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街道有机更新策略研究
——以高刘镇区振兴街提升改造项目为例

2021-03-31 11:27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6期
关键词:街道节点空间

黄 冬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江苏 南京 210019)

0 引言

街道是城镇空间的骨架,承载着居民的出行、游憩、购物、娱乐等多种功能,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街道的“有机更新”强调城市文脉的延续,与“大拆大建”的更新方式相对,城市街道有机更新是在尊重旧城原有风貌的前提下,追求历史风貌、人民需求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更新方式。目前,在我国街道更新的研究中,以保护类历史街区的更新研究为主,非保护类街道的更新路径研究较少,而这一类街道恰是城镇中的大多数,与人们的生活关联更为密切。本文以安徽省合肥市高桥镇振兴街改造提升为例,从更新机制、交通提升、立面改造、景观提升等方面进行实践经验总结,探讨城镇非保护类街道有机更新的通用策略。

1 研究区域概况

振兴街位于合肥市高刘镇区,振兴街北连镇区二桥,南至高速下口,总长约2km,由南至北经过老镇区,沿路有众多自建房、老旧小区、农贸市场、仓储区等,现状过境车辆较多,是一条交通性和生活性并重的街道。振兴街现状的窘境,主要体现在人车矛盾、基础设施薄弱、建筑老旧、风貌无序等方面。

1.1 交通管理混乱,人车矛盾突出

振兴街定位为城市次干路,因南段靠近高速出入口和仓储区,会有一定的货运干扰。中北段沿线多为老城区,是人们赶早市、逛街、交往等活动集中的区域,功能混杂。加上现状街道路面较窄,非机动车较多,且存在临时停车、管理无序的现象,造成高峰时段极易混乱拥堵。街道两侧人行道最窄不足2m,还有占用人行道摆摊经营,乱停电瓶车、三轮车等现象,步行空间不足,机非混行矛盾突出。

1.2 街道风貌杂乱,形象缺失

振兴街沿线风貌呈现典型城乡接合部的特点,建筑形式以自建2层民居为主,是合肥地区城区常见建筑形式,沿街底层多作为商铺,上住下商。自建房多为砖混结构,立面、结构、细部都较为老旧,外墙饰面有瓷砖、漆面或裸露水泥等多种,参差不齐;空调机、落水管摆放无序,街道家具也有掉漆、生锈等现象。各种广告牌、商铺招牌较为杂乱、缺乏管理,整体风貌呈现较为杂乱的状态,影响城镇面貌。

1.3 基础设施滞后,雨污、供电等市政设施破损较多

现状振兴街因修建年代较早,早期的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做得完善,存在电力或电信线路未入地、强弱电布置混乱的现象。沿街的雨污未分流,许多雨水口积淤破损严重,影响群众的生活和街道面貌。路面时有破损,局部路段未硬化,影响城市交通。

2 渐进式功能整合提升策略

振兴街的复杂性在于其同时承载过境交通和城市生活的功能,而根据高刘镇最新总体规划,随着瓦东路建成通车,未来区域过境交通将由瓦东路、白露寺路、河东路、团肥路、新桥大道承担,过境交通的减少将大大降低振兴街交通混乱拥堵的概率。因此,振兴街未来定位为以生活性功能为主的城镇次干路,在街道功能上,应逐步创造较纯粹的商住等生活性功能,管理和引导沿街餐饮、购物、文娱等商业业态发展,对于低端落后、污染严重、乱排放的微型作坊、汽修等业态,近期保留整治,远期将逐步向产业园区集中,将振兴街打造成为集商业、居住、交通、游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镇生活大街。在实际改造中,可融入与街区相适应的新的生活方式和业态,塑造精致的街景、建筑形式,提升街区品质,增加休闲、游憩等功能,为居民提供全新的街道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

3 疏导交通,分段道路提升改造

通过交通管制、管理和交通设施改造等方式,对振兴街分段进行提升改造,目的是减少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安全,为镇上居民创造开放、共享、畅通的交通环境。

3.1 改造道路断面,实行机非分离,优化步行空间

结合沿线的功能分布,设计符合功能需求的道路断面,合理制定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的宽度,将原来的机非混行方式改为机非分离,提高交通运作的安全性。对商业区段适当拓宽步行空间,一般拓宽到3m以上,为人们营造舒适便捷的步行空间。结合“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新建车行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高速以北采用彩色透水砖铺装,高速以南采用压模混凝土砖,在保证道路质量的同时提升整体的和谐美观。

