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文献题录

2021-04-04 12:44
稀土信息 2021年11期
关键词:晶面固态电解质

轻稀土Pr 对Fe-Ga 合金磁致伸缩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电弧熔炼法制备了掺杂不同比例Pr的Fe83Ga17Prx(x=0,0.05,0.20 和0.80)合金,然后对其进行1273 K 下保温6 小时退火快淬处理,获得快淬态合金样品。用X 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磁致伸缩测量系统和扫描电镜研究了轻稀土元素Pr 对多晶Fe-Ga 合金结构、微观形貌、磁性和磁致伸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Pr 元素有利于提高其磁致伸缩性能。

《稀土》2021 年05 期

白云鄂博矿区外围土壤稀土元素累积空间分异

【摘要】为揭示白云鄂博稀土开采对周围草原土壤的影响,本文以白云鄂博矿区为中心,利用距离梯度采样法并结合实验室化学分析,在测定东南、西北和西南三条样带18 个样地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区外围草原土壤中稀土元素累积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混合稀土元素含量远超背景值;东南和西南方位土壤混合稀土元素含量均值高于西北方位,且距离矿区越近含量越高,东南、西南方位10 km 范围内土壤稀土累积严重;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具表聚性特征,呈右倾的轻稀土富集模式,且轻重稀土分馏程度高。分析发现,研究区土壤中累积的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白云鄂博矿区,在风向和距离的双重影响下,累积程度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

《稀土》2021 年05 期

血样中稀土元素测定前处理方法比较研究

【摘要】通过比较不同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建立准确测定全血中痕量稀土元素的方法。通过选择蛋白酶消化法和酸消化法作为前处理方法,利用ICP-MS 测定全血中15 种稀土元素。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测定的15 种稀土元素在0~500 ng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酶消化法处理后的样品未完全消解,检出限范围为0.0116 ng/L~0.1771 ng/L,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3.34%~112.84%,空白值在0.19 ng~3.26 ng之间。酶消化法测定轻稀土相对标准偏差在2.7%~7.5%之间,重稀土相对标准偏差均在3.1%~45.8%之间。酸消化法处理后的样品为透明溶液完全消解,检出限范围为0.0130 ng/L~0.1284 ng/L,相对标准偏差在3.6%~9.0%之间,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0.05%~120.40%,空白值在0.77 ng~9.90 ng 之间。研究表明,酸消化法及酶消化法均适用于血中痕量稀土的检测,酸消化法样品消解完全,单独样品处理时间较长,操作复杂,因此适合大批量血样中稀土元素的检测;酶消化法空白值低,消化时间短,操作简单,但是样品处理不完全,适用于少量样品快速测定或者超痕量稀土元素的测定。

《稀土》2021 年05 期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调控碳酸铈晶体生长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摘要】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构建了真空层—聚合物层—晶面层模型,通过对碳酸铈不同晶面体系中势能、相互作用能、形变能进行比较,得到了优势作用晶面(202)晶面,发现在三个晶面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在(242)晶面体系内相互作用能和形变能均为最小,解释了碳酸铈晶体厚度沿(242)晶面生长的原因。红外光谱显示NPEO中官能团和Ce3+没有形成新键,结合动力学前后模型变化情况及径向分布函数和NPEO 键长—概率密度曲线,得出晶面与NPEO 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为静电作用。

《稀土》2021 年05 期

稀土元素掺杂锂离子固态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摘要】相对于锂离子电池易漏易挥发易燃烧的有机液态电解质而言,固态电解质由于不可燃、无副反应、电化学窗口较宽和电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开始受到关注。但是,较高的晶界阻抗和较低的离子电导率限制了固态电解质的进一步发展。基于稀土元素在改善固态电解质结构和性能的独特机制,近年来稀土元素掺杂的锂离子固态电解质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旨在通过回顾稀土元素掺杂的石榴石型电解质、硫化物型电解质、NASICON 型电解质、钙钛矿型电解质和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阐述稀土元素掺杂固态电解质的改性机制,包括结构改善、形貌修饰和空位优化等,为固态电解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中国稀土学报》2021 年05 期

稀土改性ZnO 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ZnO 具有光催化活性、强光敏性等优点被广泛关注,但是ZnO 使用中存在诸多局限性,如宽禁带、不可吸收可见光、光催化效率降低等。稀土元素加入ZnO 中可改变改善ZnO 的电导率、光学、发光、磁性等物理性质,重点阐述了稀土掺杂ZnO 材料应用现状,包括磁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气体传感器、发光材料、光催化剂和生物系统等。综述不同稀土元素修饰改性ZnO 研究进展并给出相关建议,La 掺杂ZnO 可将光吸收范围拓宽到可见光区域,非均相半导体-离子复合材料有望实现多功能光催化剂的制备;Ce 掺杂ZnO 应深入机制研究或采用共掺杂等工艺提高光催化活性;掺Er 的ZnO 纳米管通过刺激Er 离子的特征辐射制备绿色发光二极管;Sm 可敏化材料的光致发光性,掺Sm的ZnO 具有优异的性能,未来应扩大Sm 应用领域并提高稀土利用率;Nd 掺杂ZnO 的研究应集中在铁磁性及抗菌活性,并进一步表征反应机制;开发应用于氢能和环境减排的高性能光催化剂、气体传感器或太阳能电池、薄膜晶体管等光电器件;建立性能设计和组装的数据库,降低成本并实现工业化生产。

《中国稀土学报》2021 年05 期

猜你喜欢
晶面固态电解质
乙酸乙酯与ε-CL-20不同晶面的微观作用机制
固态Marx发生器均流技术研究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透明陶瓷在固态照明中的应用进展
NaCl单晶非切割面晶面的X射线衍射
(100)/(111)面金刚石膜抗氧等离子刻蚀能力
不同硅晶面指数上的类倒金字塔结构研究与分析∗
电解质溶液高考热点直击
Li2S-P2S5及Li2S-SiS2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
宽禁带固态功放在导航卫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