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及科学内涵

2021-04-01 05:48孟超
公关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科学内涵

孟超

摘要: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依据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和中国追求“和谐”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和平外交,公正政治,共赢经济,多样文化,共同安全,绿色发展,这些理念逐渐被更多的国家所接受而成为世界治理理念。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形成 科学内涵

现在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地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在马克思的同体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理论创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对实现中国伟大复兴梦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背景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最近几年我党形成的全球治理和发展理念,它的提出是国际形势大变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1.国际背景

第一,全球联系日益紧密。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世界就逐渐连成一个整体,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离不开和其他国家的交往。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合作共赢成为新时代不可抗拒的新潮流,资本不再仅限于在本土和周边国家流动,而是随着经济活动的扩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建立在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的国际政治合作和文化交流成为共识。

第二,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地球村”的形成使人类面临全球性问题与日俱增。政治上,一些发达国家排斥发展中国家,采取“冷战”和强权政治;经济上,一方面,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世界经济缺乏增长力,另一方面,一些国家为维护本国利益,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实施经济霸凌;文化上,种族主义、文明优越论等为和平交往筑起了高墙;生态上,一些发达国家主观上不愿承担责任。问题是世界性的,一个国家无论能力还是权限都受到限制,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世界各国只有通过合作才能解决这些重大的全球问题。

2.国内背景

第一,追求“和谐”的传统文化精神。中国文化一向以追求和谐为目标,曾提出过“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等理念,这些理念成为中国人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甚至国与国关系的重要原则。求同存异,追求和谐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民族禀性。王阳明说:“天下之人,皆相视如一家之亲”。和睦、友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精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摇篮。

第二,遵循和平共处的外交传统。我国一直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1955年萬隆会议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国际友好合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思想,并提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就宣告了中国关于建设和平、和谐世界的外交新思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奠定了基础。

第三,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九大已经明确指出,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美好生活是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这决定了我们现在要集中精力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谐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外在环境,更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对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有力回应。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将人类历史上经历过的共同体形式分为三种,即以自然秩序为纽带的自然共同体,以现代契约关系组成的虚幻共同体以及未来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真正共同体。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真正共同体思想的中国化与新时代转换。

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

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了“命运共同体”概念,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首次被提及,但表述并不是很完整。2012年,“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在党的十八大上得到完整表述。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出访俄罗斯时首次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阐述了对世界文明发展趋势的中国判断,表明了我国处理与世界关系的价值目标。

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本内涵的确定

2015年,习近平在参加70届联合国大会时对如何处理和对待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在政治上要实现平等,在安全上要实现正义,在经济上要实现互惠,在文明上要促进交流,在生态上要构建绿色生态系统。这些观点的提出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涵义有了基本轮廓。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地阐述,提出要建设一个和平、安全、繁荣、包容、美丽的新世界,从五个方面对它的内涵进行了清晰和完整的表述。

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发展

2018年12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习近平以全球化视野提出了全球治理观和共同利益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4.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世界认同

联合国在2017年先后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纳入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粮食权”以及“防止外空军备竞赛”等几份决议之中,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以联合国的名义得到国际社会的正式承认。至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愿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承认和认同。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就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国与国之间公正、合理、和谐关系的追求,其目的在于实现共赢发展。其基本内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政治上,主张世界各国平等相待,和平相处

冷战结束后,各个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为争夺国际权力的冲突愈演愈烈,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则超越了国别、党派和制度的限制,强调建立和平、平等的国际关系,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期待。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对以零和思维思考国际关系,主张以更加广阔、包容、正义的视角去思考全人类共同的命运,把世界各个国家的命运看成是一个密切联系的利益整体,这一整体利益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促进国际秩序走向公正合理。

2.经济上,主张打破贸易壁垒,合作共赢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但具体的经济全球化过程是充满矛盾的。部分发达国家采取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中国等新兴国家遭受的不利规则日益增多,急需重塑全球经贸规则。习近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要打破壁垒,谋求开放、互惠的发展前景。经济上的合作共赢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也为破解世界经济问题找到了正确的努力方向。

3.文化上,主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历史和国情不同,文明和习俗不同,不能强求统一解决矛盾,而应“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视了民族的多样性,同时也看到了世界文明发展统一性的一面,对“异同”辩证关系的理解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正确指引,是党中央对历史实践和现实情况进行深度思考后给出的“中国答案”。

4.安全上,主张统筹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

习近平指出,国家安全早已超出“国家”的限界,只有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努力维护世界的安全,才能真正维护好每一个国家的利益。面对问题,“中国速度”又一次震惊了世界,许多西方国家开始学习中国的方法,这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形象提升的表现,也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反映。

5.生态上,主张保护自然,国国有责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取得了的飞速发展,但事实上却是以牺牲自然環境为代价实现的。中国是一个后发国家,中国的现代化不能走西方的老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大论断,深刻表明了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同时指出,保护生态是各国共同的责任,生态问题是不分国界的,解决生态问题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的使命。

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并进行创新产生的新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将世界看作一个整体,将每个国家的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体现了更大的包容性。所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新疆水利,2017(06):1-26.

[2]习近平.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N].人民日报,2017-01-20(002).

[3]让全体人民共享新时代的改革发展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摘编[J].雷锋,2017(12):18.

[4]本报评论员..世界经济不能从大海退回到湖泊[N]..人民日报,2017-01-18(001).

[5]初景波,田志亮.费孝通的“美美与共”说探析[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1(01):72-75.

[6]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18(05):4-10.

猜你喜欢
科学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生成依据及当代价值
准确把握“共同价值”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关于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基于国际视野中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探析
雨花英烈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文化传承
雨花英烈精神的弘扬与传承
“五大发展理念”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顺承
浅析毛泽东的群众观及其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