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视角下景观雕塑设计与应用

2021-03-31 11:27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6期
关键词:雕塑大众公众

郭 华

(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0 引言

城市的文化包括历史习俗、生态文明和秩序品质等方面。城市的灵魂是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内生引擎。景观雕塑作为城市文化的外在物化形式,对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树立城市品牌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在实践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需要合理利用审美批评对景观雕塑的发展现状进行指导,通过艺术审美对景观雕塑的设计、实践等进行引导。

1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景观雕塑设计与创作

近年来,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从城市景观雕塑方面来说,这是解决艺术创作与公众审美矛盾的契机。

1.1 景观雕塑艺术形象与环境的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后城市的快速发展,许多景观雕塑被放置在城市的主要空间区域,发挥景观雕塑的作用,营造公共空间氛围。景观雕塑艺术形象的选用主要体现环境设计意图,只有通过公共空间的功能和作用,结合摆放位置的历史、文化和环境等因素来决定景观雕塑艺术形象,才能凸显景观雕塑在空间环境中的作用。在进行景观雕塑艺术形象设计时要把人放在第一位,因为环境中的人是实现景观雕塑的主体,所以艺术形象还要从大众的审美角度来思考,才能设计出舒适、优雅且具有艺术情趣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

1.2 景观雕塑的意蕴与大众的关系

景观雕塑意蕴的表达,是大众对其形象感知后的体验。这种完美的视觉和精神享受满足了人们追求理想的渴望,通常会使景观雕塑产生深远的意蕴。而意蕴的表达则要运用景观雕塑的材质、形状和色彩等多种艺术手法,通过场景再现的表现形式才能实现。景观雕塑将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融入公众的生活环境中,艺术结合生活,形式体现意义,为公众提供可以依赖的视觉空间,公众通过对景观雕塑的无限思考,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景观雕塑与大众审美所产生的意蕴与空间环境相结合,为大众营造内心宁静、身心舒适的公共空间。如果忽视了公众对环境中雕塑由内而外衍生出的意蕴,即使雕塑整体和环境都经过精心设计,也无法引起公众兴趣。

1.3 景观雕塑的主题性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在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中,以具象主题形式和抽象的文化概念建立起来的城市景观雕塑,易被大众接受和引起共鸣。优秀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雕塑,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对主题归属意识都很强,通过文化表达思想和内容是景观雕塑设计创作的基础。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空间,系列主题景观雕塑配合优雅的环境设计呈现凸显城市文化的公共空间,公众在工作之余置身于优美的环境中,能带来身心的愉悦。通过城市文化打造主题性景观雕塑,会增强景观雕塑的辨识性。强烈的主题辨识性让人易识别该地区,从中感知其文化特征,突破单一城市环境设计所造成的空间相似性。

2 以审美批评引导城市景观雕塑的功能

城市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广阔的户外休闲和娱乐场所。在此环境中构建的景观雕塑提升环境的舒适度。景观雕塑通过艺术手法所创建的意境和对文化的塑造,可以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的道德修养。所以,创建方、艺术家和市民应该多方联动,融艺术审美于批评机制,将景观雕塑的功能充分体现。

2.1 以审美批评体现空间景观雕塑教育功能

城市景观雕塑是精神的载体、文化的体现。它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传承着区域文化,同时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公共空间中的景观雕塑利用它的开放性,通过外在形式配合景观环境,使进入特定场域的市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能以隐性的方式接受教育。为了更好地达到景观雕塑的隐性教育功能,有必要以审美批评为手段,通过媒体、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引导公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领略其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景观雕塑和公众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正确观赏的引导下,公众通过观赏景观雕塑产生思想感悟,使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得以传播。

2.2 以审美批评引导城市雕塑娱乐功能

城市公共空间整体设计在追求空间布局的过程中要重视景观雕塑的社会功能,采用低智化、游戏化的景观雕塑或使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大众获得刺激性快乐,但其危害是巨大的,不仅降低城市的文化品位、消减公众的审美认知,还破坏了环境设计的整体性。景观雕塑的娱乐性是精神文化的具体体验,合理的景观雕塑娱乐性让公众有一定的参与感、交互感,注重多元的感官感受。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展现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城市生活的舞台,更是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利用审美批评引导景观雕塑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新景观,市民在享受景观雕塑带来的互动娱乐体验时,不经意间已接受审美教育。

