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域下对热播古装剧的文化探析

2021-04-01 11:55李侠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接受美学

摘 要:2020年年初《锦衣之下》《剑王朝》《庆余年》等古装电视剧热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其文化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古装剧从三个层面上满足了受众的文化心理需求:其一,剧中所展现的朝堂与江湖是受众所在现实社会的缩影,方便受众代入其中;其二,剧中体现的对儒家思想文化的继承,揭示了我们民族文化中天行健、自强不息的主体意识,与受众的民族文化心理相契合;其三,剧中塑造的平民英雄角色、讲述的普通人成长的励志故事揭示了占社会大多数的普通人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时代文化心理。

关键词:接受美学 热播古装剧 文化探析

2020年年初热播的古装电视剧有数十部,其中得到观众广泛好评和讨论的当数《锦衣之下》《剑王朝》《庆余年》等三部。这三部电视剧均改编自网络小说,讲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江湖恩怨与朝廷风云,都有爱情线索贯穿其中。这几部剧在叙事上都具有悬疑剧情节紧凑、跌宕起伏的特点,这些固然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而它们在文化审美上呈现出的对儒家思想文化的继承,所讲述的普通人成长为英雄的励志故事,揭示并满足了受众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时代文化心理。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这几部剧在文化方面对电视观众的审美心理满足。

20世纪60年代,德国批评学家姚斯提出了“接受美学”理论,把文学看成生产和接受的辩证过程,把文学作品的接受者当作是研究的核心,从接受者的视角对文学进行研究。在接受美学理论中,姚斯引入了“期待视野”这一概念,“‘期待视野显然指一个超主体系统或期待结构,‘一个所指系统或一个假设的个人可能赋予任一文本的思维定向。”a姚斯所说的“期待视野”,“是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习惯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b这个概念同样适用于影视艺术作品的欣赏,彭吉象认为,这就是影视审美经验中的“期待视野”。

彭吉象在《影视美学》一书中认为,人的审美心理结构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精神文化整体投入文艺鉴赏活动中的。姚斯对“期待视野”的阐释囿于文学方面的知识和过去的阅读经验,比如文学作品的类型、内容、形式、风格,等等,但这些并不是“期待视野”的全部,甚至不是主要的部分。所以彭吉象认为,影视艺术审美经验中的“期待视界”,至少还应补充上文化因素。观众衡量一部影视作品的好坏,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心理文化的标准。《錦衣之下》《剑王朝》《庆余年》等古装剧的热播,反映了电视观众在文化心理层面对这些古装剧的认同和接受。接下来我们从社会、民族、时代三个方面来解析这三部热播古装剧被受众接受的文化因素。

一、剧中的朝堂与江湖是受众所在现实社会的缩影

“一部新作品的读者能够在较为狭窄的文学期待视野中感知它,也能在更为广阔的生活的期待视野中感知它。”c 姚斯对文学阅读中期待视野内容的阐述,也同样适用于影视欣赏审美经验中的期待视野。欣赏一部影视艺术作品,观众常常带着现实生活的体验进入观赏状态,并会不由自主地把影视中的虚构世界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进行比较。

《锦衣之下》《剑王朝》《庆余年》这三部古装剧展示的都是快意恩仇的江湖与尔虞我诈的朝堂交叠出现的场景。剧中呈现出是非、善恶、真假、美丑的相互对立,这种二元结构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与复杂,替代性地满足了观众对生活的美好理想和愿望。尔虞我诈的朝堂象征着电视观众现实生活中的工作环境有着复杂的人际关系:上下级之间的俯视与仰望同事之间的猜疑与揣度,虚与委蛇,拜高踩低,真假难辨,人心难测。观众在朝堂的风云诡谲中仿佛看到了自身工作与生活的缩影,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而快意恩仇的江湖则满足了电视观众精神世界的需求。江湖没有朝堂上的森严等级制度,没有官民的贵贱之分,在这个世界里,降低了世俗身份的巨大落差,人们活得更为真实和自由,不管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都更为纯粹,没有那么多世俗的制约与偏见。快意恩仇,冲破了世俗种种的规矩与制度的藩篱,这是囿于世俗规矩、制度,困于世俗偏见的人们内心所向往的乌托邦,是电视观众理想世界的缩影。在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今社会,古装剧所展示的快意恩仇的江湖无疑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精神上的避风港,让他们暂时逃离现实生活中的规矩与偏见,实现精神上短暂的自由徜徉,所以得到了电视观众的普遍认同。

