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初中生友善教育素材的挖掘

2021-04-07 23:33黄振楠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1年5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素材

黄振楠

摘要: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以教材为抓手,从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中探寻与挖掘友善教育素材,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笔者通过调查分析以及对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主要从道德与法治、其他学科、时政热点和本土文化等方面,对农村初中生友善教育素材的挖掘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友善教育;素材

农村初中生是我国青少年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来说,树立起友善文明的良好道德品质,是学习文化知识和将来立足于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在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对农村中学生加强友善教育,塑造友善文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农村地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素质,必是农村教育得以进步和发展的重心和着眼点所在。

一、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挖掘友善教育素材

对于农村初中刚入学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刚刚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也处于童年期向青春期过渡的阶段,对自我的认识不足,不能全面、客观的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尤其是留守家庭的孩子,相对缺乏关爱,渴望独立和被认可,亟需学校教育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引导。教师应利用好教材内容“认识自己”来帮助、引导农村中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树立健康、客观的自我认知。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三课《发现自己》中的第一框“认识自己"的“探究与分享”环节就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与讨论后,在一张纸上完成自画像。每位组员随机抽取一张自画像进行猜测并交流理由,最后由自画像作者本人揭晓答案。活动结束后,学生将自己的自画像进行完善和收藏。对于部分适应能力较差、自卑胆小的农村学生,更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更全面的自我认知引导,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建立起自信心,增强克服自己缺点的勇气,在成长道路上与自己友善相处,才能与人友善交往。

二、從其它学科资源中挖掘友善教育素材

友善教育作为价值观层面的、道德品质的教育,不应该是道德与法治课的“专属任务”,而应该是融入、体现在中学生各学科的课堂和学习过程中。所以各科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掘本学科教学中能够与友善教育相结合的点,利用好课堂加强对学生的友善价值观教育,也要加强学科协同和学科融合,这也是目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所在。

在语文课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与友善教育有关的课文和材料(亲情、友情、民族精神等主题),采用沉浸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带来一节生动的作文指导课,鼓励学生把自己有关友善待人接物的事迹和经验通过作文的方式记录下来,在互相传达友善价值观的践行方式的过程中,将友善价值观进行内化。

在生物课中,生物教师可以再讲述《生物多样性》这一课时,通过图文并茂的丰富资料展示,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自觉地感受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引导学生讨论分享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在情境讨论、体悟活动中,学会主动用尊重生物多样性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事物,树立保护环境和动植物的生态友善观,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在英语课中,英语教师可以站在全球化的视野,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学生介绍世界各国的文明礼仪知识。不仅为农村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能够让他们认识到,无论在什么地方,人类都需要坚持以礼待人、友善互助的态度,感受到和平友爱的文明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努力维护,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对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友善价值观。

三、从时政热点和本土文化中发现友善教育素材

初中学生对社会和生活中发生的大事小事的敏感度和兴趣度都较高,教师都应具备把时政热点和本土的文化特色融入到本学科教学中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以社会万象为教学支撑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更应把这一能力当成必备技能。

第一,课堂教育的资源的选择应贴近农村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反映出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农村中学教师应在备课过程中,知悉国家、本地各个领域正在发生什么,尽量多选择正面积极、引发思考的事件对学生进行友善教育,让他们通过熟悉、有共鸣的案例,感受友善价值观的践行者离自己很近。如灵山县劳长攀、劳长仕见义勇为的救人事迹。在此之前,农村初中生在课堂学习中接受到了“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价值观教育,但是在他们的心中也许只是一条知识、一条单薄的口号,并未真的在心里扎根。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为学生展开此事的原貌,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到底救还是不救?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看待一个复杂的社会事件。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到,无论怎样,我们都要保持与人为善的处事态度,在保证自身利益不被侵害的前提下,应该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让学生在自己亲身经历类似事情的时候能够有更好的处理方式,而不是非黑即白式的思维模式。

第二,友善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利用好本土特色。农村初中教师应根据当地和本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把当地特色事物和文化、学校传统和社区教育资源进行有机的融合实践,增加友善价值观培育的实操性和可行性。如:针对一年一度的“灵山县荔枝节”,学校和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联系主管部门和活动主办方,开展文明宣传标语的征集活动。教师让学生分析荔枝节到来时,大量游客可能会做出哪些对待大自然不友善的破坏行为,对此,我们可以怎么做?学生分小组讨论对策后,设计文明提示语、宣传小报等,选出优秀作品上交,应用于荔枝节的举办场地,更多学生作品张贴于教室内部和校园宣传栏等地点。通过这些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和本土特色的实践活动,让农村初中生感受到书本上的知识原来都是真实发生着的,一句句口号也变得生动起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友善价值观的认识不断加深,在社会生活的主动践行友善价值观的意识和能力也在不断加强。

总而言之,农村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对农村初中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育责任,无论是哪一个科目的教师,只要用心挖掘教材内容,把利用好教材资源和结合农村初中生的生活环境相结合,让农村初中生感受到,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更能学到一些有用的道理和观念,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好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陈卓.浅析初中生友善教育的培育途径[J].知识经济,2017(13):162-163.

[2]闫冰.青少年友善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启示[J].中学政治教学参 考,2016(18):60-62.

[3]马玉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友善教育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生素材
农村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相关研究
农村初中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农村初中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