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分析

2021-04-04 09:32冯凤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口腔科废物医护人员

冯凤玲

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口腔科,广东 中山 528415

随着人们饮食方式的改变,及健康意识的提升,治疗 口腔疾病的患者呈上升趋势,导致口腔科患者多,流动性大且基础疾病较为隐蔽,多数经血液、唾液传播的疾病,如乙肝病毒(HBV)、开放性肺结核(T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肝脏病毒(HCV)、单纯疱疹病毒(HSV)、梅毒等均可通过唾液或血液直接传播给医护人员[1]。 有研究数据显示,有12%的口腔科医护人员因在职业操作中出现意外而导致自身感染艾滋病[2]。 而口腔作为人体四大菌库之一,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治疗时多数操作均在口腔内进行,为患者治疗过程中将直接接触治疗患者的相关器械、患者的血液、唾液以及其他分泌物,若不小心出现职业暴露,很容易引发感染[3]。 另外,细菌病毒也可以通过被污染的器械、血液、飞溅到皮肤黏膜上的唾液或联合其他病原微生物进行传播[4]。基于上述原因,该院主要对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旨为临床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1 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主要分为7 个方面,分别如下。

1.1 护理人员对消毒隔离工作认知不足

在进行无菌消毒技术时,护理人员未按照无菌要求进行规范消毒,或在临床操作中,未按照相关要求,做到每接触一位患者后认真洗手,对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王娟等[5]研究表示,大部分医护人员在日常操作时能够掌握职业暴露防护的相关知识,但在临床操作护理中,可能口腔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过多,压力较大,在为患者处理时,操作较为繁琐,因此,在频繁接触各种尖锐物品,如针头、扩大针、车针等,在操作时容易刺伤手(车针软且有条纹;扩大针尖端尖细,车针短小,前端为锯齿状);另外,有研究表示,仅有2%的医护人员在被刺伤后进行上报,并注射了疫苗[6]。 相关研究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口腔科中,经验较少以及条理性相对较差的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相对较大[7]。

1.2 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患者

口腔科工作相对特殊,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口腔操作诊疗时,将与患者面对面地近距离接触,在各种仪器的高速运转下,患者的血液、唾沫等可能会形成雾化粒子,或出现四处飞溅等情况,在该情况下护理人员不得不接触患者的血液以及唾液,将进一步增加感染的机会[8]。

1.3 锐器损伤

锐器损伤在临床操作中较为常见,属于临床护理人员常见的一种职业意外伤害。 美国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美国每年约有60~80 万的医护人员出现过职业暴露,其中导致医护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的最常见原因为针头刺伤。 相关研究报道,截至2018 年,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就已经存在1.3 亿人,且近几年来,艾滋病、梅毒等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给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9]。 在该情况下,若医护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病毒将直接通过血液传播引起潜在的致命感染。 有荟萃研究指出,88%的护理人员会出现针刺伤情况,而98%的护理人员在发生针刺伤情况后并未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上报,并及时注射相关疫苗[10]。 可见,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的危害认知还存在不足。尤其是针对口腔科的护理人员,在治疗操作过程中使用的锐器种类较多,因此,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1.4 生物因素

目前,临床上可导致口腔科医护人员的感染因素错综复杂,但最让人值得关注并重视的还是病毒感染者,特别是乙肝病毒(HB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有相关文献表示,口腔科中HBV 的阳性率高达33.6%,其传播途径明显高于其他科室,这一情况也是增加了口腔科医护人员发生感染的原因。 现阶段,艾滋病(AIDS)患者在全球流行日趋广泛,已经广泛遍布于日常活动中,HIV 可以在人牙髓组织上见到,并且可以从所有液体中分离,在日常生活中HIV 主要通过精液、血液、母婴以及阴道分泌物进行传播,虽然通过唾液传播的概率相对较低,但也需要在临床中提高重视[11]。 目前临床上针对病毒交叉感染最普遍的方式是通过污染针头的刺伤,虽然其在临床中发生率不高,但其带来的一系列伦理以及医疗方面的问题需要提高关注。 相对于HIV 感染,口腔科护理人员被结核杆菌传染的可能性极大, 特别是针对活动性肺结核以及未确诊患者,更加需要提高关注度,防止护理人员出现感染情况[12]。

1.5 化学因素

口腔科医护人员在日常治疗中广泛接触各种消毒剂,如双氧水、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物品在长期的接触下,均会对人体的皮肤以及呼吸道产生一定的损害,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哮喘、鼻炎及职业性皮炎等[13]。另外在为患者治疗时,常会使用到银汞合金调制的物品,在各种填充过程中产生的汞蒸气,将会通过呼吸道以及皮肤进入人体,可导致医护人员出现慢性汞中毒、过敏性皮炎、恶心、呕吐等[13]。

