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护理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04-04 09:32郭改华陈婧刘艳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护理人员护理

郭改华,陈婧,刘艳

1.襄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公共卫生部,湖北 襄阳 442001;2.襄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毒供应室,湖北 襄阳 442001

公共卫生基础服务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经济成本较低、服务效果较高的服务模式,同时由于该服务运行具有显著特点,所以本身是一种具有较长回报周期的社会性质服务,所以该服务模式在世界各个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许多国家的各个级别管理政府在公共卫生管理责任中具有明确的规定和约束限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出各个级别政府的管理作用,并且有利于政府的监督和参数评定。 社会发展过程中,完整的公共卫生管理结构体系是保证我国卫生服务的重要构成环节,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卫生管理结构体系是完整的, 加上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其病症种类同样具有多样化发展进展,此种现状致使公共卫生护理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为此需要针对公共卫生管理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最终制订出一系列应对策略。

1 公共卫生护理管理要点

1.1 公共卫生概论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公共卫生从本质上看,与普通医疗服务具有明显的差距,所以为了能够公平、公正、高效、合理地配置公共卫生资源,则必须进一步了解公共卫生的实际意义。比如西方国家城市乡村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对于公共卫生具有明显的定义,除此之外,由于公共卫生在管理和运转过程中主要通过信息评定、发展政策以及保证措施进一步实现疾病预防、延长寿命等相关功能[1]。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公共卫生属于一种低成本、高质量的社会性服务模式,同时该服务模式在运转过程中属于一种社会效益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的服务。为此各个国家和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同时政府所起到的实际作用在公共卫生工作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内涵。 除此之外,我国各个级别政府在公共卫生管理部门都具有十分清晰和明确的规定和约束限制,为此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出政府作用,有利于政府管理和评定,但是现阶段乡村部分管理和角色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从而更加关注和重视短期经济收益的项目与发展目标,此种现状进一步削弱了社会以及政府对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大多数地区政府对于公共卫生并没有清晰且明确的岗位分工与职责范围,特别是乡村级别的公共卫生政府的权力和岗位责任更加混乱,针对此种现状,政府应该尽可能明确各个级别政府和岗位管理人物,以促进职责的履行[2]。

1.2 公共卫生护理管理流程

1.2.1 成立护理控制系统 想要保证公共卫生护理管理水平,就需要成立护理控制和管理系统,并且将岗位员工细致划分成各个小组,其小组组长为护理部主任,小组员工则为全体护理人员,而公共卫生护理管理运转过程中,小组组长主要负责日常工作指挥和管理工作、详细收集护理人员岗位配置、应急突发事件等相关方面。 除此之外,各个小组还需要充分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人员具体数量和病情,并且以此作为基础条件,科学、合理地配置护理人员,从而确保各个项目能够有效落实和贯彻。除此之外,小组组长还需要负责技能培训,所以在公共卫生护理实施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全员参与,并且根据公共卫生实际情况,要求护理人员学习突发事件相关知识水平,从而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强化岗位员工解决问题的基础能力[3]。

1.2.2 制订应急制度 在应急制度的制订和优化方面,则需要参考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文件与条例,进一步改革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制度,为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与同级别卫生预案紧密连接,并且充分结合现阶段公共卫生实际情况,进一步修正卫生应急预案操作程序,进而推出详细的评定制度,进一步明确各岗职责[2]。

1.2.3 业务技能培训 业务技能培训实施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消毒隔离及防护、工作环境等知识培训。

①在技能培训上,需要定期开展和组织专业知识座谈会,为此需要全体岗位员工共同参与,进一步学习患者管理制度、岗位职业风险控制、感染病症控制以及岗位交接班制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进而保证每一位护理人员可以在自身岗位上统一工作思路[4]。除此之外,医院机构还需要向全体岗位员工详细介绍工作流程、基础防护措施以及接受患者等方面知识和专业技能,其中公共卫生护理管理还需要将常见护理和基础管理环节装订为书册,其中包含:氧气辅助支持设备、心肺复苏技术、吸痰技术、静脉留置针穿刺术、气管切开术、心电监护仪使用技巧等,并且以此作为基础条件确保护理人员可以详细学习相关知识,并且定期进行系统化考核,从而提升护理人员的病情观察能力、抢救配合能力、应急能力等。

