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021-03-29 18:05刘通
幸福家庭 2021年23期
关键词:活动课活动课程

刘通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秉承了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密切联系着学生的日常生活,力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获得自主能力的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但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笔者也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本文以小学五年级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为例,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切入点,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此推动后续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

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这规律同样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亲自进行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发展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教师思想认识不足,欠缺科学的指导方法

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认识不足,欠缺科学指导学生实践的方法。一方面,部分教师依据学生的考试排名来评价学生,在平时讲课时比较侧重于讲解学科的知识考点,不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师认为综合实践课程对学生的成绩没有多大的提升作用。例如,一张100分的语文试卷中可能只有5分左右的题目涉及综合实践知识点,相比于阅读、作文、基础等模块的分值比例太低,因此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关注度极低。

另一方面,综合实践课程正处于初步发展时期。部分教师教学主动性不够,期盼其他人实践了、有效果了,自己再去模仿、实施。部分教师无法妥善地处理实践活动中的突发情況,没有经验可以参考,又不愿意在综合实践课程上花心思、下功夫,认为综合实践课程是“杂科”。部分教师喜欢盲目跟从他人,缺乏自主钻研的精神,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欠缺灵活的、科学的指导方法。部分教师喜欢自己动手准备资料、拍摄视频,让学生打配合、摆姿势、套模板。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学校过于重视学科建设,综合实践课程难以有效开展

据笔者了解,目前,部分学校过于重视考试学科的知识学习,忽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作用,在课程内容、活动形式等方面都欠缺整体的规划。部分学校虽然设置了专门的综合实践课程,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这导致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综合实践课常常要让步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尤其在接近期中、期末考试时,综合实践课程往往被取消或是被代替。这些都导致综合实践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无法全面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引导效果。

(三)课程内容学科化现象严重

另外,在活动安排上,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存在严重的学科化倾向。要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课题紧密联系,成为某学科的课外拓展活动;要么实践活动以学科教学的方式进行,要求学生填写各种申报表、访谈表和调查记录表,学生很难有户外实践的机会。部分教师围绕教材,组织学生学习各种教学理论,让学生在教室里实践,这样难以真正发挥综合实践课程的效用,无法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在课程中发现问题、提升自我。

(一)学校要强化组织管理,建立监督评价机制

学校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场所。学校要重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加大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宣传力度,从制度层面和师资层面保障综合实践课程的成功实施。

在宣传层面上,学校要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合理的监督评价机制,通过各种各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认识,争取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好、办好。在制度层面,学校要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在日常教学中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课程规范化、生活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

在师资层面上,学校要完善保障制度,培养专业的师资团队,将教师参与综合实践的情况和效果纳入教师的业务考核,开展相关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听课等方式,以点带面地提升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转变自身角色

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领路人,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所学去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有所建树,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丰富教学的内容,创新教学的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体验生活,帮助学生在自我实践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问题。

作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教师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安排学习的方式,支持学生自主决定活动的走向,成为学生前进路上的辅助者、引导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在五年级综合实践“学会观察”一课中,笔者先摆放了一些常见的物品,让学生自主观察。在观察时,笔者不对学生做过多的限制,支持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并让他们自由分组写观察总结、填写观察记录表。在综合实践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物品,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寻找伙伴,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师要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思考

首先,教师要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沟通,积极解答学生的提问,给予学生积极的、正面的鼓励,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思考,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其次,教师要提升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喜悦感。例如,对于腼腆内向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关注他们,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肯定,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支持学生对前人观点进行合理的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最后,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提问技巧。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年龄特点,从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出发,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给予学生适时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要做好课堂引导,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提问的好习惯,为学生今后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教师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促进作用,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转变自身角色,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敢于提问、乐于思考。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真正发挥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

猜你喜欢
活动课活动课程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活动课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