1.6 诊疗室环境污染

口腔科不同于其他科室,是集检查、诊断、治疗为一体的科室,其专科结构于其他科室而言相对特殊,较口腔科而言,其室内通风不流畅;同时,在医疗器械的高速运转下造成的气雾可在空中随处散发,以及制作口腔修复材料产生的粉尘和碎屑颗粒均会在空气中形成溶胶,造成口腔科内空气污染[14]。

1.7 未妥善处理医疗废物

口腔科护理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处理认知不足,未充分认识到医疗废物的处理的重要性,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出现随手混放等情况,在操作后,并未按照相关操作指示将锐利器械放至锐器盒中,从而对医护人员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15]。

2 口腔科职业暴露的防护及对策

2.1 加强职业培训与训练

护理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组织相关医护人员定期学习并培训关于器械消毒技术规范以及职业暴露预防措施,提高对消毒隔离的重视,增强医护人员对消毒隔离的意识以及自我防护的观念,在日常职业安全防护中作为医护人员全面考核的重要指标[16]。

2.2 加强职业安全与教育

院内管理者应对口腔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提高重视,加强口腔科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防护知识,提高口腔科医护人员对自我防护的意识,并能够认识到职业损伤对自身的危害性以及严重性,使其在临床执行中能够按照消毒隔离制度以及相关操作规程执行,以此来防止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17]。

2.3 做好隔离防护

在为患者进行相关操作时,佩戴护目镜,穿有防护作用的工作服、帽子不可忽视,其能避免在工作中污染自身的头发以及衣服,此外手套、口罩、护目镜、帽子、隔离服等均可避免医疗人员直接接触污染物,避免职业暴露的危害,若医护人员在临床中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不断挤出血液,使用流动水以及肥皂冲洗伤口,并使用2.5%碘酊消毒伤口,处理好伤口后,对该不良事件进行上报[18]。

2.4 做好消毒管理

规范洗手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口腔内包含大量细菌,口腔科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诊疗过程中,将直接接触患者的口腔内部,将造成手部污染。有研究指出,口腔科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如未规范洗手,其手部带菌率为100%[19]。 规范洗手以及戴手套均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因此,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及操作前后均应该使用0.5%碘伏消毒液擦拭2 min,或使用手消剂洗手,同时正确使用毛巾擦手。 在接触唾液以及血液时必须按照规定佩戴手套,并在操作结束时将手套丢至相应的垃圾桶,做到一用一换。 口腔科医疗器械种类繁多,凡能耐高温的器械首选使用高压蒸汽法进行灭菌,其次使用化学灭菌法进行灭菌,对于车针等应用较为频繁的器械, 可使用高效灭菌剂进行交替灭菌,以此来保证器械能够消毒彻底,在日常消毒工作中,应保证所有器械均能够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2.5 正确佩戴防护镜、面罩、口罩

口腔科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诊疗过程中,随着高速涡轮机、超声洁牙机牙机头的转动,将会产生大量的飞沫、气溶胶等,医护人员在长时间的接触下,容易引起医源性慢性疾病,若在临床操作中正确佩戴防护镜、面罩、口罩等防护用具,可将飞沫、气溶胶等有害物质有效隔离,减少微生物的传播和扩散[12]。

2.6 改善室内空气并对化学消毒剂进行管理

口腔科不同于其他科室,与其他科室结构而言相对特殊,较口腔科而言,其室内通风不流畅;因此,护理管理人员应特别注意科室内的空气,通过通风换气,减少科室中病菌的含量,每周可以使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机来达到消除病菌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在科室内放置绿色植物以及盆栽,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做好消毒剂的管理,在消毒时应避免使用戊二醛浸泡消毒,尽量采用高压灭菌消毒。墙面、地面、桌面应平滑,在诊疗室中,护理人员应身穿不易吸附汞的涤纶工作服,戴口罩、工作帽,在调制银汞合金时戴手套。平时多饮水和豆制品,有利于汞的排泄。 另外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密闭保存,防止外溢或挥发。

2.7 强化医疗废物的管理与应用

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院内医疗废物收集的相关规定,每日各种医疗废物收集完成后应由专人回收并进行统计,统计完成后给予院内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将医疗废物进行焚烧处理。

3 讨论

在临床操作中,通过落实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并规范口腔诊疗技术的相关操作,使口腔科医护人员掌握口腔感染管理标准及相关预防措施,提高其对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有效避免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最大限度地预防医院感染交叉感染的发生,使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此外,在医护人员为患者口腔进行诊治过程中,护理管理者应询问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观点,制订完整的职业暴露防护方案,使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猜你喜欢
口腔科废物医护人员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深度睡眠或有助于有效排出废物
废物不废的西瓜皮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安全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电子废物何处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我院口腔科急诊病例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