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幼儿园活动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实践

2021-03-29 15:29张娓娓
幸福家庭 2021年23期
关键词:入园小班幼儿园

张娓娓

幼儿园生活活动包含多项内容,如游戏活动、入园活动、晨间活动、户外活动等。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应在教学中贯彻课程游戏化精神,通过生活活动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入园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开始,影响幼儿一日生活的状态。教师要利用个别交流等方式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促使幼儿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参与集体生活。在一次小班晨间接待活动中,小班的陈老师早早地站在大门口准备迎接入园的幼儿。幼儿A和爷爷搀着手走到门口,陈老师立刻面带笑容,主动迎上去,一边拉过幼儿A的手一边提醒:“宝贝,和爷爷说再见!”说完就拉着幼儿A的手朝教室走,幼儿A突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另外一个班级的林老师拿着一些贴画也早早地站在大门口准备迎接入园的幼儿。幼儿B被妈妈连哄带骗地带到门口,林老师立刻面带笑容,主动迎上去:“XX早,看,林老师带着什么宝贝来接你呢?”说完,她把貼画在幼儿B眼前一晃。幼儿B立刻伸手想拿贴画,林老师顺势搀着幼儿B的手说:“小贴画喜欢能主动和妈妈说再见的宝宝。”幼儿B立刻回头对妈妈说:“妈妈,再见!”说完,林老师把米奇卡通贴画贴在幼儿B的胸前,幼儿B主动搀着林老师的手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幼儿园。在入园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幼儿愿意接受的方式引导幼儿,促使幼儿主动和家人说再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上幼儿园。教师还可以制作相应的表格(如表1,见下页),在入园活动结束后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填写,不断进行反思,优化入园活动的组织。

一日活动中的盥洗和如厕环节包括洗手、喝水、自理大小便等具体事项。在此环节,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适当调整时间安排,对幼儿给予及时的帮助,满足每一位幼儿的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以笔者所在班级为例,为了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笔者组织幼儿唱儿歌、做游戏操,促使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考虑到幼儿已经在之前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学会了儿歌《洗手歌》,笔者便在洗手环节组织幼儿玩“洗手操”的游戏,让他们在唱儿歌的同时,按照卫生间墙面上的洗手步骤图进行洗手练习,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笔者还制作了洗手习惯调查表(如表2,见下页),让家长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并督促幼儿,使幼儿养成坚持洗手的好习惯。

进餐活动与点心活动会占用较多时间。在此环节,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要,有效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创设良好的环境,准备合适的用餐器具,引导幼儿进行自主管理,满足每一位幼儿的需要。

在一次大班自主进餐活动中,幼儿欢欢担任了自主进餐组的组长,她努力“工作”,在餐前根据小组人数摆放好餐盘和勺子,并把一大盆饭和一大盆菜放在桌子的中间。当幼儿准备进餐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请欢欢思考:“怎样在自主盛餐时尽量减少等待的时间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欢欢站起身对组员说:“我们将组内的六个人分成两组,两组轮流盛饭和盛菜好不好?”幼儿一致同意,按照欢欢提出的做法有序地盛餐。在组长和组员的协调下,幼儿一边操作一边讨论,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交往能力。进餐结束后,教师表扬了欢欢:“在老师和同伴的眼里,欢欢是一个能干又贴心的小姐姐,不仅能照顾好自己,还每天带着同伴一起愉快地进餐,真棒!”并在班级展示墙张贴了欢欢在自主进餐活动中的照片。其他幼儿也对欢欢给予了肯定:“欢欢真能干,我就选她当组长。”“她很厉害,不允许我们把饭菜掉在地上,还总是能提醒大家把饭菜全吃完。”“有一次,我喜欢吃鸡米花,她还多给了我一些呢!”

在午睡活动中,幼儿需要穿脱与摆放自己的衣物。在此环节,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绪,采取恰当的指导方式,营造和谐的氛围,鼓励幼儿自己动手,保证幼儿身体健康,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一次小班午睡活动前,教师出示了七色花,对幼儿进行引导:“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因为我们班的小朋友的午睡秩序特别好,所以花仙子就悄悄地送来了美丽的七色花,她说如果你们能乖乖地午睡,就会有漂亮的小花瓣飞进你们的枕头下面,陪你做一个甜甜的梦!”听完教师的话,幼儿露出惊奇又渴望的目光,马上按照“花仙子”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午睡。他们将小鞋并拢,整齐地放在床边;自己盖好小被子,不蒙着头睡也不趴着睡;不讲话也不玩东西,闭上眼睛静静地听《摇篮曲》。在幼儿午睡过程中,教师把各种颜色的小花瓣放在睡着的幼儿的枕头下。午睡活动结束后,教师拉开窗帘,幼儿陆续起床,发现了枕头下面的花瓣,高兴地欢呼着。天真无邪的幼儿向同伴描述着自己的美梦,有的说自己也变成了花仙子,有的说自己梦见了生日蛋糕。

小班幼儿没有养成固定午睡的习惯,教师针对小班幼儿天真可爱、想象力丰富的特点,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主动、愉快地午睡。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生活教育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午睡习惯,还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把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融入生活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在户外活动中,教师要保证幼儿的活动安全,在关注全体幼儿的同时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在活动开展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如器械的检查、场地的规划、时间的安排等,满足每一名幼儿的活动需要,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提升幼儿的意志品质。

为了提升幼儿的运动能力,我园教师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分别设计了训练走、跑、跳、平衡等不同能力的运动项目。我园教师科学合理地划分了幼儿园场地,准备了安全耐用的运动器材,让幼儿在规定的一小时内自由选择不同的项目进行锻炼,有效提升了幼儿运动的积极性。同时,我园教师还制作了大班幼儿自主锻炼评价表(见表3),对表现优秀的幼儿给予物质奖励。

综上所述,教师不仅要照顾幼儿的日常生活,还要细致地观察幼儿,了解、发现幼儿的需要,发挥生活活动的教育功能。教师要立足于幼儿的生活,着眼于幼儿的发展,让幼儿做生活的“小主人”,促进幼儿交际、独立生活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幼儿年龄小,渴望获得来自教师和家长的肯定与帮助,教师要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寻找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有针对性地给予幼儿积极的支持与帮助,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入园小班幼儿园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我爱幼儿园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