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学的校园疗愈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2021-04-02 09:05贺香吴疆池州学院安徽池州247099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合肥230022
安徽建筑 2021年3期
关键词:正念冥想园艺

贺香,吴疆 (1.池州学院,安徽 池州 247099;2.安徽建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2)

疗愈景观作为园林景观的一种,将环境学、心理学相关原理与园林结合,认为对人体的生理、心理产生积极疗愈作用,多见于康复花园、疗养花园。在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时代,发挥校园环境疗愈作用是调节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本文基于康复景观的研究理论,针对大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发挥自然对身心的疗愈作用,提出积极开展自然环境疗法。以高校校园空间为载体,探讨如何设计出符合大学生心理和需求的效果景观,最大效益发挥自然康复性,助益学生心理健康。

1 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大学生作为身心发育还在不断完善的群体,心智还不够成熟,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特别是对心理健康关注显得尤为重要。高校里的心理咨询室,目前部分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抵触情绪,真正的普及率不高;而且室内咨询的言传说教,一般只针对较严重的心理疾病。面对普通大学生的一般心理和情感需求,缺乏更易接触的隐性的、广泛的心理引导。心理疾病采用药物和心理治疗,针对一般心理问题,完全可以辅助利用自然环境的积极作用,达到预防干预治疗,同时减少高校心理资源的压力。

康复景观强调自然的力量,重视户外环境。通过环境塑造性格、改善情绪。自然环境提供舒缓自由的空间,调节自我,从消极状态解放出来,迈向健康状态。对一般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降低了发展为心理疾病的可能。因此,研究高校校园环境,创造疗愈型校园景观,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 疗愈景观理论

2.1 疗愈景观概念

“疗愈性环境”的概念最早由密歇根大学的环境心理学家提出,他们将其定义为能够“使人更好地从心理疲劳及压力相伴的消极情绪中恢复过来的环境”。疗愈景观的理念就是强调自然的力量,自然环境有益于身心健康。以此为目的设计的空间或花园,称为康复花园。

疗愈景观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一种全新的康复观念。不再仅仅依赖医疗和药物的治疗,更加注重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在设计时,更重视绿色景观,发挥自然环境的康复性,是一种温和的、全面的设计理念。

2.2 景观疗愈性的作用机制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自然对人有积极作用。康复景观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不断证实自然的这种疗愈作用。目前研究普遍接受的3个主要理论:亲生命性假设,注意恢复理论和压力恢复理论。

亲生命性假设(Biophilia Hypothesis)由美国社会生物学家Wilson(1984)提出,他认为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在遗传上已经形成了偏好某些自然环境的机制;而人类进入城市,城镇化是最近几千年的事,人类在遗传上还是倾向于生存了数亿年的自然环境。更多偏向温暖、开阔、绿色、采摘方便的环境。这些自然环境能够帮助人类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躲避危险和获得食物。

注意力恢复理论最早由Kaplan夫妇提出,该理论将人的注意力分成两类: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从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注意力产生的疲劳得以恢复。自然环境是多目标的、开放的空间,将人从有意注意解放出来。根据亲生命性假设,人类有对倾向自然的偏好,也支持这一点。在自然环境里人无需调用目标注意,它是自动发生的、无需努力的,从而获得心理和精神的放松。

大学生在校园里花费大量时间从事需要持续定向注意力的活动,这可能会导致注意力疲劳。他们将从校园环境中受益,校园环境提供了有效的恢复休息时间和空间,使他们能在学习工作后,认知得到恢复。

压力缓解理论是Ulrich教授在研究自然对人的康复性时提出。该理论认为,人们经常处于压力状态。压力形成的因素很多,身体或精神的不适都可以造成压力,比如嘈杂的环境、威胁、挑战或未知的情景等。在熟悉或者偏好的环境中,人会觉得安全,压力得到释放,获得舒适和缓的情绪。

2.3 研究现状

康复景观已有大部分实验和数据证明自然环境比人工环境或室内环境更具有康复性。传统康复景观的范围是指医疗卫生设施中各类型园林总称,经过20世纪的发展,其研究从粗放基础性研究,逐渐深入。研究的范围从病人、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康复性研究,绿地与IT人员健康的关系,到普通大众的压力释放和精力恢复。

对高校校园中大学生的康复景观的研究,国外Felsten G.通过对比实验证实自然环境能提高大学生的注意力;Tennessen 和 Cimprich(1995)发现,宿舍可以看到自然风景(如树林)的大学生在注意力任务上的表现显著优于看不到自然风景的学生;Taylor等人发现,能从家里看到更多自然风景的女孩,她们被父母评价为更加自律,在注意力集中程度、冲动抑制和延迟满足上的表现越好。国内研究相对较少,周仲伟、薛琳试图对校园融合康复景观建造进行研究;卫珂等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高校校园景观。

