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指标及血常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程中的水平变化及应用价值

2021-03-30 10:24区静怡谭明凯麦洁雯刘艳霞石亚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年6期
关键词:普通型危重急性期

区静怡,谭明凯,陈 星,麦洁雯,何 清,刘艳霞,石亚玲

广东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广州 510060

从2019年底开始,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肺炎在全球大范围的暴发、流行,世界卫生组织将该肺炎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目前,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卫生防控与医疗救治措施,我国COVID-19疫情得到了控制,但不断出现的输入性病例仍然对我国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威胁。在前期抗疫工作中,医务人员已经对COVID-19的诊疗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笔者在前期研究中发现,COVID-19患者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与非COVID-19患者存在差异,降钙素原(PCT)水平在重型或危重型COVID-19患者中明显升高[1],但上述指标在COVID-19不同疾病时期的变化情况尚不明确,故本课题组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3月本院收治的145例COVID-19确诊患者作为确诊组,其中男74例,平均年龄(51.1±16.3)岁;女71例,平均年龄(51.1±15.7)岁。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2]中临床分型相关标准,将确诊组患者又分为普通型组113例,重型组27例,危重型组5例。另选取同期84例在发热门诊就诊和在隔离病区观察,且已排除COVID-19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9例、女35例,平均年龄(34.5±15.1)岁。COVID-19诊断标准: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或符合COVID-19典型临床表现,且同时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即为确诊病例,(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ARS-CoV-2核酸阳性;(2)病毒基因测序结果与SARS-CoV-2高度同源[2]。解除隔离及出院标准:(1)体温恢复正常3 d以上;(2)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3)肺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4)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SARS-CoV-2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 h)[3]。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200547),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仪器与试剂 血常规检测采用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社生产的SYSMEX XN-A1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CRP检测采用深圳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PA990特定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SAA检测采用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Ottoman全自动特定蛋白即时检测分析仪及配套试剂。PCT检测采用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Roche Cobas 800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1.3方法 抽取受试者2 mL静脉血至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采血管中,用于检测血常规[WBC、LYM、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CRP及SAA。抽取受试者5 mL静脉血于含惰性分离胶的真空干燥采血管中,用于检测PCT。所有项目均在仪器性能稳定,室内质控在控时进行检测,并严格按照仪器和试剂说明书操作。

1.4观察指标 (1)比较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转归时间、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人数。(2)比较对照组与确诊组血常规与炎症指标。(3)比较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患者在疾病不同时期的血常规、炎症指标。COVID-19分期标准: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胸部CT特征,分为急性期、转归期及恢复期,部分重型或危重型患者还存在加重期。急性期指患者新入院后炎症处于急性发展状态,此时平均病程小于9 d,肺部CT表现为双肺迅速发展的多发或弥漫磨玻璃影、浸润影,病灶增多、范围增大;加重期指患者双肺可见弥漫性病变,病灶以大片实变影为主,合并磨玻璃影,多伴有明显条索影、纤维化;转归期指患者肺部病灶开始吸收,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恢复期指患者肺部病灶明显吸收,原肺实变影消失,有散在残留条索影及纤维化改变[4]。本研究纳入的普通型组患者由于肺部炎症吸收较快,病程短,多在转归期时已完全恢复,因此只收集到急性期和转归期的相关数据。(4)分析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的COVID-19患者血常规、炎症指标在疾病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

2 结 果

2.1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各组间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危重型组年龄较普通型组大,住院时间较普通型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组转归时间长于普通型组和重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4例患者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1例为重型组患者,3例为危重型组患者。见表1。

表1 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2.2对照组与确诊组血常规与炎症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确诊组WBC、NEUT和LYM水平明显降低,CRP和SA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确诊组血常规与炎症指标比较[M(P25,P75)]

2.3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患者疾病不同时期的血常规指标比较 普通型组转归期WBC、LYM水平较急性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归期与急性期NEU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转归期WBC、LYM水平较急性期升高,恢复期LYM水平较急性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组急性期、转归期、恢复期WBC、LYM、NEU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注:A为普通型组急性期与转归期血常规指标比较;B为重型组急性期、转归期、恢复期血常规指标比较;C为危重型组急性期、转归期、恢复期血常规指标比较;*P<0.05。

2.4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患者疾病不同时期的炎症指标比较 普通型组转归期CRP、SAA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归期与急性期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恢复期CRP和SAA水平低于转归期与急性期,转归期CRP和SAA水平低于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组急性期、转归期、恢复期CRP、SAA、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续表3 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患者疾病不同时期的炎症指标比较[M(P25,P75)]