马斯洛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把人的基本需要自下而上、由低到高依次排列,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级的需要,人为了这种高级的需要是可以牺牲自我的利益的,甚至愿意为之献出生命。《锦衣之下》《剑王朝》《庆余年》这三部古装剧中的朝堂局势最终都是政治清明,奸佞之臣尽除,忠臣得到信任与重用;江湖结局都是正义战胜了邪恶,侠义之士终成大义,受人敬仰。这种善恶对立的二元分裂满足了观众的自我认同心理,同时也满足了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公正、正义的需要,缓解了观众因现实矛盾无法解决所形成的心理压力。

二、与我国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契合

电视剧通常蕴含着大量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思想文化艺术信息,它们表露出电视剧创作者的“价值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广大受众。而当今电视剧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又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积淀的结果。中国传统文化的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生命主体意识,始终贯穿在影视艺术作品和受众民族文化心理之中。《锦衣之下》《剑王朝》《庆余年》三部古装剧中所折射出的对儒家思想的光芒与我们的民族精神相一致,也与受众民族文化心理深深契合。

(一)家国情怀,社会责任

《锦衣之下》是以明嘉靖末年奸臣当道的时代为背景的,男主人公锦衣卫佥事陆绎奉命查案,得到女主人公六扇门捕快袁今夏的辅助,在查案过程中两人逐渐发现奸臣严嵩父子的野心、阴谋和恶行。两人不畏强权,不怕流血牺牲,齐心协力,一次次身陷险境,以弱敌强,驱逐倭寇,粉碎奸臣阴谋,保朝堂清明,护地方百姓平安,这种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正是儒家思想中“忠义”的体现。《剑王朝》架空历史,以群雄逐鹿的乱世为背景,男主人公丁宁是巴山剑首梁惊梦转世,最初却不记前世之事,以一普通少年的身份修行而一日通玄被江湖各派关注,在江湖中不断历练成长,修为越来越高,终记起前世曾遭大蘅皇帝灭门杀戮的仇恨,一心复仇。但最终为了国家的稳定,免使百姓陷入动荡与战争,又毅然放弃了复仇。这种牺牲个人利益而保全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大义之举同样是儒家思想“仁”与“义”的折射。

(二)重义轻利,舍生取义

《庆余年》中男主人公范闲以南庆国使臣的身份出使北齐国,无意中得知自己的身世,意识到自己从一出生就是别人利用的一枚棋子,回想这一路走来为了替弱者伸张正义、为普通人求公平而以身犯险的经历,借酒浇愁,感慨济困扶危之难。北齐圣女劝他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唯重义耳。”“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一句出自《孟子·离娄下》:“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赵岐注:“几希,无几也。知义与不知义之间耳。众民去义,君子存义也。”d剧中所宣扬的“济困扶危”“重义”思想与儒家思想中的“君子重义而轻利”不谋而合。《锦衣之下》中道士蓝青玄最初胆怯贪生,后来经历一系列变故,逐步坚定了拨乱反正的心,最终为了扳倒奸佞之臣严嵩父子而在狱中自杀身死。《剑王朝》中昔日巴山剑场被大蘅皇帝灭门,军师林煮酒被囚禁水牢十余年,得救后去找大蘅皇帝報仇。但面对已被人控制而为砧板鱼肉的大蘅皇帝时,他却陷入了两难境地。不报仇对不起当年惨死的兄弟们,但如果杀掉大蘅皇帝,国家必将陷入混乱,到时外敌入侵,百姓必遭战乱之苦。最终林煮酒放弃了报仇,选择自杀向当年惨死的兄弟们谢罪。《孟子·告子上》有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剧中的蓝青玄和林煮酒在生命与大义发生冲突的时候,毅然选择了牺牲自我以成就大义,这正是儒家思想所推崇的舍生取义的精神。

