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视角下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021-03-28 12:16吴媛媛
师道·教研 2021年2期
关键词:同伴男孩个体

吴媛媛

生活适应是指个人在与自身、他人以及外在环境的互动中取得和谐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双向的、连续的,是个体主动对自己的内在进行调适或对外在环境进行改变,从而使自己与环境保持和谐关系的心理状态。因此,生活适应与个人的心理成长及自我发展状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个体的自尊和自我概念对其各方面的生活适应有着重要影响。

一、自尊的内涵

自尊的概念包含兩部分,一是个体会根据个人或重要他人及社会所提供的标准对自己的特质或外在表现予以主观评价;二是伴随自我评价而来的感觉,是自我感受的部分。因此,自尊是个人对自我概念的价值判断,是一种对自我的主观经验,并以个人对自己所持有的正向或负向的态度表现出来。

二、自尊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自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及个人成长的很多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自尊对小学生的创造力、快乐程度、学业成绩和友谊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小学生的创造力、快乐程度、学业成绩以及友谊是小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衡量指标。

三、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

(一)个体本身对自尊发展的影响

(1)性别。社会给不同性别的个体赋予不同的角色和标准,这些因性别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社会期望可能会影响个人自我评判的标准,因此男孩与女孩对于个人的自尊可能具有不同的感受与评价。

(2)年龄。许多研究者根据个体的年龄及生理成熟度区分自尊的发展阶段,因此年龄及生理成熟度与个体的自尊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重要他人对自尊发展的影响

(1)父母。儿童能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赞赏与认可时,其自尊会相对较高;而如果儿童感到父母对自己持批评、排斥的态度时,其自尊也会越低。

(2)老师。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可能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认同与评价。儿童所感知到的老师与自己的关系、老师对自己的看法、以及老师接纳自己的程度,都有可能影响到儿童的自尊水平。

(3)同伴。在儿童的生活中,同伴与儿童的互动不同于父母及老师与儿童的互动。同伴相对而言较少发出批评或命令,且能够为个体提供不同于长辈的评价标准,促使个体有更多的机会尝试新角色、新想法和行为。同伴对儿童的评价和态度甚至会内化到个体的自我中,形成自我评价和自我态度。

四、自尊研究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1)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以儿童的眼光看世界。有时候,老师主观上认为自己与儿童的关系、对儿童的看法以及接纳儿童的程度,与儿童所感知到的关系、看法和接纳程度会有所差异甚至完全相反。因此,这就要求老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语言与他们进行沟通,这样才能避免事倍功半。

(2)学校应该为儿童的自尊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氛围能够为师生互动、儿童同伴之间的互动提供良好的基础,而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则能够鼓励儿童参与并获得成功体验,从而促进儿童自尊朝着正向发展。这就要求学校在日常管理中从各个方面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多种与儿童身心发展相适应的活动,为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造条件。

(3)有时候要对男孩和女孩区别对待。小学阶段是个体生理和心理都快速发展的高峰期。青春期之前,女孩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速度平均比男孩提前一年左右。由于这一原因,女孩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自我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等都优于男孩。这一现象往往导致老师认为男孩比女孩有着更多的不适应行为,而不适应行为会为男孩招致更多来自家长与老师的批评。这对男孩的自尊发展有着十分不良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男孩女孩之间的差异给予充分的尊重,给予男孩更多的关注与包容。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猜你喜欢
同伴男孩个体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