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生活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2021-04-06 14:23朱帅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责任意识小学教育

朱帅

[摘 要] “生活教育”理念作为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对今天的教育文化仍有深刻的影响。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初期,教师要贯彻“生活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本文从开展主题班会,树立理想、健全自管理制度,深化认知、建设班级文化,潜移默化、联动家长力量,形成习惯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督促,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

[关键词] 小学教育;生活教育;责任意识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要依据“生活教育”理念进行教学,从学生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社会文化等方面开展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尤其对于城区学校的学生来说,优越的家庭条件和父母的关爱,使部分学生缺少责任意识。对此,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正确的三观。

一、开展主题活动,树立理想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非观念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规范。对此,召开主题班会成为行之有效的引导方式。部分城区学校的学生在责任意识层面尚有欠缺,因此依靠班会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契机。

例如,教师可以以“积累点滴生活,树立远大理想”为主题组织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点滴小事做起,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小赵同学,在看到卫生工具摆放杂乱之后,主动将工具摆放整齐;看到教室里的垃圾能够主动捡起来并扔到垃圾桶中;看到自行车停放处的车倒下后能够主动扶起来等。针对這样的行为,教师着重表扬并在班会上向大家展示,教导学生向小赵同学学习。教师组织具有实际意义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校园内外助人为乐;为校园的干净整洁做出贡献;主动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家里主动帮父母分担家务等。城区学校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教师要在校园生活中引导践行“生活教育”理念,从小事出发,积少成多,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

城区学校的学生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但少数学生没有责任感,没有远大的理想。对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利用主题班会为学生明确目标,落实相应的职责,逐步培养其责任意识,使之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健全自主管理制度,深化认知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其认知能力和自制能力发展还不完善,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自主管理,健全班级的管理制度,依据制定的规则和道德约束力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学生主动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并强化勇担责任意识,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生活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深化道德认知。

例如,学生小韩经常不遵守纪律,上课迟到、下课早退,并多次扰乱课堂教学,导致学生多次向教师告状。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并没有直接简单粗暴地批评小韩,而是和他沟通希望他能够为班集体制定一些制度,使班集体的发展更加完善,使班集体的管理更加正规化。教师和小韩一同起草了一份班规的草稿,并在班会上和大家一起沟通讨论,使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班级制度的制定过程,充分依据民意,实现学生自己制定规范、自主实行管理的目标。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班规的认识更加深刻,也能够充分尊重和遵守其自己制定的班规。教师选举一些学生作为监督员,在班规履行过程中监督大家的执行情况。为了进一步实现自治制度,教师将班级中一些成绩较好或者有特长的学生任命为班干部,使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其特长为班级做贡献,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使学生在生活中、在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实现自主管理的目标。

学生的成长不能仅仅单纯地依靠老师和家长,更多的是要依靠学生自己进行监督和管理。作为教师,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实现自主管理的目标,从而深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建设班级文化,潜移默化

知识的灌输不能依靠“填鸭式”的教学,“生活教育”也是如此。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做一些他们并不喜欢或不想做的事,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只能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实现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充分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如在空白墙上张贴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名人名言或者名人事迹,在教室入口处放置《小学生行为守则》和班集体自主制定的班规,在黑板正上方张贴国旗。这样不仅能够时刻提醒和约束学生,还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班级生活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教育。每日正式上课之前,教师会带领学生阅读一条名人名言,名人名言由学生在家轮流搜集整理,每周做一次“名人事迹鉴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不仅如此,在学校走廊里,还可以设置“文化长廊”“学习园地”等众多带有艺术性的文化内容,让学生自己搜集素材、思考,结合学生的特长让学生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文化乐园”。城区学校的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学生的见识也广博,知识积累也较为丰富,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优势组织征文写作活动、演讲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手抄报等,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建设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能够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为此,教师要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表达,往往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联动家长力量,形成习惯

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力的不仅仅只有教师,家长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其一言一行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具体学习中主要依靠模仿,尤其是对家长行为的模仿。对此,教师在实施“生活教育”理念时要联动家长,在学生的校外生活中发挥家长的作用,对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会产生好的效果。

例如,学生小戴因为身材壮硕,在校园内经常“以大欺小”。同时,该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也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有名的“问题”学生。对此,教师并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先找到小戴的家长,了解具体情况。原来小戴同学的家长忙于工作,疏于对他的管教,但这个孩子的本质并不坏,只是没能在小学阶段得到应有的照顾。他的叛逆只是希望能够引起父母的重视。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劝导他的父母要抽出一些时间多陪一陪孩子,适当的精神关爱要胜过物质给予。教师和他的父母制定一些计划,如果小戴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放学回家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父母会奖励陪他一起用晚饭,如果能够不欺负并能够主动帮助其他同学,父母则会抽出时间在周末奖励他去游乐园。通过这些措施,小戴同学得到了父母的陪伴和关爱,能够主动学习并帮助其他同学,不仅改正了自身的缺点,还能树立责任意识,久而久之形成了助人为乐的习惯。

家长是学生最信赖的朋友、最亲近的人。而城区学校的学生家长大部分都忙于工作,缺少对孩子应有的陪伴。作为教师要及时进行沟通了解實际情况,联动家长的力量,形成以学校为核心的教学力量,依靠家长对学生日常生活的教育进行配合,逐步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素养的提高,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形成正确的三观。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还不够完善,正处于发展期的学生更加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依靠“生活教育”理念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而教学标准的要求能够深化“生活教育”理念,使学生在正确的循环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城区学校地理位置好,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条件也较好。教师要扬长避短,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达到其身体和心理的共同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鑫.责任教育生活化——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新趋势[J].基础教育参考,2008(6).

[2]潘小斌.德育生活化,品格言行化——论小学德育教育的实化问题[J].中国教师,2017(14).

[3]徐宝新.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小学德育教育[J].小学教学研究,2017(14).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责任意识小学教育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