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道路的内在规定性

2021-04-01 05:48多恩民
公关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国道路中国特色

多恩民

摘要:关于中国道路内在规定性问题,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课题。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对于科学界定中国道路的内涵及其本质属性,对于坚持和拓展中国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内在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社会主义性质、中国特色、党的领导地位、人民主体地位和改革创新。

关键词:中国道路 内在规定性 社会主义性质 中国特色

关于中国道路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学界的一个热点。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关中国道路内在规定性问题的研究有待深化,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课题。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对于科学界定中国道路的内涵及其本质属性,对于坚持和拓展中国道路,具有重大的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道路”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即中国模式、中国方案的更加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简洁称谓。中国道路的内在规定性是指中国道路自身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是构成中国道路而非其它道路的内在根据。中国道路的内在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社会主义性质、中国特色、党的领导地位、人民主体地位和改革创新。

一、社会主义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是中国道路内在规定性题中应有之义,是对中国道路性质最根本的内在规定性。也就是说,这种定性是不可改变的,不能动摇的。否则,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也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就会犯颠覆性错误。

中国道路社会主义性质的内在规定性具有其自身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从理论上来讲,中国道路本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从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学说中开创出来的,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根本方向。习近平同志精辟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这是其理论逻辑。中国道路不是凭空产生的,有其自身的历史和实践的发展脉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搞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搞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造道路;新时期和新时代,我们搞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方向和性质贯穿其中,这是其历史和实践逻辑。中国道路本质上是一条社会主义性质的强国富民之路,社会主义性质永远具有定性和提醒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是对社会主义在我国本土化、民族化、具体化的表达形式,是中国道路之所以被称为中国道路的最根本原因。没有“中国特色”,中国道路是根本不存在的,也是难以为继的。

从理论上来讲,科学社会主义是源自欧洲的科学学说,它落地东方的中国,必然要适应中国的时空环境,必须本土化。只有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本土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和实现。列宁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民族性。中国道路也是如此,具有本民族的特色。这是中国特色构成中国道路内在规定性的理论逻辑。

从实践上来讲,中国道路是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中走出来的,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实践性、理论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中国特色。正如习近平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是中国道路最显著的特征和属性。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中国特色”无论怎样深化和展开,都必须始终坚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决不能丢掉社会主义性质,决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三、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道路最根本的内在规定性,是中国道路区别于西方道路或其它道路最显著的标志,是中国道路成功开辟并继续探索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党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道路内在规定性的内在构成,有其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实践依据。

从理论依据上来讲,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内在的基本原则。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有革命理论指导的先进政党,才能最终完成解放自己的历史任务,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基本观点。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和最高理想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共产黨的领导地位与中国道路具有一致性和一体性:如果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动摇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道路就不能称其为中国道路,既不能创立,也谈不上坚持;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放弃了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使命和理想,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也就无从谈起。

从历史和实践依据上来讲,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确立和巩固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道路的创立者。纵观中国近现代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历史结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正找到了救国救民、强国富民的道路。正是因为有了共产党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才得以取得伟大胜利。一九四九年新中国的诞生,为中国道路的开辟提供了最根本的前提条件。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为开创中国道路提供了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也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历史进入新时期和新时代,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更加稳固,中国道路成功开辟并不断拓展。

四、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群众是中国道路的实践主体,同时也是中国道路发展的源泉动力。如果没有亿万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中国道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民主体地位构成了中国道路不可或缺的内在规定性。

从理论上讲,人民主体地位构成中国道路内在规定性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结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的作用,确立了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列宁进一步揭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中的主体性作用,指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

从实践上讲,人民主体地位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具有其自身的历史和实践逻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领导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毛泽东深刻地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得到了极大发挥,人民共和国走向繁荣昌盛。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日益得到尊重,人民群众释放出巨大的创造活力,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中国道路创造中国奇迹,但归根结底,人民群众创造中国奇迹。

五、改革创新

中国道路是改革创新的产物。改革创新是中国道路的鲜明品格和独特标志。没有改革创新,中国道路就不可能成功开创,也不可能继续拓展。只有继续不间断地推进改革创新,中国道路才能走得更加坚定、更加长远。

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道路的探索历程。从这次全会开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探索到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历史性课题,从党的十三大明确确认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到党的十七大科学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可以说这是中国道路形成、完善和發展的基本过程。在其实质上,这一基本过程就是改革创新的过程,就是实践与理论互动创新的过程。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如果没有实践和理论上的创新,我们党就不可能形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不可能形成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因为不断地创新理论,我们党才做到了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进程特别是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则充分证明了这一科学论断。总而言之,改革创新是中国道路的独特品格,它构成了中国道路鲜明的内在规定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9(7).

[2]列宁全集(第二十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63.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

[5]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99.

[6]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页.

[7]谢丽娟.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基于党的十二大到十九大报告的研究[J].山东财经大学,2019-05-24.

[8]张明.中国道路70年:内涵、视角与方法[J].人文杂志.2019-10-15.

[9]杜丽娟.中国道路的优势及未来[J].文化软实力研究.2019-10-28.

猜你喜欢
中国道路中国特色
中国道路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浅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道路与湖南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领导干部要着力培育战略思维、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
中国道路自信的内在逻辑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解读中国道路的普遍性意义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