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情境与任务的真假 让情境与任务真正落地

2021-04-02 10:15周莉莉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情境设置学习任务群任务型教学

周莉莉

摘 要 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突出强调了要在真实的任务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因此,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为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一种新常态。在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情境和任务设置的真实有效,只有情境设置坚持以文本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切实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才能使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从而使情境与任务都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关键词 学习任务群;任务型教学;实践教学;情境设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的提出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知识点的识记不再是重点,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新课标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又提出要“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此,笔者想就“单篇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情境与情境任务的创设与实施谈一谈自己的浅陋之见。

一、关于任务情境的真假问题

基于单篇任务教学的情境创设与活动设计目前仍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因此而引发的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这里,笔者以包旭东老师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单篇任务型教学设计为例,在该教学设计中,包老师创设的情境如下。

2019年9月,湖南永州零陵区政府开始着力开发“西山文化”,整合众多人文与自然资源,形成西山文化集中体验展示区。我们将体验柳宗元的宴游之乐,参与西山文化设计,梳理并传承“西山文化”。

曾有老师向包老师核实情境中关于开发“西山文化”的事件是否属实,包老师回答确有其事,于是我们认定这是一个绝对真实的情境,然而在任务型教学的初期阶段,老师们对于这样的教学设计还没有比较深入的思考与研究,老师的创设思路也还没有完全打开,所以只能生硬地去模仿,一时间,全国各地的语文课堂都在搞旅游、文化开发。由此而创设的情境我们称之为假情境。

囿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还不能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创设任务情境,于是又出现了另一个概念——“真实的假情境”,“假”是因为现实中没有发生,“真”是因為现实中有发生的可能性,所以它是一种虚假的真实,可能性的真实,或者说是相对的真实。例如导演要拍电影了,学校要排话剧了,班级要搞摄影展了……这种真实的假情境便于我们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教学活动,然而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它是老师开给学生的空头支票,空头支票开多了,久而久之,学生心中被激发出的热情就会慢慢减退。

另外,绝对真实的情境也受时间与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仍以包老师《始得西山宴游记》单篇任务型教学设计为例,相信很多语文老师都曾将这个案例搬到自己的课堂上,笔者也不例外。但仔细思考一下,让江苏的学生参与湖南的文化开发与设计,学生是否有兴趣参与呢?再者,对于湖南的学生来说,这是2019年发生的事件,如果五年或者十年之后,还用这样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它还能算是真实的情境吗?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真理是客观的,也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绝对的真情境也会转变成假情境,所以没有永远真实的情境。

笔者认为,单篇任务型教学在创设情境的时候需要坚持两个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情境的创设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要从生活实践、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江苏的学生和湖南的学生不同,这个学校的学生和其他学校的学生不同,这个班级的学生和其他班级的学生不同。如果不是基于所在地区、所在学校、所在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创设的情境都可以算是假情境。抓住学生这个中心,充分利用所在地区、所在学校与所在班级已有的条件,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经历密切相关的案例,学生能够体会到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让学生在情境中真切地感知教育的温度。

2.坚持以文本为中心

当下有很多老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不是文本先行,而是情境先行,为了情境而情境,为了任务而任务。不依托于文本创设的情境是虚设的情境,是假情境。在谈到“如何建立文学解读的情境”这一问题时,汪政教授也提醒老师要“从文本出发,从文本中确认情境,不要搞虚假的情境”。

二、关于情境任务的真假问题

任务是基于情境而产生的,任务只是一个支架,而不是学习的目的。设置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几个方面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李欣荣老师在给江苏省骨干教师培训的讲座中指出:情境合理,任务未必合理;情境不合理,则任务肯定不合理。结合上文所讲的假情境,我们姑且将这种不合理的任务称之为假任务。

假任务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有任务,没有文本,任务脱离文本,或者任务超出了文本甚至语文教学的范畴。

有位老师在上《赤壁赋》的公开课中,创设了以下情境任务。

日前,学校文学社公众号发布了本学年假期研学路线,其中就包括了东坡赤壁。有同学在评论区留言:上周刚刚去过醉翁亭的飘过,不去,遗憾;去了,相当的遗憾。一时引起同学们在留言区的热议。东坡赤壁,你去,还是不去?请你结合自己阅读《赤壁赋》一文的体悟,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观点需结合《赤壁赋》中的相关语句加以阐述。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老师要求观点需结合《赤壁赋》中的相关语句加以阐述,但学生在思考“去还是不去”这个问题的时候,更多的还是结合自身的经历去谈自己的观点,这说明该任务的设置脱离了与文本的联系,最终导致学生也脱离了文本。

