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方法论问题论述

2021-04-01 11:53陈远
公关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方法论马克思主义

陈远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应用,是理论与现实实践统一的指导思想,其主要涉及到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文章主要从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两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方法论,指出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时必须准确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推动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方法论 方法论

为了给中国事业和党发展提供有力的推进理论指导,在我国第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党明确提出要在中国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其更具有时代化和大众化,这一要求明确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的重要价值体现和实际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问题应该从研究理论的方法论实现马克思理论中国化,以及探究实践的方法论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研究方法论主要是根据其社会文化活动历史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就为主要对象,研究方针是以学术性研究为主要坚持的方法论。视社会文化历史活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方向时,以方法论为前提,主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关系。

1.1将主、客体进行融合

以客体方向为视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中国社会活动与马克思之间的往来进程。首先,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方向,持续地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进行推动和影响;其次,它原本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比较慢的国家,但在革命和建设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前提并取得了成功,且累积了较为雄厚的历史发展经验,并且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在目前超前规模发展的社会实践中,持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以主体方向为视角,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带领人民群众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之上,并且形成了一种自觉和能动的主体方式,则称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决定因素主要在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以及领导人带领的人民群众。因此,若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过程,除了对其为中国革命带来的建设与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国的革命建设与发展对其进行的反作用影响研究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共产党以及领导人民带领的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程度、传播以及应用过程进行研究,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1.2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融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除了形成中国化的主义理论形态,还包涵了中国社会实践在中国化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变得生机勃勃。若是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形态的标志代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那中国特色社会实践是因为受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才变得生机盎然,则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实存在过。因此,要想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问题,除了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理论的形成,以及毛泽东思想主要理论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结构等,还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进行研究,主要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为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和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为了全面且客观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需要诊脉由中国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引领的不同社会群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与实践活动的真实情况,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否在国家的政治法律以及其他方面建设进行了贯彻和实现。

1.3将微观与宏观进行融合

宏观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掌控经验和比较重要的理论结果进行一个整体性的研究和把握。当前,宏观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已经产生了较多的结论和著作,这些研究从多个角度描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发展经验以及重要的理论结果。但是,在以往描述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历史时,大多数研究者都只是对其进行了整体研究,而并没有进行细节化探索,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大多只是总结了一些实际做法,并没有真正发现该主义中国化的规律,但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理论结果,是还没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真正的共鸣,包括其中的理论内容和体系建构。除此之外,为了能细节性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进行描述,对其中国化的经验和规律进行深入总结,同时还要加大对它进行微观研究,主要是对在不同时期或者是相同时期由不同的组织或者是人物提出的相关观点,以及活动实践,最終起到的作用和影响进行研究,并对其加以分析和比较,这些所有的研究都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总结。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探索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的实践探究,主要是将该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坚持运用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建设中。然而,在当前社会主义视野下如何将该主义中国化,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2.1以中国实际为前提商议确切的问题

只有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实际进行研究,才能真正做到以中国实际为前提。具体说明:首先要从实践中对中国实际进行研究,对此要对社会采取各种调查方式。在信息网络发达的时期,对社会调查时,除了沿用传统的调查模式,比如普遍调查、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等方法,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以及网上咨询等方式,并且同时使用这些方法进行调查。无论是传统调查法还是现在调查法,其主要目的就是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其次,从目前领域对中国实际进行调查。要想精准地提出一系列问题,就必须先了解中国国情以及当前的状况,同时还要利用工业、信息、市场等方面将中国问题进行过渡,避免直接提出问题。因为中国具有不同形式的社会矛盾,但主要表现为工业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等方面的进程,这些方面除了有促进作用还有一些阻碍因素,二者之间产生了冲突,因此,只要掌控住这些方面的因素就能够发现当前存有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最后,要以世界的角度对中国实际进行研究。因为当前全球化在不断地加速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就正式进入到全球化发展之中。世界发展可以带动中国,而中国发展也将促进世界发展,同时也能为全球经济供给充足的能源。但,目前中国实际问题受到了世界政治经济的作用和影响,最终与全球性问题都混为一谈,比如环境污染,气候暖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仅依赖中国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争取世界其他国家与人民一同奋斗。

2.2以马克思理论为前提对中国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毛泽东在20世纪40年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进行了解释时,明确强调将中国实际和该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结合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其理论对中国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为了合理使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首先要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将其涵盖的理论知识和资源充分发掘。与此同时,还要对马克思主义文本加强研究,也是为了精准把握其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再次发生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其次,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主要是将其作为问题“分析师”,并不是直接利用该主义理论找出正确答案。由于马克思主义具有自身条件性,所以在实用主义理论对中国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时,必须要将该理论观点以及相关体系和历史进行充分考虑,不能直接机械化套用其理论观点。

2.3在中国经验中得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终极目标是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就是培育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式。为了达到这个终极目标,首先就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及时总结,并利用人们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形式提取出总结理论的精华部分,将其进行表里如一的著作。其次,要进一步提升研究经验水平。对此,在将中国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时,除了分析具体行为,还要深化行为细节并进行联想,再从中发现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最后,在对理论进行创新时,将领袖人物以及理论研究者和人民群众的能动性进行充分发挥。同时,理论研究者应及时吸收消化人民群众制造的实践经验以及其他国家创造的新文明理论,全面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服务”。

2.4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建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建设,以及社会实践的创新。因为社会创新实践是由党和党领导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的活动,而主要的实践群体是人民。所以,除了党及其领导人要透彻理解该主义理论,还要求人民群众对该主义思想和理论知识进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在指导社会实践时运用其理论知识。与此同时,为了使主义理论思想群众化,以及将其实行大众化,在宣传时需要用简易的语言对群众进行传播,另外,作为中国化主义理论的倡导者,要积极为人民群众以身作则。并且还要在国家和党、政治以及经济等各项制度中充分体现该主义理论精神,进而实现群众与领导者共同推进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积极处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之间的关系,再及时总结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经验,并将其上升至中國化。

参考文献:

[1]刘国胜.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开展哲学研究的理论自觉.——读汪信砚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与创新》[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8(1):274-282.

[2]海珍.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与启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10):8-10,69..

[3]孙宗岭.论新时代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基于李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J].陇东学院学报,2020,31(3):20-23.

[4]冯景源,龚维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及其重要意义——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特征[J].东南学术,2020(1):28-37.

[5]黄涛.《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38(1):8-11,30.

[6]葛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整体性的三维解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5):56-60.

[7]任小艳.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重要经验[J].理论视野,2019(8):19-25.

[8]高利民.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重构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致性[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9,17(6):133-137.

猜你喜欢
方法论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构建系统的方法体系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起源及发展探究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论西方哲学方法论之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