2.3 以审美批评引导城市雕塑的公共性

景观雕塑不同于其他雕塑。景观雕塑侧重于公共性,其他雕塑侧重于艺术家个人思想的表达。在空间环境设计中运用景观雕塑,必须考虑如何有效地将其融入周围环境,考虑如何与公众互动。雕塑艺术作品是个人化的表达,放置于公共空间环境中就会显得僵化,甚至与观众有审美隔阂。同样,为迎合大众、取悦大众,会产生大量媚俗、毫无艺术装饰性的景观雕塑,不仅忽视了公众的审美品位,而且成为公共空间中的视觉垃圾,在未凸显文化价值的同时失去了公共艺术的公共性。景观雕塑以城市公共空间为平台,展现城市的文化,注重与环境的和谐、与公众的互动交流。通过审美批评,促进景观雕塑体现文化意涵,增进形式美感,批判僵化的审美趣味和过度商业的话语权,引导城市景观雕塑的公共性得到充分体现。

3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雕塑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早期景观雕塑在设计观念、环境规划中出现的问题为以后的景观雕塑创建方、环境设计师和雕塑艺术家敲响了警钟。因此,要不断考量景观雕塑与空间环境的和谐统一、与城市文化的相得益彰、与大众审美的标准一致等问题。

3.1 明确责任

城市景观雕塑在创作、设计、维护等环节的职责必须明确。只有多方联动,才能有效地对早期景观雕塑的创建、中期空间的安排以及随后的维护和维修进行管理。

1)创建方要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多部门力量和社会资源,形成一支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管理团队,并有针对性地对各个环节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增强景观雕塑在公共空间的功能,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环境设计师在利用景观雕塑设计公共空间时,必须充分考虑雕塑与环境、大众的关系,与雕塑创作者保持密切沟通,以确保作品准确地反映其在环境中的作用与功能。

3)艺术家在创作时必须注意个体创作与公共美学的平衡,避免出现与大众审美不相符的情况。

4)组织一支高效的宣传团队,对景观雕塑进行有效的宣传,引导公众正确认识作品,提高公众的审美能力。

5)要明确维护方,定期清理和维护景观雕塑。

3.2 提倡景观雕塑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景观雕塑过度建设带来的诸多问题,有必要探索我国城市景观雕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引导城市景观雕塑的建设,产出高标准、严要求的艺术精品。在个体创作和大众审美的矛盾中,要合理地平衡作品的艺术性和大众性。在标识性与符号化的矛盾中,尝试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进行创新,探索适应本地区的景观模式。在过度商业化与人文精神体现的矛盾中,要主张从宏观角度思考城市历史文化带来的商机。城市景观雕塑是一门开放的公共艺术,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3 雕塑的摆放要符合特定场域的需求

景观雕塑与环境之间是统一的辩证关系,在不同的环境中,景观雕塑还要考虑体积大小与环境的协调性,材料应用要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性,题材要围绕环境考虑主题性。景观雕塑的色彩、光影、动静等要考虑与空间环境的关系。摆放于公共空间的雕塑,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环境的限制,雕塑与环境相协调,环境与雕塑互补充,才能相辅相成、和谐共生、同绘新景。

3.4 体现商业价值的同时注重文化属性

拒绝过度商业化并不等同于否定商业对艺术的推动作用。快速的经济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又为景观雕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体现商业价值的同时文化属性更为重要,如果景观雕塑失去其文化属性,那么在市场活动中就失去了商业价值。因此,我们要保持清晰的设计建设思路,如果作品没有了艺术价值,就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只求数量的艺术创作,就达不到城市景观雕塑的精益求精。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大众对公共空间有了更高要求,这为城市景观雕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景观雕塑在城市建设中发展前景良好,但要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倡导“以人为本”的城市景观空间设计,探索城市景观雕塑可持续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雕塑大众公众
巨型雕塑
公众号3月热榜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我的破烂雕塑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大众ID.4
上汽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