还有一位老师在《项脊轩志》一文的学习任务中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做一份项脊轩院落景观、格局的规划说明。在设计流程中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或向专业人士请教,学习明代江南地区房屋的建造特点、设计方案写作等知识。这样的任务设计曾一度让笔者陷入深度的恐慌与焦虑之中,语文老师也要跨界搞设计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都不足以应付现在的课堂教学了。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张春华老师指出,这样的任务设计是非语文、非文言文的设计。它已经超出了语文的教学范畴,是绝对的假任务。

合理的任务,有价值、有意义的任务一定是学生依托文本,深入文本,同时又需要拓宽文本才能完成的任务。包旭东老师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任务设计可以算得上是成功案例的典范。无论是为观光亭命名、撰写楹联,还是写推介词,学生都需要认真研读文本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三、让情境任务真实发生

真正的任务驱动学习是要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通过任务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如何让情境和任务落地生根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难题,稍有不慎,真情境会变成假情境,真任务也会变成假任务,其关键之处在于任务的最终落实。

单篇任务型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任务完成之后的展示与交流,如果这种展示与交流仅限于课堂上少数同学的成果展示。在我看来,这就是一场彻彻底底的欺骗,是老师开给学生的空头支票。学生刚开始可能会兴趣十足,时间长了,这种兴趣就会减退,因为他们发现,他们并没有真正参与西山文化的开发,说好的话剧表演和摄影展也是子虚乌有的。当类似的情境与任务反复出现在课堂上的时候,学生还有兴趣参与吗?

例如有位老师在上《故都的秋》的公开课时,设置了以下情境任务。

学校微信公众号为了展示同学们的阅读鉴赏水平,拟推出“名家经典我来读”系列栏目,现就郁达夫《故都的秋》向你约稿,请按照版块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接下来老师设置了四个任务,一堂课完成四个任务,显然时间是不够的,最后一个任务是朗读展示,要求学生录制朗诵的音频或视频并传给编辑。下课铃响,老师说,很遗憾,没有时间让你们进行朗读展示,大家可以课后完成这个任务,然后让你们的班主任把朗诵视频发给我。我坚信,这位老师永远都不会收到学生的朗读视频,因为学生一定不会去录制这样的音频或者视频,这就是一个无效的任务,是假任务。执教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也因此成了真实的假情境。为什么不可以让学生借助学校微信公众号展示自己的成果呢?当真实的假情境变成绝对的真情境时,学生才算真正完成了任务,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会看到他们的成果,这个时候,学习才算真正地开始了。那些因为没有认真完成任务而失去展示自我机会的孩子一定会后悔莫及,下一次,当我们再开展这样的活动时,还担心他们会不积极参与吗?

学校微信公众号是能够让情境与任务落地生根的有效平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资源,让我们的任务教学落到实处。类似的资源还有很多。例如我校每年的十月份都会在高一年级开展“祖国颂”诗歌朗诵比赛,而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的第一单元有一组关于青春主题的现代诗,相信很多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了这一组诗歌之后,都会让学生尝试去写一首关于青春的现代诗。这个时候,语文老师可以跟学校协商将以“青春”为主题的原创诗歌朗诵比赛融入到“祖国颂”当中,歌颂青春本身就是爱国的一种体现,这也不违背学校开展此活动的初衷。试想一下,学生在舞台上朗诵自己写的诗歌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这样的经历一定是终生难忘的!而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有利于语文课程的實施,也有利于学校各个方面的文化建设。

让情境与任务落地生根,不只是创设的情境与任务要真实,同时还要能吸引学生。对此,李欣荣老师曾提出:“语文学习任务活动如能和学生平时‘吃喝玩乐的兴趣点结合起来,将会真正的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张春华老师说:“有益的玩就是学习,有趣的学习就是玩。”能让学生真正地玩起来,往深处玩,就是好情境,好任务。

在新课改的道路上,我们都是新教师。单篇任务型教学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同时还要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我们已经出发,相信会走得更远!

[作者通联:江苏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

在教育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为做好新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教育部将重点指导各地做好学生作业管理等八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省级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市县教育部门要强化教育教学工作指导。中小学要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加强教研指导,注重差异化教学。

二是着力强化学生作业管理。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严格按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要切实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鼓励布置分层次、弹性、个性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任课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学情、答疑辅导,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三是切实提高课后服务水平。要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时间安排上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同时,要完善课后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学校教师参与积极性。

四是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对未返校学生启动劝返复学工作,对特殊学生群体加强教育关爱,坚决防止辍学反弹。

五是确保手机管理落实见效。要按照“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细化管理措施。学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准备好必要的手机统一保管装置。

六是持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情绪和心理状况,认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建立健全学生心理状况报告制度。

七是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管理。要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加大校车安全管理力度,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专题活动,深入开展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

八是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内容监管,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维护家长合法权益。

(《中国教育报》,2021-02-24,1版)

猜你喜欢
情境设置学习任务群任务型教学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
浅析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任务型教学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阅读量对初中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巧设情境,构建高中语文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