2.5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的COVID-19患者血常规、炎症指标在疾病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 本研究共有4例COVID-19确诊患者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以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为主。4例患者住院过程中均经历了急性期、加重期和恢复期。4例患者急性期的WBC、NEUT、CRP、SAA、PCT水平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LYM水平低于正常参考范围。WBC、NEUT、LYM、CRP及PCT水平在加重期升高,恢复期下降,SAA水平则呈逐渐下降趋势。见表4。

表4 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的COVID-19患者血常规、炎症指标在疾病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M(P25,P75)]

3 讨 论

SARS-CoV-2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及接触传播,其进入人体后首先侵犯呼吸系统,引起严重的肺部感染[5-6]。多数COVID-19确诊患者在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后预后良好,少数患者会发展成重症肺炎,甚至死亡。虽然SARS-CoV-2核酸检测是COVID-19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其受检测环境、人员、仪器、核酸提取效率、试剂检测下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较大,检测结果存在一定数量的假阴性。WU等[7]的研究发现,通过肺部CT检查计算出的肺部炎症指数(PII)与LYM、CRP、PCT、疾病持续时间等有相关性。因此,本研究按照临床表现和肺部CT检查结果对COVID-19患者进行分期,并对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患者在疾病不同时期的血常规、炎症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血常规、炎症指标在COVID-19病情变化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首先将确诊组的血常规、炎症指标与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确诊组WBC、NEUT和LYM水平明显降低,CRP和SAA水平明显升高。笔者前期研究表明,COVID-19患者LYM水平降低可能是由于SARS-CoV-2破坏了患者的免疫系统[1]。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CRP和SAA在COVID-19患者中均有高水平表达,提示CRP和SAA对COVID-19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本研究中,作为脓毒症辅助诊断标志物的PCT在对照组与确诊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合并细菌感染的COVID-19患者中其水平升高,这提示PCT可能不适用于COVID-19的辅助诊断,但在监测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时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中,重型组和危重型组年龄较普通型组大,说明年龄较大的人群病情更重。此外,重型组和危重型组的住院时间较普通型组长,且1例重型组患者、3例危重型组患者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提示COVID-19病情较重的患者恢复较慢,且更容易合并细菌感染。本研究发现,重型组、普通型组转归期WBC、LYM水平较急性期明显升高,重型组恢复期LYM较急性期升高,可见SARS-CoV-2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会造成损伤,但是其作用是暂时性的,当患者经过治疗后,炎症病灶吸收,外周血细胞计数也会有所回升。

有研究认为,炎症介质所介导的炎性反应是影响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水平失衡时常导致病情加重[8]。当细菌或病毒感染人体时,CRP和SAA等受到炎症细胞因子的刺激会大量产生。CHEN等[9]研究发现,CRP通常在组织损伤或炎性反应发生6~8 h明显升高,当疾病得到有效治疗和恢复后其可降低至正常水平。SAA在病原体感染4~6 h可迅速升高约1 000倍,当病原体被清除后又可迅速降低至正常水平[10]。PCT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机体严重感染时PCT水平会因为炎症“瀑布反应”的激活而升高[11-12]。本研究中,普通型组转归期CRP和SAA水平明显下降;重型组恢复期CRP和SAA水平低于转归期与急性期,转归期CRP和SAA水平低于急性期,提示CRP和SAA水平会随普通型和重型COVID-19患者的病情好转而降低,其可作为评估普通型、重型COVID-19患者疗效及预后的敏感指标。本研究中,危重型组治疗后CRP和SAA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各分期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这可能是因为危重型COVID-19患者病情较重,各器官功能低下,即使到了恢复期其炎症物质清除速度仍然较慢,所以短时间内炎症指标还处于较高水平。

由于住院时间延长,危重型、重型COVID-19患者容易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本研究4例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患者急性期WBC、NEUT、CRP、SAA、PCT水平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LYM水平低于正常参考范围;在加重期时,4例患者WBC、NEUT、LYM、CRP、PCT水平进一步升高,SAA水平下降;而恢复期时,4例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较加重期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参考范围(LYM除外),提示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的COVID-19患者的血常规及炎症指标水平存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经治疗病情好转后各指标水平会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参考范围(LYM除外)可能与这部分患者病情较重,各器官功能下降,炎症物质清除较慢有关。

综上所述,LYM、WBC、CRP和SAA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COVID-19不同分型患者的疾病转归情况及治疗效果。危重型、重型COVID-19患者容易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该部分患者WBC、NEUT、LYM、CRP、PCT、SAA水平存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联合血常规与炎症指标检测有助于临床医生实时掌握COVID-19患者病情发展、转归及预后等情况,从而快速制订出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普通型危重急性期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HRCT影像分析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成人新型冠状病毒重型肺炎早期预警指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