以上研究均表明,环境带来积极影响,提高学习效果、降低负面情绪。

3 疗愈景观设计策略

心理问题治疗一般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方式,主要是采用心理疗法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抗脱敏治疗。针对一般心理问题,康复景观的温和性和普适性与之更契合。没有药物,没有室内压抑的心理咨询室,利用自然环境,这一更温和普适的手段,达到康复的目的。

高校校园康复景观设计,结合心理学和康复景观相关理论,考虑景观设计的可行性,主要为5类主题花园:心灵花园、冥想花园、五感花园、萌宠乐园、休闲花园,分别对应5类康复疗法:精神疗法、正念疗法、景观疗法、宠物疗法。

3.1 精神疗法——心灵花园

精神疗法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是狭义上的心理疗法。中医学称之为意疗。我国历代医家如张仲景、华佗、张景岳等也都善于运用“意疗”治病。现代医学中的心理疾病(比如强迫症、自闭症、焦虑症、恐惧症等),中医归纳为情志类疾病。都可以采用“意疗”来达到治疗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态度、行为、情绪是可以相互影响的。积极的环境可以提供正面反馈,让人的情绪态度朝积极方向迈进。一旦树立信心,成功的信念就会改变行为和情绪,进而带来结果的改变,更有可能获得成功,得到良性循环。这就是积极环境激发潜能内在机制。

图1 积极心理学ABC模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在景观设计方面Williams(1998)首次在地理环境中提出“心灵景观”的概念,并用于表达精神和医学之间的关系。这里强调积极环境带来精神的改变。许多中国人在人生灰暗的时候会选择祭祖、求签、许愿等活动来表达心灵上的寄托,使情绪得以稳定、改善。

图2 置石

“心灵花园”主题的设计,可以采用许愿池、许愿树、许愿墙等方式为心灵提供寄托;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提供正面案例,展示一些优秀学生事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看到前进的方向。园中设置考神膜拜地,“考神手印”置石、“文思涌泉”等水景景观。此类景观与主题相应,也作为校园文化和记忆的一部分。

3.2 正念疗法——冥想花园

正念疗法是近几年公认的改善情绪和减压的有效疗法。正念(mindfulness),即是一种自我深入觉察,置身当下却不作任何评判的心理过程,从而使人从当前情绪中解脱出来,获得内心平静。相关研究表明,正念疗法能够降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缓解对考试的焦虑,提高正向情绪和生活满意度。

正念冥想是建立在正念疗法理论基础上的一组冥想练习方法。指个体有意识地将专注力聚焦于体验自身的思想、情感及感官上,且采取觉知、接纳和非批判态度来品会当下体验的一种训练方法。已有研究证实,正念禅修具有医疗辅助(譬如,对于乳腺癌、艾滋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干预)和心理治疗(如有效克服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障碍)的双重作用。

正念冥想的实施场地,自然环境是最佳选择。人类早期冥想是在石洞或大平原上,佛祖在菩提树下“冥想”得道,也是一处简单的树下空间。在自然环境中的冥想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人的亲生命假设、自然环境降低压力、使用无意注意,能够帮助人更快速地进入冥想状态。

声音也可以帮助进入冥想状态。没有完全安静的空间,一定的背景音是必要的,而具有一定韵律的声音,能够将场所衬托得更为宁静、更为深刻。雨声、雪的声音、海浪的声音等都是常用的冥想背景音。通过这种有规律的、低频率的声音,使人静下心来,专注于声音,抛弃杂念,帮助进入冥想,延长冥想时间。

“冥想花园”的设计可以考虑幽静的竹林、森林、草地、花园等私密性高的空间。校园景观受场地限制,其设计可以考虑小型竹林、草地、花园等空间。

图3 冥想花园

日本禅宗园林里面的惊鸟器就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园林小品,竹石相击的声音,引导进入冥想空间。茂密的竹林,形成围合空间,风吹过树梢,形成规律的声音;利用雨水收集装置,利用雨声;“水滴石穿”小品,形成水滴的声音,还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广播里可以配合播放禅意音乐,或者模拟自然声等纯音乐。

3.3 景观疗法——五感花园

景观疗法,也称作环境治疗,景观疗法利用景观元素及其所组成的环境对人的感官刺激,利用外在环境当作治疗的工具。人类的感知分为:刺激、感觉、接受、反应,四个方面来感知外界刺激。在人观赏和接触植物过程中,植物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个方面对人体产生刺激。这些刺激可以给远离自然的现代人带来愉悦的感受。从神经科学的视点解释,人的五官接受植物和环境的刺激,从而使控制感觉的神经系统受到的刺激。这种温和的刺激可以帮助转移注意,消解疲劳,达到镇静安神的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景观疗法有进一步的发展,将日光疗法、矿泉疗法、气候疗法、芳香疗法、泥浴疗法等也包含进来。其中运用最广的是芳香疗法。植物群落产生空气负离子、释放植物精气、散发芳香气味,是天然的“保健医生”。例如,罗勒属植物的芳香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精神愉悦。有的芳香植物还可治疗心血管病、高血压、气管炎、哮喘、神经衰弱、失眠等疾病,在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疾病治疗中效果尤为明显。

