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趣中找到 雅俗共赏 的恰当表达
——谈京剧儿童剧《齐天大圣大战白骨妖》

2021-04-06 14:18
戏友 2021年6期
关键词:白骨儿童剧京剧

武 超

在很久很久以前,齐天大圣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唐僧前往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封贴,救出悟空,将他收为徒弟。取经途中又先后收了二徒弟猪八戒、三徒弟沙和尚,四人一路西行,历尽了千辛万苦。这一天他们师徒四人来到了天王山下,天王山白骨岭白骨洞内,住着一个凶残、狡猾、善于伪装的白骨妖,她一心想吃唐僧肉。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这是由山西省京剧院创排的京剧儿童剧《齐天大圣大战白骨妖》的开场白。

该剧剧本取材于我国四大名著《西游记》,原著内容早已深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无论是最初的小人书、连环画,还是后来的动画片、电视剧等,都是陪伴我们童年成长挥之不去的记忆。在科技发达、“互联网+”的今天,对于故事的表达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我们可能早已忘却了它最初的样子,传统的表现形式也逐渐淡出人们的主流视野,比如:舞台。在快餐文化充斥我们眼球的背后,《齐天大圣大战白骨妖》的出现才让我们感受到经典故事搭配国粹艺术也许才是最恰当的表达。

一、儿童剧创作与市场现状

(一)儿童剧创作——童心是根本

儿童剧主要是指以儿童为服务对象的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以及童话剧、神话剧、木偶戏、皮影戏等不同类型舞台艺术的统称。是一个有着特殊要求和美学特征的独立艺术门类。儿童剧的创作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性。“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由于儿童剧观众的特殊性,因此儿童剧非常注重教育性。2.形象性。从接受程度上说,具象化的表现形式、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夸张的语言表达更能引起儿童观众的共鸣。3.趣味性。趣味是儿童剧中比较关键的因素,因为它决定了观众的去留。儿童观众无论从知识面的宽度与延展性,还是生活经验、理解力上都是远远不够的,对成人的某些思想感情更是难以体会。成功的儿童剧,一般都会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或做一些有益的启示。4.故事性。一剧之本作为舞台演出的底本,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儿童剧的故事结构由于观众群体的特殊性,所以在情节上相对简单,层层递进的情节不是重点。但在人物的刻画上,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植物、生物等,它们都可以被拟人化,以物喻人、以物喻物借助故事情节表现出来,且不宜多用静止而冗长的环境和心理描述。5.知识性。在剧情中有意地渗透一些知识元素,更能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还能满足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瑞典当代儿童文学作家马丁曾提出:“不管创作什么内容的作品,始终要记得这是给孩子们讲故事,必须写得很有趣,让孩子们自然的喜欢并接受。”被誉为“东方安徒生”的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也说过:“儿童剧作家,愿意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就必然会写出儿童能看得懂、喜欢看的作品来。”这就要求编剧要以儿童的视角和眼光来结构,给儿童观众展示生活的切面图,从而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世界被舞台无限放大,进而产生共鸣。儿童剧有其特殊的创作和表现方式,和成人剧有着较为本质的区别。编剧在面对儿童剧创作时,最大的障碍就是成人与儿童的世界,以成人的思维和认知度去创作儿童题材故事,本身就是件比较难以共情的事情。那么,创作者就要用最大的真诚,蹲下来熟悉孩子,感知孩子的内心,用作品表达孩子、表达爱。

(二)符合儿童语境下的语言设计

语言是最直接将观众带入规定情境的一种手段,也最能够鲜明体现剧作风格、人物特征等。台词忌政治化、歌功颂德,同时也要避免故作幼稚、矫揉造作。儿童剧的语境需要用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受到他们追捧的流行词语。还要仔细区分不同性格的儿童在语言对话方面产生的差异,使得儿童剧文本中的语言紧密贴合儿童观众的现实生活和思维特征,使儿童剧在叙事视角、语言设计、人物塑造等方面遵守其特有的创作规律,在童真童趣中引观众所思,牵观众所想。

(三)儿童剧市场的延展

近些年来,儿童剧的发展备受关注,也已成为亲子演艺的核心内容。自2015 年以来,全国儿童剧票房收入已达3.6 亿。2018 年我国儿童剧观众达到654 万人次,超过话剧(553万人次),是话剧人次的118%,儿童剧演出正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并已经成为最有潜力的戏剧市场。随着国家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实施,儿童剧消费群体还在不断扩张。各种儿童节(季)火热举办,集中展演国内原创和海外优秀的儿童剧目,不少戏剧节的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形成了持续性的活动品牌。儿童演出节、演出季的举办使儿童剧市场活跃度不断增强,各种专业的儿童剧剧场也应运而生。其中,北上广儿童剧市场发展相对成熟并保持稳定。儿童剧演出正逐步向下一级城市渗透和下沉,一线以下城市的演出市场成为儿童剧新的增量空间。

在儿童剧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题材和表现途径也更加多元化。不再仅局限于舞台上的经典童话,一些题材老化、互动性差、观赏性差、粗制滥造的作品就会被挑剔的观众抛弃。相比动漫、影视、游戏等改编的儿童剧持续走俏,舞台上的儿童剧阵地要薄弱很多。如果我们不找准定位,这片长势良好的阵地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语言和趣味是决定一部儿童剧价值和意义的关键,但是有趣不等于廉价的搞笑和低俗的出丑来博得观众的眼球,儿童剧中的趣味应该是充满想像力和智慧的。当然,任何事物都在发展中产生变化,观众的审美也在日益改变和提高,这就需要我们从业者不断地思考如何紧跟时代、关注科技发展、关注流行文化、关注时尚,从而找准定位,生产出符合这个时代的儿童剧。