3.2 加强交通管制管理,取消路边停车

因振兴街路面宽度有限,改造取消路两侧或单侧临时停车位,选择周边空地布置3个集中停车场供过往车辆停放,严格管理,减少因路面停车过多造成的交通混乱。公共交通方面,优化现状站点布局,设计更具人性化的公交岗亭,以方便居民出行。

4 街道立面的有机更新和景观整治

在街道风貌整治方面,拒绝大拆大建,而应根据街区实际情况采取整体控制、细节修补、渐进式更新的方式,通过对建筑立面、节点空间和景观的改造,提升整体街道风貌,同时保留当地的城市记忆。

4.1 延续原有建筑形体和空间关系,保留城市记忆,控制改造成本

振兴街原有的街道格局属于低密度、小尺度的传统小街区,本次改造注重保持原有街区的历史肌理和小巷道,不进行大的拆建,这样不仅能留住历史记忆,而且可避免大拆大建的成本浪费,使振兴街沿线成为富有历史内涵、美观宜居、富有活力的示范性生活街道。

4.2 针对建筑立面建筑色彩、建筑立面、细部装饰等元素进行统一设计指引

结合振兴街建筑现状、当地建筑文化、居民居住习惯和城市美学时尚等各方面的情况,对振兴街的建筑色彩、立面和屋顶形式、门窗套样式、店招广告等细部进行统一设计,同时约束现有房屋和新建房屋,以实现整个沿街面视觉效果的协调统一。根据现状建筑的实际情况,分类分级进行整治。对建筑细部的改造融入现代元素和建筑手法,例如采用竖向格栅+大窗框+组合式店招的方式分割现状街道内较长楼体,减少视觉疲惫感。因镇区现存大量瓦屋面和红砖山墙,建筑设计通过“红砖”和“瓦”的不同堆砌方式,配合现代感铝合金方管的交错,符合高刘镇的文化氛围,同时更显美观活力。

4.3 结合建筑立面和文化氛围改善街道景观绿化和街道家具

振兴街景观绿化的改造结合现有基础和地域文化进行设计提升,振兴街两侧保留现状行道树,采用统一的硬质地砖铺砌地面,街区内部的支路两侧可按户分隔人行道空间,形成一个个半开放庭院,点缀乡土植物,与行道树共同组成庭院绿化。对广告牌、标识牌、路灯、公交亭等需统一设计,融入文化韵味和徽派风情,整体形式风格与设计的建筑立面和谐搭配,共同形成美观、舒适、休闲的人行空间。

4.4 重点建设若干活力节点空间,提升整体空间吸引力

一条街道中有若干吸睛节点的存在能打破空间的单调,提升街道活力和吸引力,节点可以是小广场、街头绿地、景观小品等空间性节点,也可以是标志性建筑物、构筑物。经过调查和研究,选取4个空间节点进行设计和改造,分别是莲荷路与振兴路交口入口节点、口袋公园节点、高速下口形象节点、白露寺路与振兴街交口入口节点。改造的思路均是对节点现状地物进行评估和局部改造,按照设计思路美化绿化景观、完善公共设施,将节点空间作为集文化展示、休闲游憩于一体的公共场所。

5 市政设施提质改造

振兴街处于老城区,因排水、电力等市政设施落后,对居民生活、城市运作等均产生影响,改造重点需改变排水现状。舒庐干渠北段现为雨污合流模式,需自北向南新建直径500~600mm污水管道,收集振兴街及周边地块的污水进入城镇污水系统。由于历史原因,街道许多建筑建设有化粪池,需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隐形井盖布置带,一户一处出户井,便于检修维护,避免主管堵塞,出户井采用隐形井盖设计,尺寸为70cm×70cm,于建筑前区统一布置。电线杆逐步实行下地改造,结合两侧地块的改造逐步进行,提高安全性和美观性。

6 结语

城市街道的更新对旧城区活力的重现具有重要意义。在旧城区中,主要街道的交通、生活服务功能能否正常运行,决定该区域的发展和兴衰。旧街的更新不仅是街道风貌和空间的更新,也是功能和生活方式的更新。在进行旧街更新过程中,为使历史记忆得以传承和延续,提倡采用渐进式有机更新的方式,需协调好拆迁、建筑改造、景观提升、市政基础设施等各方面要素,整体协调、上下一体,有保留、有选择地进行更新改造。这类改造将旧时的格局和建筑保留,融入新的建筑、景观设计和配套设施建设,是新旧文化交融的见证,有助于城镇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特色的挖掘和传播。

猜你喜欢
街道节点空间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usage distance for common users
空间是什么?
热闹的街道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创享空间
热闹的街道
风居住的街道
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节点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