三、与受众当代文化心理的契合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了一个心理名词“集体无意识”,区别于个体无意识。他说,这种无意识出现在每个个体的心里,但它不属于个体,它是普遍的,在所有人身上,在所有地方,都有着相同的内容和活动方式。电视观众的接受心理中也有着“集体无意识”,因为影视艺术作品是通过对个人欲望和情感的表达来实现本质上对社会的欲望和情感的表达,在几千年历史和时代文化的作用和影响之下,在观众的深层心理中,已经普遍积淀下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社会情感和时代情绪,等等,这些就构成了影视观众“集体无意识”的内核。

《锦衣之下》《剑王朝》《庆余年》三部古装剧都塑造了平民英雄的角色,演绎了普通人蜕变成长的励志故事。《锦衣之下》中的女主角袁今夏是由市井中卖豆腐的养母抚养长大的,身份是六扇门的小捕快,收入微薄,却靠着过人的业务技能——追踪术和舍生取义的胆魄,在一次次重大的案件中破解重要线索,在发现并瓦解佞臣阴谋和抗倭斗争中屡立功劳,最终成功收获了事业与爱情。《剑王朝》中讲述的男主角丁宁最初也是市井酒馆中的一位普通少年,带着一颗复仇的心在乱世中不断历练成长,武功修为达到顶峰,最终却为了天下的和平放弃了复仇的执念,成为大仁大义的英雄。《庆余年》剧中的男主人公范闲以“私生子”的身份被寄养在远离京都的地方,孤独地长大,与世无争。却因一场阴谋被带入京都,卷入一系列权利与欲望的争斗中。在为友报仇、寻求公平与正义的过程中,历练成长,胆魄与智谋无双。

这种平民人物励志成长的模式恰与电视观众的期待视野相对应,与观众文化心理相吻合,它反映了当代人的潜意识期待。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英雄,那是对符合人类最高级形式的期望,是对自我理想的期待。以往的时代,人们对英雄的期待对象是拥有非凡力量和智慧的神或伟人,给他们以理想想象和崇拜的空间。当今社会人人平等的意识深入人心,自我意识的觉醒让人们越来越看重自我的成长和个体价值的实现。而平凡的成长经历、单调平庸的生活、日趋压抑的社会环境都让他们对自我理想的期待难以满足。这些古装剧塑造的英雄也有着平凡的成长经历,可他们为了理想、信仰,或为了亲人、朋友、天下百姓而抑制私欲,行侠仗义,不畏困难,甚至舍生取义,他们身上倒映出的正是观众自我理想的影子。观众在观赏影视作品时会不自觉地代入剧中人物角色,通过在潜意识中把自己的人生与剧中主人公的人生交叠,他们潜意识中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自我中心主义得到满足,现代快节奏生活带来潜意识中的苦闷和压抑也得以宣泄和纾解,获得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

四、总结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以《锦衣之下》《剑王朝》《庆余年》为代表的古装剧能够热播并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与它们所展现的背景环境之文化内核与观众所处日常环境之文化内核贴近、所宣扬的精神文化与观众民族文化心理的契合、故事和人物对观众所处时代文化心理的深刻揭示等三个方面的成功把握是分不开的。容易被观众接受,尤其在精神文化与时代心理两方面能够与观众契合与贴近,是电视剧创作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ac〔德〕H·R·姚斯,〔美〕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周宁、金元浦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41页,第31页。

b 彭吉象:《影视美学》(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34页。。

d〔清〕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727页。

作 者: 李侠,山西传媒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美学、文化学。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商标翻译浅析及本土化的推动力
商标翻译浅析及本土化的推动力
在接受美学的视角下看对文学作品翻译策略的影响因素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美人鱼》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本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