二、国粹+名著的高级架构

京剧儿童剧《齐天大圣大战白骨妖》故事改编自经典名著《西游记》中的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全剧基本沿用了传统戏曲简约的风格,更多在表演和情节发展上发挥了想像,就这样干干净净、轻轻松松的表演,让台下陪看的大朋友们也找到当年小朋友的感觉。白骨妖带着她所谓的“四大天王”来搅乱师徒西行的步伐。主要人物是妖精和师徒,脸谱和服装更能为演员扮演角色增色不少。老虎精的形象像是戏曲行当中的花脸,穿上了卡通服装,一口花脸腔用着戏曲的活计却也是不落俗套,时而憨傻又时而凶恶;蛇精的形象像是戏曲行当中的刀马旦,在台词唱腔上融入夸张的戏曲唱法。悟空的形象像是戏曲行当的武生,几番跌扑打斗,着实让在场的观众解气,整场演出没有任何的违和感,一切都很自然。演到妖精被打的环节,看着孩子们纵情地追喊,几个小妖落荒而逃,我想孩子是真的入戏了,演员也是一路欢快地被追赶着。这一刻,整个剧场都融为了一体。唐僧是借用了《大话西游》桥段,一曲《Only you》恣意随性,弥补了小生行当的板板正正,大朋友们都忍俊不禁地哈哈大笑。相比一些卡通故事的勇士和怪兽,戏曲行当中的妖精和师徒似乎更加匹配。

除了故事和演员外,整台剧都有流行包袱的渗透。他们在“爸爸去哪儿”的音乐中,满场与小朋友们握手,“欢乐斗地主”的音乐中三人席地而坐甩扑克,“饮料不要碳酸的要果汁的”,就连山西的刀削面都让他们脱口而出。除几个特型角色用的是卡通服装外基本都使用京剧的行头,猴子耍金箍棒、对打的翻腾,京剧“钉缸调”,开打用的传统京剧打击乐,更加让孩子们身临其境,以至于演出结束后好多孩子冲到后台争抢着与演员合影,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流畅。

在京剧儿童剧的演出中,演员们打破了成年观众以往对传统京剧的印象,让故事和人物直抵童心。不仅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家长们也被欢乐的气氛感染着。相信孩子们在走出剧场的那一刻,心里已经种下了一颗京剧“芯”。在这个戏里,经典+国粹+流行+童趣+回忆在剧中恰当地表达出来。

京剧儿童剧是有效传播国粹艺术的形式之一,虚实结合、和谐圆润、审美意境正是戏曲艺术的不断追求。这样的题材既可以为孩子们带来愉悦,又能普及京剧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儿童语境下的传统文化传承

戏曲艺术是中华文化璀璨的瑰宝。从古至今,戏曲一直是伴随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文化娱乐活动,于自身的综合性,兼具思想性、群众性和娱乐性,对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和思想、认识等产生了巨大影响。万事万物的生长都要有适合其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戏曲也不例外。要发展就必须培养自己的观众群,有需求才会有市场,只有形成良性的供需关系,才能进入良性的运转阶段。但人们对戏曲艺术的审美偏好是需要不断地积累和较长时间的培养熏陶的。

传统文化渗透要“从娃娃抓起”是我们戏曲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为构建出传统艺术教育的发展体系,我们更要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的观众群,从多方面入手:一方面做好普及和提升戏曲常识的教育,另一方面要为观众营造好环境和氛围,培养少年儿童们的欣赏情趣,特别是欣赏国粹的耳朵和眼力。让古老的“国粹”通过全新的结构和包装走进青少年观众的视野,让年轻一代从小对国粹艺术拥有感知上的认同,从小在记忆里播种下一颗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种子。

(二)儿童语境下的最佳传播路径

我们一直在为如何更好地拉近戏曲艺术和少年儿童之间的距离而寻找最佳途径。如何能够创作出经得住时代考验、值得传下去的作品是我们创作者焦灼、迷茫、困惑着的问题。从山西省京剧院推出的这部《齐天大圣大战白骨妖》来看,作品不但最大程度还原了经典故事,还用戏曲形式完成了展现,最后又融入了当下时尚流行的元素,这不就是将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传播给祖国未来的最好方式!接下来还可以衍生出《西游记》其他系列的儿童剧。

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戏曲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也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在历史长河中它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在世界艺坛上独树一帜,戏曲艺术见证了民族艺术的发展。我们戏曲工作者无论是演员还是创作者,尤其是在创作儿童剧上,千万不要把“雅俗共赏”变成“孤芳自赏”,我们要有足够的真诚和情怀,更要有使命和责任感,为孩子们创作出真正的好剧。做好引路人,用戏剧教育为孩子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正是能够让我们找到力量的地方。

猜你喜欢
白骨儿童剧京剧
现代儿童剧发展的研究
浅谈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儿童剧的深度开发
京剧表演开始了
我的妈妈是儿童剧演员
无题
海洋中药白骨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发展与反思—儿童剧的发展路径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