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的疗效观察

2021-04-02 08:19崔瑛张晓东丹东市第三医院失眠治疗中心辽宁丹东118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6期
关键词:评定量表帕金森经颅

崔瑛 张晓东 丹东市第三医院失眠治疗中心 (辽宁 丹东 118000)

内容提要: 目的: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内科帕金森疾病的效果、安全性,为帕金森疾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神经内科2018年8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治疗的帕金森患者共106例,1:1比例随机分组治疗。对照组53例帕金森患者采取多巴丝肼药物治疗,联合组53例帕金森患者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2组帕金森疾病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情绪、病情评分情况。结果:2组帕金森患者治疗后失眠、短暂性头痛等不良反应比较,P>0.05。2组帕金森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更高,P<0.05。2组帕金森患者治疗后焦虑、抑郁情绪以及帕金森评定量表评分比较,联合组评分更低,P<0.05。结论:对比单纯的药物治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价值,促进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帕金森病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问题,患者有静止性震颤、步态以及运动异常等表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增加家庭、社会负担。另外,社会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增加了帕金森患病风险,需积极治疗。关于帕金森疾病的治疗手段较多,包括药物治疗、功能训练等,其中药物治疗手段较为常用,但是治疗预后不佳。为了提高帕金森疾病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需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治疗手段,发现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无创神经功能调节技术)治疗辅助下患者治疗预后良好。基于此,本文就本院帕金森疾病患者为例,分析rTMS治疗方案与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帕金森疾病患者,符合帕金森诊断标准,患者视力、听力、语言能力正常且精神状况治疗耐受,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其他原因致痴呆患者、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患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造血与免疫功能疾病患者。研究病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8月~2019年6月,共106例。进行帕金森患者分组治疗,每组各53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48~70岁,平均(60.5±4.5)岁;病程1~5年,平均(3.0±1.5)年;Hoehn-Yarhn分级情况:Ⅰ级患者19例,Ⅱ级以及Ⅲ级患者各17例。联合组:男性29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50~72岁,平均(60.8±5.2)岁;病程1~6年,平均(3.2±1.2)年;Hoehn-Yarhn分级情况:Ⅰ级患者20例,Ⅱ级患者17例,Ⅲ级患者16例。2组帕金森疾病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以及Hoehn-Yarhn分级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多巴丝肼片口服0.25g/次,2次/d,连续治疗12周。

联合组:以上基础上采取rTMS治疗。低频-rTMS治疗,刺激帕金森患者的左前额叶背外侧,强度90%~100%,频率0.5Hz,间歇期30s,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4周。

另外,予以患者康复训练,指导患者每放松、呼吸训练,10min/次,闭眼缓慢呼吸,维持全身肌肉放松,进行肢体伸展以及面部、头颈部、拉伸手指等锻炼。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记录2组帕金森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绪以及病情状况。

显效:治疗后患者帕金森病认知评表评分改善>90%。有效:治疗后患者帕金森病认知评表评分改善区间50%~90%。无效:以上治疗效果未达到[1]。

1.4 指标评分

参考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分数越高说明帕金森患者的情绪越差、病情越重[2]。

1.5 统计学分析

帕金森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等计数型指标以n、%的形式描述,计量型指标评分以±s的形式描述,检验值χ2和t经SPSS21.0计算。观察指标若P<0.05,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计数指标比较

联合组帕金森患者治疗后,显效28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33%(50/53);不良反应中,短暂性头痛3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7.54%(4/53)。

对照组帕金森患者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1.69%(38/53);不良反应中,失眠2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66%(3/53)。

组间治疗效果比较,χ2=9.6364,P=0.0019;组间不良反应比较,χ2=0.01530,P=0.6957。

2.2 计量指标比较

联合组帕金森患者治疗前HAMA评分为(17.0±2.5)分、HAMD评分为(21.3±2.5)分、帕金森评定量表评分为(46.6±3.7)分,治疗后HAMA评分为(10.0±2.0)分、HAMD评分为(14.0±2.2)分、帕金森评定量表评分为(26.5±2.6)分。

对照组帕金森患者治疗前HAMA评分为(16.8±2.5)分、HAMD评分为(21.5±2.5)分、帕金森评定量表评分为(46.5±3.6)分,治疗后HAMA评分为(13.3±2.0)分、HAMD评分为(18.0±2.2)分、帕金森评定量表评分为(31.5±3.0)分。帕金森患者治疗后以上观察指标比较,t=8.4939、6.9022、27.5075,P均<0.05。

3.讨论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认为是黑质脑细胞、大脑基节神经元退化导致的胆碱、多巴胺分泌不足,患者有机体活动障碍表现。关于疾病的治疗手段较多,以药物治疗以及物理治疗手段为主。rTMS治疗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安全性较高。作用机制:抑制大脑皮质功能,增加大脑静息阈值,从降低兴奋性、抑制疾病进展,利用脉冲电流产生强大瞬变磁场并作用于脑组织产生感应电流,刺激神经元并增强神经可塑性,助于患者病情恢复[3]。徐丽明[4]研究指出,帕金森病患者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促进病情改善、身体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试验结果和迟海涛[5]研究结果有一致性,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多巴丝肼治疗组的78.00%,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1.01±0.12)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11.01±2.04)分低于多巴丝肼治疗组,P<0.05。

综上所述,帕金森疾病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所造成的家庭、社会负担较重。相对于单纯的药物治疗,联合rTMS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病情改善、恢复。

猜你喜欢
评定量表帕金森经颅
太极拳运动对中轻度帕金森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的应用价值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2013~2015年广东同江医院门诊抗帕金森药应用分析
《品德与生活(社会)》利用评定理表对学生进行测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