②在病症消毒和隔离培训方面,需要以传染病患者作为实际案例,进而将病房直接设计为负压病房,从而可以根据患者所得病症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区域布局等方面,以此明确系统进出流程。 所有护理人员进入病房之前,需要在潜在污染区域开展2 级防护操作,比如戴防护帽子及护口罩、穿隔离衣、戴一次性无菌手套与鞋套等,特别是为患者提供有效系统操作时,需要佩戴医用的防护面罩。而护理人员走出污染区域之后,管理部门需要指导护理人员怎样正确地移除口罩、面罩、鞋套、翻转脱隔离衣物等相关操作,随后进入潜在污染区域时,则需要进一步引导护理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清洗手部,才能进入清洁区域[5]。

在医疗废物的处理方面,公共卫生需要根据患者所得的病症种类以及严重程度,开展针对性与目的性处理,同时在患者治疗痊愈之前,需要将所有的医疗物品进行全面消毒和杀菌处理,等待患者正式出院之后,还需要针对所使用的设备和病床使用紫外线设备进行全面杀菌处理。

1.2.4 心理素质培训 专业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方面,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症作为实际技能培训案例,并且在患者正式进入医疗机构之后,还需要尽可能保证患者可以获取更加专业与合理的心理审核。在建立护理人员日常救治和照顾的同时,应始终保证处事不惊、积极应对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学会自我调节,以此获得更高的心理支持和辅助,同时还应该正确对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内容,有效应对突发事件,避免心理应激反应损害护理人员身体健康[6]。

2 公共卫生护理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体系不断完善和改革,我国公共卫生护理事业得到了大幅度进步和发展,在此种社会背景和环境下,政府部门同样需要更加关注公共卫生护理管理水平,并且针对其基础管理工作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以此作为基础条件构建出一系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公共卫生护理管理结构体系,最终对公共护理管理结构体系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 然而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公共卫生护理条例和文件并不完善,并且系统基础管理水平相对较弱,此种问题产生地区主要分布在比较偏远的乡村,导致城市公共卫生管理基础条件以及基础水平与城市发展产生了明显差距[7]。除此之外,在政府管理部门实施过程中,应针对公共卫生护理行业给予更大的经济和人力投入, 然而公共卫生服务在实际运转过程中,乡村改革和管理效果十分微小,针对此种现状,我国针对卫生护理制度开展全方位优化和完善,要不断减少和降低城市公共卫生建设与乡村公共卫生建设之间的具体差距,最终实现城市乡村共同发展与优化公共卫生事业。

3 公共卫生护理管理问题

我国不断发展的经济水平,致使我国政府以及社会大众充分意识到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为此政府应该始终坚持加大投入、改善设施、健全体系、完善机制等相关操作原则,并且以此作为基础条件,积极开展社会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以及运转模式。

3.1 管理制度缺少互动性

在公共卫生护理管理制度建立过程中,危机管理能够有效借助有可能或者即将产生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详细分析和数据探测,并且制订出相对完整且全面的公共卫生管理和护理策略,但是现阶段我国公共卫生护理管理结构体系十分落后,并且大多数公共卫生管理系统无法保证其明确性,同时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其管理模式上同样存在着客观因素,进而导致政府和社会之间不能构建出良性的互动现状。现阶段在当下信息数据发达的社会背景下,政府管理信息越先进、越精准则越有利于稳定社会的安全性和政府管理权力。除此之外,在公共卫生护理管理过程中,岗位员工则是有效处理公共卫生事务的核心环节,所以岗位员工应能够较早地了解实际情况,并且及时制订出详细的应急处理方案,为此各个部门在管理制度的制订上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应急能力[8]。

3.2 公共卫生护理管理不健全

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构建环节上,危机公关则需要在基础理论指导前提条件下开展,为此针对该问题需要在突发情况下,使用公关策略进行详细应对,但是现阶段我国公共卫生护理管理部门在运行过程中,并没有构建出相应的危机公关管理系统,此种问题则导致突发性卫生事件无法得到正确的应对模式,所以我国在卫生护理管理系统中,危机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其应对难度相对较大[9]。

由于公共卫生护理技术人员以及相关部门明显缺少相应的危机感,所以在遇到突发问题时很难将信息和数据有效传输,进而无法面对各种类型的危急状态。与此同时,在公共卫生护理结构体系中,同样还缺少应有的资源储备和支援工作,此种模式严重阻碍和延迟了公共卫生护理管理发展进展。为此需要针对我国公共卫生护理现状进行系统化的改革和优化,所以我国各个级别政府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基础支撑,同时,随着社会结构体系改革和完善正向稳定方向,公共卫生护理结构体系和事业同样向市场经济体系改革方向发展,但是此种现状同样会导致公共卫生护理管理体系出现问题和不足[10]。

