方剂进行分解剖析,不难发现诸多方剂包含两组以上角药配伍,尤其是针对错综复杂的病证,将角药联合有助于扩大角药的应用范围,增强角药与角药之间的协同作用,进而扩大方剂的主治范围,提高临床遣方用药的灵活性与严谨性。如甘草泻心汤中半夏、干姜、黄连角药与半夏、干姜、黄芩角药联合应用;麦门冬汤中半夏、麦冬、人参角药与半夏、人参、甘草角药联合应用。

5 结语

角药是中药配伍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配伍严谨、选药精专、灵活变化、疗效确切的特点,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具体范式,但切忌为了应用角药而盲目将药物堆砌。角药的配伍必须遵循中医药基本规律且存在相反相成、相须相畏、协同相辅任意两种关系,将其恰当运用有助于发挥协同增效、减毒增效、扩大主治范围等作用。本文以《伤寒杂病论》中半夏角药的配伍与应用为例进行分析,有助于为分析其他角药、传承与发展经方、创制角药、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化饮伤寒杂病论方中
“基于心,准于行” 党建与企业发展相融共生
五味子酒助眠
基于IL-27探讨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方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咽干,喝甘桔冰梅饮
射干麻黄汤治疗家畜小叶肺炎19例
运用芍药甘草汤治疗癌性疼痛探析
浅谈学用《伤寒杂病论》的三步曲
刍议《伤寒杂病论》中舌诊的特点
从药物关系看经方魅力
细辛在经方中的应用规律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