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验与常规检测在孕妇产前检查中的临床价值

2021-03-31 09:24任艳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产前检查梅毒病症

任艳玲

产前检查的主要目的是为孕妇提供分娩前的妊娠相关临床诊断,通过准确且科学的产前诊断,能够有助于明确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的各种病理变化,这样能够大大避免孕妇在分娩期间存在的各种妊娠风险[1]。相关临床研究中发现,孕妇在分娩前进行及时且有效的诊断,能够对高危孕妇制定合理且安全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愈后恢复和分娩结局来说有积极意义[2,3]。本研究探究常规检测和免疫检验应用于孕妇产前检查中的价值,分析其实际可应用意义,现将最终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7 年4 月~2018 年12 月140 例行产前检查的高危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70 例。对照组孕妇年龄23~35 岁,平均年龄(28.4±2.6)岁;孕周18~33 周,平均孕周(27.6±3.6)周。实验组孕妇年龄22~37 岁,平均年龄(31.3±3.2)岁;孕周17~35 周,平均孕周(28.4±3.9)周。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实验中孕妇接受本院体检,确认认知功能以及机体功能完全正常;孕妇符合本次研究中疾病诊断标准,由医务人员确认孕妇未见其他合并症;孕妇未见生命危险或高危病症,具有实验耐受性。

1.2.2 排除标准 孕妇因私事或客观因素无法接受后续调查随访;孕妇无正常认知功能;孕妇存在血液性疾病或其他禁忌证;孕妇计划终止妊娠。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检测进行诊断。孕妇按照孕周、年龄、体重、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等情况制定相应的保健计划,叮嘱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孕周32 周以前每个月产检1 次,主要测量胎儿的发育情况、孕妇体重、血压、宫高、腹围、胎位等情况,孕周超过32 周以后需要每半个月产检1 次,满36 周后每周检查1 次,直到顺利生产。

1.3.2 实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免疫检验。孕妇在空腹状态下于清晨抽取静脉血液10 ml,对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分离,转速设置为3000 r/min,在进行5 min离心后对其血液样本进行免疫学检验。检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丙型肝炎病毒、梅毒抗体等多项内容,如果在检验完成后呈现阳性,则需对其进行再次离心分离后确认。对孕妇微生物感染状况选择TORCH 检验方案检验,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弓形虫免疫球蛋白M 抗体进行检验,如果结果呈现阳性则说明孕妇已存在病毒感染状况。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孕妇的病毒阳性检出情况,包括乙型肝炎、微生物、梅毒。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孕妇的病毒阳性检出率为54.29%,高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的病毒阳性检出情况比较[n(%)]

3 讨论

艾滋病病毒、病毒性肝炎、梅毒、微生物感染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这种病症会对人体的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威胁,并且这种病症属于传染性疾病,一旦人体感染则会导致孕妇的心理状态受到极大的影响[4]。这类病症在传播过程中主要以血液传播、性行为传播和母婴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当孕妇出现产前宫内感染或产道感染时,均有可能引发新生儿出现这类疾病,同时在后续母乳喂养中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疾病的传播,进而导致婴幼儿出现感染。通过合理的产前检查,能够有助于相关医务人员提早明确孕妇的病情状况,并做好及早的处理,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有助于降低高危妊娠或胎儿感染事件的发生率[5]。

3.1 乙型肝炎病毒检验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属于一种DNA 病毒型疾病,这种疾病在传播过程中以血液传播为主,而孕妇一旦发病,病情会持续恶化,呈现慢性感染,严重时会导致孕妇出现肝硬化症状。乙型肝炎抗原主要包括表面抗原、e 抗原和核心抗原。临床上主要将表面抗原作为乙型病毒检测的标志内容,并且表面抗原在应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抗-HBs,具有较高的保护性,也能够将其作为免疫成功的标志。如果在诊断过程中发现孕妇的乙型肝炎e 抗原呈现阳性则说明孕妇体内的感染源较强,如果孕妇的抗原持续时间>10 周,则说明孕妇可能出现了慢性肝炎。如果在检测期间发现孕妇的e 抗原呈现阴性则说明孕妇有所好转,孕妇在接受治疗后,愈后恢复较为良好[6]。

3.2 微生物阳性检测 B 族溶血性链球菌会对孕妇的分娩结局造成极大的影响,做好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婴幼儿败血症和脑膜炎病症的发生,所以在诊断期间可以于孕妇孕35~37 周时做好阴道筛查和直肠B 族链球菌定植诊断,有助于了解孕妇的微生物感染状况,对于新生儿的分娩结局有一定的控制效果[7]。如果在诊断过程中,孕妇出现B 族溶血性链球菌阳性的状况,而孕妇在分娩期间就需要配合抗生素进行治疗,这样能够对胎儿的感染状况进行控制,避免出现垂直传播和产褥期感染情况的发生。

3.3 梅毒检验 梅毒的发生与性行为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这种病症属于一种慢性性病,会对人体的各个器官造成极大的影响。这种病症会对女性的妊娠结局造成极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梅毒孕妇在孕期就会出现胎死腹中和早期流产的状况,也有少部分孕妇会在携带梅毒的状况下完成分娩,而胎儿在分娩后也会自身携带梅毒病毒[8]。做好有效的免疫检验,能够保证孕妇在分娩前具备完善的梅毒血清病原学诊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判断胎儿是否存在梅毒感染。

综上所述,在对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诊断时,免疫检验的病毒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检测,能够及时发现高危妊娠孕妇的潜在危险因素,以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降低妊娠危险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母婴安全,应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产前检查梅毒病症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分析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应用的临床意义
青春期病症
北京市通州区产前检查依从性研究
产前检查“高危”孕妇别忽视
用人单位能否限定女职工产前检查次数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