3.3 员工综合能力不高

现阶段我国社会公共卫生护理管理系统上各个岗位工作人员普遍缺少对卫生护理管理的正确理解,进而不能充分满足公共卫生护理体系的实际需求。现阶段公共卫生护理管理经过正规技能培训的技术人员则相对较少,特别是在乡村地区差距十分显著,此种问题主要是由于城市乡村公共卫生管理维护结构体系长期处于不平衡发展状态和模式,加上现阶段大多数城市公共卫生管理系统以及专业知识相对比较集中,而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所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小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因此无法得到均衡的发展,社会公共卫生护理管理质量水平无法达到标准要求[11]。

我国社会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内部结构中,需要在各个地区卫生行政管理以及引导条件下,积极承担疾病的预防以及社会卫生公共管理工作,同时想要保证日常工作能够正常开展,还需要根据社会公共卫生管理实际情况,建立科研卫生、监测检验、健康教育及卫生保健技术服务工作等基础功能的防治机构。 长期以来,市区社会公共卫生管理系统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其护理工作占比较大,比如每年数以万计的健康体检血液标本的采集、各类疫苗的预防接种。而国家对社会公共卫生管理系统技术人员配置、管理没有明确要求,导致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非注册护士或后勤人员从事护理工作的现象,而这些人员缺乏从事护理工作必备的知识,并且基本不了解护理技术。

3.4 缺少完善的管理预案

我国医疗事业在公共卫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和管理结构体系的原因,医疗机构和医疗工作者对于公共卫生的管理预案基础认知十分浅薄,甚至没有具备突发事件的意识和基础概念,所以,当流行性疾病产生初期,医疗机构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认识不足、心理适应能力十分缓慢,加上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下,导致护理人员、物资资源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问题和不足,致使一系列应急措施无法有效被跟进。

3.5 缺少法律思维

对于公共卫生来说,法律意识主要指的是在实际实施公共卫生管理工程过程中,卫生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环节上通过使用法律技术手段针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解决的一种思维模式,我国目前对于法律意识方面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实施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以及对于问题的处理方式上,法律意识方面仍然较为欠缺,无法较好地保证一些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4 公共卫生护理管理策略

4.1 推动公共卫生护理管理改革

近几年,我国已经进一步明确了公共卫生护理部门的改革,其中所谓的公共护理领域在改革实施环节上,则是进一步推动了公共卫生护理领域的综合管理和系统协调,并且将政府管理部门与一线岗位工作内容充分结合,最终构成具有行政能力的结构管理体系。 其中在以上管理制度和结构体系环境下,政府在综合管理方面上所包含的管理领域和范围十分广泛[12]。 但是该管理模式实际改革和完善过程中,卫生护理体系出现了严重的失衡问题,导致各个部门和岗位发展目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最终导致公共卫生护理问题。 所以想要有效协调相关公共卫生管理部门,最终实现公共卫生护理管理之间相互统一,则需要卫生管理部门不断增加管理力度,才能有利于公共卫生应急部门进行全面改革,还可以促进我国和国际卫生护理水平的提高[13]。

4.2 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公共卫生管理结构体系实际改革和结构优化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和安全风险问题无法避免,所以需要根据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从根本上建设出完整的公共卫生处理模式,可以有效对危机事件进行健全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利于公共卫生护理事件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所以对公共卫生护理管理制度来说,只有管理部门强化对结构体系的重视程度,才能有效预防产生医疗事故,进一步明确各个公共卫生环节具体使用功能[14]。 针对此种现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护理模式以及管理策略,从根本上提高公共卫生护理管理水平和基础能力。 除此之外,政府发展护理管理政策时,乡村公共护理管理体系必须重点对待结构体系的优化层次,进一步规范乡村公共卫生管理结构体系。 同时,乡村公共卫生护理管理制度在制订环节上还需要充分结合其自身优势和特点,建立更加完整且健全的管理模式,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乡村社会大众同样能够享受到公共卫生护理技术和管理制度[14]。

5 结语

由此可见,在城市发展以及乡村基础建设过程中,想要构建出完整的公共卫生护理管理结构体系,就不能离开社会各个阶层和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只有各个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卫生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护理人员护理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过度剖宫产背后的公共卫生之殇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