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专业课教学
——以“环境生物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为例

2021-03-31 09:52石春芳陈敏洁冷小云裴海霞潘建刚
微生物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文明案例生物

石春芳,陈敏洁,冷小云,裴海霞,潘建刚

(内蒙古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大学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对生态文明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尤其是未来从事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在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树立大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十分重要。专业课作为传授知识的主渠道,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专业课教学,对学生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环境生物技术”是内蒙古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为生物技术专业大二学生,主要讲授内容为利用生物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原理、方法、应用等。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环境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并把握现代环境生物技术的主要理论、技术以及前沿动态;掌握多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应用环境生物技术解决现代环境问题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挖掘知识体系中蕴含的生态文明元素和生态价值观、知识点传授、案例展示、价值引领等方式,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生态文明观,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生态文明理念传递的有效结合。

1 环境生物技术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环境生物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绪论、污染预防生物技术、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废气生物处理技术、固体废弃物生物处理技术、生态修复等内容,这些理论教学内容中有很多蕴含生态文明思想的知识点。在进行环境生物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时,首先,深入挖掘理论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元素,拓宽和延伸教学内容中体现生态文明价值观的相关知识点;其次,构建蕴含思政元素的典型案例,深入挖掘思政案例和理论内容二者之间的衔接点,编写课程思政教学教案;最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思政案例,引起学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将生态文明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同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最终实现从教学内容的隐性知识体系向学生有意识地传递生态文明理念的课堂思政。

2 融入生态文明理念的思政案例

“环境生物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的思政案例与专业理论知识的衔接点见表1,通过拓宽知识点及引入体现生态文明价值观六个方面的思政案例,完成环境生物技术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

2.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科学自然观的案例

“环境生物技术”理论教学内容中绪论部分蕴含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科学自然观的相关知识点,可引入的思政案例有2019新型冠状病毒自然宿主来源探究、纪录片《大自然在说话》《海豚湾》等。

以案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自然宿主来源探究”为例,此思政案例在绪论部分讲授人与环境教学内容时引入。绪论中“人与环境”原有教学内容包括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20世纪著名的八大环境公害事件、21世纪环境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增加2019新型冠状病毒内容,主要介绍2019新型冠状病毒发现经过、主要症状、研究进展、命名过程、防护措施等内容。在讲述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野生动物,如蝙蝠、穿山甲、蛇等内容时,指出在当前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全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时,滥食野生动物对公共卫生安全的隐患;引出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公共卫生安全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滥食野生动物的健康风险,倡导健康文明饮食习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

2.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观的案例

“环境生物技术”理论教学内容中生态修复、废弃物生物处理章节中蕴含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观的相关知识点,可引入的思政案例有盐碱地种植耐盐碱水稻、亿利资源集团治理库布齐沙漠、空气墨水和交通道路立交桥养殖螺旋藻等。

以案例“亿利资源集团治理库布齐沙漠”为例,此思政案例在讲授生态修复具体案例时引入。主要介绍库布齐沙漠概况、地理位置对北京的影响、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及全球治沙领导者企业亿利资源集团。重点指出亿利资源集团在库布齐沙漠治理方面的主要贡献,即研究出100多种生物固沙种植方法,治理库布齐沙漠6 000 多km2,控制荒漠化面积1.1万km2,恢复大面积沙漠植被,显著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年降雨量由1988年的不足100 mm到2016年的456 mm,生物种类由1988年的不足10种到2016年的530种,植被覆盖率由1988年的3%~5%达到2016年的53%;筑起一道长242 km的绿色生态屏障,遏制了内蒙古和北京的沙尘;构建了甘草、肉苁蓉中草药产业链,发展了以大棚和节水灌溉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累计带动库布齐沙漠所在的杭锦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鄂托克前旗以及亿利阿拉尔、甘肃武威等沙区 10.5 万名百姓彻底摆脱贫困,使得贫困人口年均收入从不到 400 元增长到目前 1.4 万元,创造了305.91亿元人民币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通过上述具体数据,使学生意识到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在环境保护及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方面的重要性,传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观。

2.3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的案例

“环境生物技术”理论教学内容的固体废弃物生物处理及生态修复章节蕴含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的知识点,可引入的思政案例有CCTV-7 20180508期《科技苑》、纪录片《塑料海洋》、塑料微粒、南极北极冰川融化等。

以案例“人类大便样本中发现塑料微粒”为例,此思政案例在讲授固体废弃物来源时引入。主要介绍塑料微粒的概念、来源、特点及进入环境对生物的危害,重点指出:①来源:日常使用的部分个人护理产品如牙膏、沐浴露、洗面奶、化妆品等含有大量直径小于2 mm的塑料颗粒塑料微粒,如一瓶磨砂洗面奶中就含有33万颗塑料粒子。②去向:塑料微粒由于太微小,无法被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完全过滤下来,最终被排进河流、江河及海洋。进入海洋后,在海水中会吸收并依附海水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这些携带有害物质的塑料微粒被海洋生物食入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类体内,全球约50%人口的体内能找到塑料微粒。③危害:人类的不孕不育、癌症、自身免疫系统问题、内分泌紊乱、发育中儿童的行为问题、以及胎儿发育问题都与塑料污染有关。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意识到塑料污染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倡导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少地使用塑料制品,减少日常生活垃圾的个人产生量。