利用刺激五感来达到治疗作用的景观设计成五感花园(Sensory Park),在五感花园里能刺激五感的元素被强化。比如一般选择色彩鲜艳、叶片质感丰富的植物;利用垂直绿化,伸手可触摸的高度,增加接触的机会;利用鹅卵石铺装、木质、石材等天然材质增强触觉刺激;利用喷泉、跌水、风铃等丰富环境声音。还可以设计采摘园,从可观、可感、可食、可听、可闻等方面入手,在增加环境刺激的同时,丰富空间景观。

3.4 园艺疗法——园艺空间

园艺活动主要通过植物栽培和园艺活动,与植物生长建立联系,对人体持续进行刺激。园艺操作存在一个反馈过程。首先对植物的培育过程,帮助肢体协调、身体活动的恢复。适度的身体疲劳,可以帮助更好的休息和睡眠。培育过程要求耐心、爱心和克服困难的创造力,这对大脑持续进行刺激。另外,如果园艺操作安排在集体活动中,可以产生交流、竞争、等一系列社交行为,可以培育自尊心和上进心,恢复人际关系。在和植物的接触中,经历播种发芽到生长到开花结果整个过程,可以引发对生命感知,对生死的态度,变得乐观通达。

在国外园艺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康复和住宅等设施中。校园比较开阔的环境和大量有需求的学生群体,为园艺疗法的开展提供了条件。英国约克大学开展了“可食校园”(Edible Campus)活动。该活动将各学院前的多片空地布置为园艺种植园,园内成熟的食物可供公众免费采摘。

高校校园“园艺空间”设计考虑设置植物操作空间、园艺展示空间、布置园艺科普长廊。讲园艺空间也是一种景观展示空间。

园艺活动也可以丰富多样。特别是农林院校相关专业的学校,还可以创建园艺疗法社团协会,定期开展园艺课程,传播趣味性的园艺知识,;条件允许可以设置温室,结合室内外场地开展植物相关的绘画、压花、插花等活动。

3.5 宠物疗法——萌宠乐园

园艺疗法是通过与植物接触达到疗愈的功能,宠物疗法是通过与动物接触来纾解压力、改善情绪。20世纪60年代初,心理学家Boris Levinson首次提出“动物辅助疗法”概念。有研究证明仅仅是轻抚一只小狗都可以降低血压,提供积极反馈。研究发现,人类与宠物的互动可以增加人体某些神经化学物质的分泌,进而达到放松身体,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目的。宠物给予了饲养者安抚和支持。宠物互动可以减少个体的焦虑、抑郁和孤独感,提升个体的幸福感、自尊和良知。

动物圆圆的脑袋,大大的眼睛,很像婴儿,能够激发人类的抚养的情感。另外萌宠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从而减少对自身的消极关注。可爱小动物让人忍不住想要分享,这样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快速建立社交关系。分享、交流,产生的社交行为,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人际关系中的“破冰”之旅,达到疗愈的目的。

萌宠乐园是校园绿地里设置的小型的动物园(petty zoo),比如设置几个小猫狗、小兔子、小羊的动物屋舍。有些大型动物不宜出现,可以设置比较可爱的雕塑形象,比如在竹林放在萌萌的大熊猫雕塑、在水边或水中放置天鹅的雕塑,即达到点景的目的,也可以运用可爱疗法,形成康复景观。学生可以通过抚摸、与动物合影等动物亲密接触,与周边人分享,一起聊天,交流,达到缓解压力,社交的目的。

五感植物选择与设计

图4 萌宠乐园

以康复景观为平台,为多种疗法提供空间。多种疗法彼此之间可以交叉,竹林可以提供感官刺激,也可以进行冥想。多种疗法均包含了自然助益和社交互动机制,利用各种疗法丰富心理疗法措施,同时丰富校园景观。

4 结语

基于心理学理论的康复性校园主题景观设计,对高校校园景观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为康复景观设计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值得设计研究者重视,展开更深入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康复景观将应用于更广泛、更广阔的领域。

猜你喜欢
正念冥想园艺
早餐
正念训练对老年抑郁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影响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环保水培园艺》教案
园艺奇葩
《冥想》
冥想
冥想
园艺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