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多点启动策略

2021-03-29 00:05严文丹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历史观高中历史

【摘 要】本文基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方法仍然比较陈旧的现状,论述多点启动教学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从背景介绍、事件罗列、话题探讨和知识关联等启动教学对策。

【关键词】高中历史 多点启动 历史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2-0109-02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多学生都喜欢历史,但往往不喜欢历史课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课堂教学不够活泼、新颖,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习兴趣。历史是由重要事件和人物、历史现象等内容组成,具有过去性、阶段性、综合性特点,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庞杂,运用单一的教学形式显然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出发,在综合考量各方面条件、因素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点启动教学策略,给学生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主动投入文本学习探索,逐渐构建起系统的知识体系。

一、在背景介紹中启动多元感知

背景介绍是历史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只关注知识的讲解、教学设备的升级,忽视了知识背景的介绍。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历史学科的教学内涵和价值,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解读相对片面,不能产生深度探索的兴趣。历史都有一定的背景,脱离特定背景环境分析历史事件、剖析人物是不科学、片面的,要想让历史课堂变得灵动、高效,要以历史背景的介绍作为铺垫。背景介绍就是将与历史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等背景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有效解读文本,把握事件发生、人物性格形成等的原因,让学生对历史有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识记秦朝统一后为巩固政权所制定的相关政策和制度,要想让学生形成深刻感知,就要选择精准的教学切入点,启动学生学习热情。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朝代,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中央集权”还没有一个明晰的认知。为此,笔者以让学生回忆分封制为切入点,在讲解“分封制”时又以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为背景,让学生对西周的制度有更深了解,引导学生了解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背景,为学生理解“中央集权制”做铺垫。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秦朝统一的背景,以及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必然性。随后,笔者进一步提出问题:“无论什么样的政治制度,都有其优点和弊端。政治制度的交替是历史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再到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从这些制度的变革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结合此前所学进行讨论交流,形成个人观点。

无论是哪一时段的历史,都与现代生活有着很长的时间间隔,于学生而言是陌生的,这种陌生感会阻碍学生学习历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适当的背景介绍,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教师应将历史背景、学习目标、历史人物介绍等融于历史故事中,让学生更易于也乐于接受。

二、在事件罗列中梳理文本内容

历史是由具体事件、人物组成的,这些事件和人物是历史学习的重点。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容量比较庞大,每一章节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比较多,面对错综复杂的知识点,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为了将知识点清晰展现出来,教师可以采用事件梳理罗列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件的特点,归纳概括其主要内容,并进一步厘清事件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认知体系,精准把握历史事件的意义。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涉及的知识点比较丰富,为了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笔者采取事件罗列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首先,笔者提出学习任务: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明清两朝各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是否有效,你能按照一定顺序罗列相关事件吗?明确任务后,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了梳理,其间,很多学生打破了教材设置的事件安排顺序,按照自身思维特点进行整理和概括。然后,笔者将学生梳理后的事件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将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了本课的事件体系。

事件犹如网之纲,纲举才能目张。历史事件本身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需要学生准确掌握。在事件罗列过程中,学生逻辑思维得到启动,学会了主动寻找事件之间的关联,这是事件梳理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从本课的教学效果来看,梳理事件不仅有效帮助学生完成内容体系的搭建,还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整体思维、分类思维、辩证思维、归纳思维。

三、在话题探讨中凸显学生个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历史课程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形成智慧,站在历史角度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思考人生,逐渐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个性化认知是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选择合适的话题激发学生探讨交流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个性化认知的有效载体。历史教材中设计了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评析的板块,教师以此为抓手适时投放话题,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在交流互动中形成独特认知。

“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是《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的重要教学内容。授课前,笔者让学生预习课文并解决“八国联军为什么侵华”这一问题,有学生在课上提出这样的见解:“看吧,都是义和团在搞事情,如果没有他们发动反帝爱国运动,根本不会发生八国联军侵华事件,也不会有后来《辛丑条约》的签订。”这一观点让笔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投放了这样一个话题:假如没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还会不会侵华?学生分组合作,围绕话题进一步深入阅读教材,探讨八国联军侵华的真正原因。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充分放手,仅在关键点上对学生进行点拨,主要由学生自主研读、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在话题的助推下,经过多次讨论、分享后,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认知,对八国联军侵华的导火索和本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讨论交流是一种利用相关主题,引发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深入讨论,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的教育教学方法。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淀,具有获取自己独特见解的能力,教师需要做的是给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凸显学生的个性特征。

四、在知识关联中内化学科认知

历史之所以能吸引学生,一是因为历史事件本身带有很强的故事性,历史人物的成长经历充满传奇性;二是因为历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知识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学习一个知识点往往还要学习其他与之相关的知识,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历史学科教学的一个目标是,引导学生在概括、分析、归纳知识的基础上发现各知识点间的纵横关系,然后由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多视角、多层次地理解知识,提升洞察能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

在教学《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时,学生虽然都有探究的欲望,但没有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学习尚处于死记硬背的阶段。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有体系地识记,笔者让学生以时间为节点梳理相关时间段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如笔者选择了“1776年”这一时间节点,首先让学生了解在这一年美国发生了哪些历史事件,然后了解这个时间点中国的社会情况,并对比两国的情况。整个指导过程中,笔者没有采取灌输的方式,而是让学生自主进行比较学习,通过对比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发展脉络,为学习后面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相关内容打下良好基础。

知识的关联不是随意的,教师要找准切入角度,从最关键的知识点着手,引导学生搜索相关资料,从而发现新知识点与旧知识点的联系。然而,让学生探寻知识的关联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探寻过程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的训练,而不是局限于一课一得。在多元关联中,课堂教学信息更加丰富,学生总结归纳能力也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在实践对接中生成核心素养

虽然历史距离当代生活很遥远,但历史带有周期性、规律性,与当下社会生活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教师能够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生活对接处理,无疑会对学生形成更强烈的思想冲击。如何进行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对接?教师可以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事件进行对比,或是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游览名胜古迹等,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历史、学习历史。历史学科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多点对接,能够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现实生活与历史事件有不同的对接方式,如教学“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搜集相关信息,对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建设、科技发展、外交成果等内容进行针对性整合。紧接着,教师播放改革开放纪录片,对我国如探月工程、探火星行动等重大科技成就做集中展示,这些内容经常可以在新闻中看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笔者设计了集体研讨活动,学生组成若干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展示、评价。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完成了历史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对接。在此过程中,学生既深刻理解了当下美好生活的由来,又培养了学生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历史与学生生活既有距离,也有融合、对接,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更为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对接现实生活中学习历史,在不断演绎、展示、观察、内化中完成认知体系的构建,促进学生学科思维、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多点启动教学策略是一种从多个切入点实施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深度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教师可从背景介绍、事件罗列、话题探讨和知识关联等方面启动教学,为学生创设最优化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发展思想,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參考文献】

[1]周广年.浅谈高中历史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J].中学教学参考,2021(10).

[2]甘孝龙.高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J].中学课程资源,2021(03).

[3]陈艳丽.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导教法”的实践路径[J].山西教育(教学),2021(05).

[4]李志.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与学的和谐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3).

【作者简介】严文丹(1981— ),女,福建福清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学院附属中学,主要从事高中历史教学与研究。

(责编 施景茗)

猜你喜欢
历史观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十大亮点
侗族历史观与生态伦理的文化建构及其意义
国产抗战题材电影历史观的考量
试论网络科学历史观教育的可行性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