2.4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整体系统观的案例

“环境生物技术”理论教学内容中蕴含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整体系统观的知识点,主要分布在生态修复、废水生物处理和固体废弃物生物处理等章节。可引入的案例如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滇池生态修复、生态养猪和蒋高明生态农业梦等。

以案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为例,此思政案例在讲授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内容时引入。主要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区域、水资源特点和流域内生态环境存在主要的问题等内容。重点指出黄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即水资源严重短缺,开发利用率高,生态环境用水难以保障;部分区域环境质量差,改善难度大;生态系统退化,服务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潜在风险高,且易转化为社会风险;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偏低,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对其治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等特点,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等原则,各方协同配合。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意识到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紧迫性、生态治理的整体性、各方协作的重要性。

2.5 严密法治观——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案例

“环境生物技术”理论教学内容中蕴含严密法治观的知识点主要分布在污染预防生物技术、生态修复章节,可引入的案例如秦岭北麓违建别墅清查拆除、洱海生态治理和保护、陕西延安削山造城、千岛湖饮水保护区违规填湖和青海木里煤田超采破坏植被等。

以案例“秦岭北麓违建别墅清查拆除”为例,此思政案例可在生态修复章节引入。主要介绍秦岭的地理位置、生态功能、违规建筑对秦岭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内容。重点指出秦岭的生态功能,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在国家生态安全、水源安全以及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3年秦岭北麓出现违规违法建筑,别墅建设者对山体肆意破坏,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有的甚至把山坡人为削平,随意圈占林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2018年7月30日,秦岭北麓违规建别墅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动员部署大会在西安召开,该专项整治行动共清查出1 194栋违建别墅,其中依法拆除 1 185栋、依法没收9栋;陈路别墅全面拆除复绿;依法收回国有土地303.8公顷、退还集体土地217.1 hm2;实现了从全面拆除到全面复绿。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意识到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及制定保护生态环境严格制度的重要性。

2.6 全球共赢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案例

“环境生物技术”理论教学内容的废气生物处理技术及固体废弃物生物处理章节中蕴含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点,可引入的案例有韩国雾霾源头的“中国元凶论”、20100322期CCTV《面对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

以案例20100322期CCTV《面对面》—丁仲礼院士对话柴静为例,此思政案例在讲授废弃生物处理技术教学内容时引入。通过观看20100322期CCTV《面对面》节目,认识丁仲礼院士、了解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争论的焦点问题和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7个温室气体减排方案的不合理性等内容。重点指出丁仲礼院士作为中国代表团科技顾问,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演讲措辞激烈的原因。针对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争论的焦点问题即责任共担,哪些国家应该减少排放温室气体,以及该减排多少等问题的主要观点,即排放权意味着生活的改善,意味着国家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个大致相等的排放空间;要建立起国际责任体系,必须是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意识到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使学生明白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界的真正含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国家观念,维护国家利益及报效祖国、报答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3 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

以2018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在2019/2020春学期开设的环境生物技术课程中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受新冠疫情影响,此次授课主要通过腾讯会议、云班课和微信群等线上教学方式开展。“环境生物技术”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思政内容部分约1.5学时。课堂教学过程中,在相应理论知识点引入思政案例,思政案例占用时间约5~8 min。表1中所列思政案例仅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其他案例的详细介绍及链接放入云班课资源库,如纪录片《大自然在说话》《海豚湾》、CCTV-7科技苑和20100322期CCTV《面对面》等视频的链接;《限制生产销售使用购物袋的通知》《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原文链接网址;亿利集团治理库布齐沙漠、蒋高明生态农业梦和韩媒雾霾源头“中国元凶论”等新闻报道链接网址。

表1 “环境生物技术”课程体系中思政案例与理论内容的衔接

课程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占20%,以云班课系统中的经验值为依据,包括出勤、作业、课堂参与度、小论文、资源库阅读完成度等方面;期末成绩占80%,以闭卷笔试成绩为依据,试题内容涵盖课程理论内容中重要知识点,考察学生对主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

课程思政教学在传递生态文明理念方面的效果主要通过“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调查问卷”进行反馈。问卷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基本信息、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行的基本情况和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情况,共计45题,部分问卷问题及答题情况见表2。整体而言,教学激发了生物技术专业2018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及利用生物技术专业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兴趣,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的生态责任、践行绿色生态消费的低碳生活观念及报效祖国、报答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表2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调查问卷”分析(部分)

4 结 语

课程思政是一种富有创新性的育人模式,在环境生物技术专业课堂引入生态文明思想的课程思政实践工作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案例设计、思政教案、课堂教学方式、考核指标和反馈体系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提出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生态文明思想的思政元素、拓宽蕴含生态文明理念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点,设计体现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思政案例,课堂讲授过程中引入相关思政教学案例,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全面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增强学习专业知识的时代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及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文明案例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请文明演绎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漫说文明
第12话 完美生物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