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动画的现状与发展策略探究

2021-04-06 14:18
戏友 2021年6期
关键词:题材动画传统

赵 远

电视动画片是想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结合的艺术形式。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发展、传播媒介的延展与技术创新,电视动画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发展样貌,从对教化功能的侧重逐步转向以强调审美与娱乐效应为中心。其创作观念得益于厚重的民族文化精神滋养,以及受众对艺术本体的不断辨识和欣赏水平的提高。但电视动画仍然面临市场发展匮乏、多数作品艺术品质一般、缺乏精品的困境,如何跟上时代发展潮流,走进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是需要众多从业者考虑的问题。

电视动画概念的厘清与受众区分

谈到动画片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区分电视动画和动画电影以及漫画之间的不同,虽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视动画和动画电影的制作方法、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趋同,但是动画电影是电影的不同表现形式之一。而电视动画是作为电视栏目的播出内容应运而生,更多地呈现出电视栏目的特点。在中国,20 世纪80年代末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动画随之而生。电视动画多为系列片,在固定的时间段播放,受电视栏目规划限制,单集时间有限,一般在20 分钟以内。而漫画则是一种纸质传媒,虽然漫画与动画在故事讲述、人物形象、艺术创意上可以共享内容,但是本质上是不同的,不能在讨论两者的时候将其混谈,讨论要在区分两者特点的前提下进行。

艺术形式和播出媒介限制了创作者对电视动画的认识,电视动画被创作者设定成为儿童创作节目内容。动画电影尚有少量的以成人为接受目标的作品,而电视动画几乎全部是将儿童视为创作对象的作品。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需要呵护和教育的对象,电视动画在此观念的框定下,作品必定会以教育作为首要目标,但当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过于严谨就可能会变成负担。电视动画在题材类别上可以划分为表现现实生活类的,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大耳朵图图》;改编自中国传统神话民间故事类的,如《封神榜传奇》《西游记》《哪吒传奇》等;或是依托中华传统文化、历史题材的,如《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等;或是教育知识类的,如《蓝猫淘气3000问》等;或是动物拟人化的童话故事,如《小贝流浪记》《萌鸡小队》等。这些题材无论是表现温馨健康家庭生活的或是知识教育类的,大多被一个基本现象覆盖:主题教育先行,再附加娱乐。以儿童为受众的作品抱持着这样一种创作宗旨是值得肯定的,但当它上升为一种“程式”时,就不是创作者自觉的认识,而是一种习惯性思维和选择,它的审美意义和艺术创新不免就要打折扣甚至消失。动画片应该是最具想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的,但观念上思想上的保守制约了动画片所能达到的高度。虽然动画片创作有其面对受众的特殊性和敏感性,但这些不是作为削弱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性的束缚。

21 世纪以来,中国电视动画的核心问题是市场化深化的问题,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以及观众艺术欣赏趣味的变化,传统的审美观念也随之变化,从对教化功能的单一追求逐步转向对审美与娱乐为中心的多种功能的追求,强调审美效应、娱乐效应,随着对电视动画概念上的厘清以及对其市场属性逐渐认知,按照市场划分,除了“低幼”类型的动画,还需要拓展受众,创作还应包括合家欢题材、成人题材等。近年来,获得市场认可和观众口碑的有《丝路传奇大海图》《三国演义》,对成人电视动画的探索比较谨慎,题材仅限于对历史经典名著的改编,缺少针对成人动画的原创性产品。

以迪斯尼为代表的美国电视动画风靡全球几十年,华特·迪斯尼曾经说过:“我不是主要为孩子们制作电影。而是为了我们所有人中的童真(不管他是6 岁还是60 岁)制作电影,这就叫童真。最糟糕的不是我们没有天真,而是它们可能被深深地掩埋了。”电视动画丰厚的文化内容、生动的表达形式以及多样的传播途径决定了其强大的文化创造与传播功能。

“寓教于乐”是电视动画对“文以载道”传统文艺思想的自然继承,但长期以来电视动画对“寓教于乐”存在一种误读,即过分追求教育功能而忽视了其娱乐功能,导致题材陈旧老套、表现手法单一。要么突出儿童世界的幼稚单纯,要么以儿童的过失探讨现存教育中的问题,没能表现儿童的所思所想,更多地以成人的口味和审美为准绳。电视动画确实更应该重视社会责任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但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它同样必须具有一定的审美品格。

电视动画的创作要贴近儿童心灵与世界,满足成长过程中的每一点需求,人物形象的设计、情节结构的处理以及细节的刻画要体现超乎寻常的想像力。被寄予“教化”功能的电视动画要使人物形象、对白和故事更具体一些。譬如故事必须简单、趣味同时又符合叙事逻辑并充满想像力,一种既超乎他们日常生活经验又符合他们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思维方式。

电视动画的民族化路径

在世界动画市场中,美国和日本、欧洲与近年来崛起的韩国各有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不同的民族国家在不断的摸索中找到了适合本民族的表现形式。中国电视动画也必须开创自己的民族风格。

首先,民族化理解为一种叙事方法、叙事传统,是全球化文化语境下确立自我身份、树立民族文化品牌的途径,是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的基础上对本民族时代精神的传达。电视动画要讲述中国的故事,即中国人的感情、生活和文化,在“寓教于乐”中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在秉承经典文化中再拾民族精神。

用动画的艺术形式通过对人物内心的精心挖掘、情节刻画的细致入微以及人文关怀的深刻表达,确立民族化的叙事风格,亦即中国式叙事风格的确立。纵观近年来优秀的电视动画作品,题材源自中国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的数量不少,有取材于著名历史人物或传奇人物的《济公传奇》《郑成功》《淮南子传奇》,改编自经典名著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有改编于传统文化、历史题材的《水漫金山》《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老子道德三百问》《秦皇岛传奇》《丝路传奇特使张骞》《丝路传奇大海图》等。应该说,在现有经典文本基础上的改编,可以弘扬民族精神的优秀品质,用本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儿童。题材仅仅是叙事的载体,最核心的是建立中国式叙事风格。许多题材创意,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挖掘故事题材的“传统演绎”,另一方面是开拓故事题材的“当代叙述”。①“当代叙述”主要是对受众熟悉的经典故事进行再创造,加入时尚话语,按照电视动画的艺术要求和表现方式再创造。如《郑成功》《成语故事探秘》,在延续传统题材创作的同时融入二次元因素,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动画作品。在原故事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话语,加强原故事内涵的深度和外延。电视动画《三国演义》打造出全新的“三国精神”,通过刻画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挖掘传统思想的现代文化价值,根据每个角色鲜明的性格特征加以局部夸张,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刘备的仁厚、亲和;曹操的伟岸、霸气,个性复杂,心高气傲却又能礼贤下士,常常智谋过人却偶尔刚愎自用。

加强对原创题材的重视,尤其是一些紧扣时代脉搏的作品,譬如以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一带一路”“冬奥”等社会热点展开创作,融合“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需求,使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与韵味的题材深入人心。《福娃奥运漫游记》,将奥运理念和体育精神融汇于故事讲述和风趣幽默的情节之中,兼具中国特色与奥运精神,拓展了教育题材的空间,有效提升动画的受众面,教育、科普、体育、时事热点特征显著。

其次,重视艺术形式的表现形式。有研究者指出,对于动画这种外来艺术而言,民族化“决不能毫无创造性地去照搬和模仿,而必须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和中国民族艺术的特点来加以改造,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外来艺术形式如何完美地融入到中国特有的文化之中,从而形成富有民族独特韵味的艺术风格。早期动画创作者们在立足传统、注重本土、开发文化资源等方面奠定了较高的发展起点,特别是对民族化艺术风格的探索取得了突出成就。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时期的“中国学派”为例,就成功地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了借用和移植。水墨动画、剪纸动画等片种的出现,对民族神话、民间传说、经典名著等题材的选用,对京剧程式化造型、动作和戏曲、民间音乐等传统艺术的运用,对年画、版画等民间美术的借鉴等等,成为这次中国动画创建自我身份的主要方式。②近年来一些电视动画作品突破受众界限和艺术表现形式,如以成人为观赏对象的动画片《三国演义》,在观众定位的拓展和摆脱说教两个方面有很大改观。人物造型设计、表情、肢体动作等以中国元素为主,又吸收新的动画表现方法;人物服饰的设计结合现代时尚元素,同时突出中国传统民族服饰元素。

动画语言系统的核心是动画思维,动画思维通过动画形象表达。经典的动画形象,即使没有语言的沟通,也能顺畅地讲述故事与传递情感。很多通行世界的动画形象具有典型的艺术特点,首先是形象夸张与变形。如米老鼠,通过夸张变形将本是人类不喜欢的动物变成可爱的动物形象,超越客观世界的认知,用夸张的动作表现角色的性格、情感。其次是利用超出真实世界认知的创新想像力,巧妙有趣地传递情感、思想与民族文化,例如《小贝流浪记》《小虎还乡》《哈皮父子》等。童话题材的《小贝流浪记》是将动物拟人化,《哈皮父子》以易拉罐创意核心,但是最终讲述的是家庭父子之间搞笑又温馨的故事,注重提升的是情感情怀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承载量,到处充满情:家人之间的亲情、与他人之间的友情以及对环境和动物的惜护之情。值得注意的是,超越客观世界认知的创作并不是要一味追求奇幻色彩,更需要在真实基础上注重与生活常识的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力求启发儿童的智慧。譬如《成语国探秘》将知识传递以聚焦童趣的创作视角展现,寓教于乐与文化传承相融合。《水漫金山》《淮南子传奇》等依托历史题材进一步创新突破,弘扬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

电视动画不仅要依靠技术语言的共享,更是艺术情感的共通,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民间特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用先进的动画制作手段重新打磨传统文化素材,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中华文化精髓。在艺术表现上不仅要彰显东方文化特色,更要在艺术创新背后展现中国对意蕴之美的人文追求,以及影响深远的传统文化精髓。在保留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民族特色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趣味和文化消费观念,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从而获得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注释:

①王艳《艺术与市场的渐融——新世纪以来纵观内地动画电影发展》,《当代动画》2018 年第1期,第6 页。

②黄苏瑾《中国动画剧作民族化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第14 页。

猜你喜欢
题材动画传统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我的动画梦
老传统当传承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