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传统医学中拔罐疗法概述

2021-04-07 03:49MajidNimrouziAliMahbodiMohammadJaladat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传统医学毒素注意事项

Majid Nimrouzi, Ali Mahbodi, Mohammad Jaladat

(设拉子医科大学 传统医学研究中心,伊朗 设拉子)

受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和古罗马医学家盖伦的影响,伊朗传统医学认为人体要想维持健康的状态,机体的四要素——痰、胆汁、黑胆汁、血必须保持平衡,一旦失衡,机体便会产生疾病[1]。基于此理论,疾病的成因被分为sue-mezaj,即四要素失衡;taforrogh-e-ettesaal,即脏腑器官因衰竭、创伤而失去功能。四要素的失衡可以是性质上的,也可以是数量上的。性质上的失衡是指四要素的冷、热、湿、干性质发生变化,可以通过药物进行调节;数量上的失衡是指四要素的含量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机体可以自我调节,通过尿液、粪便、汗液、唾液、鼻涕排出体外,也可以借助物理疗法释放多余的四要素,即拔罐疗法[2]。

尽管补充医学和替代医学的争议一直都很大,但是近年来各种传统医学疗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拔罐疗法是一种很古老的治疗手段,在亚洲地区十分常见,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拔罐疗法常常涉及放血的操作,用于治疗高血压、感染、心脏病、皮肤病等[3]。目前已有研究显示,拔罐疗法是一种高效、安全、快速的治疗手段,但大部分是小样本、循证医学依据不足的研究,远期疗效观察较少,亦缺乏随机临床试验研究,这也是导致拔罐疗法无法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4]。

拔罐疗法简单易行,且价格便宜,使用人群较多,但目前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尚显不足,很多拔罐操作是在无视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情况下进行的,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需要有官方机构对该疗法进行规范化管理。本文基于伊朗传统医学体系,对拔罐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操作注意事项进行总结,为该疗法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搜集

以“传统医学”“补充与替代医学”“拔罐”“放血”“割痕法”为关键词,检索伊朗传统医学中重要的著作,如《医典》(Al-Qanun Fil-Tibb)、《哈拉兹姆沙宝典》(Zakhireh Kharazmshahi)、《医学综述》(kholasat-ol-hekmah)、《呼吸疾病专论》(Resale-ye-dallakieh);以及Medline、EMBASE、Scopus、Iranmedex、Science Iranian Database(SID)数据库中相关文献。

2 结果

2.1 拔罐疗法的基本概念

拔罐疗法分为干法拔罐和湿法拔罐两种。干法拔罐是无创的,仅是用真空的拔罐器将皮肤吸入罐内;湿法拔罐是有创的,其在局部皮肤进行割划操作,真空的拔罐器将皮肤吸入罐内的同时,血液也随之进入。通常情况下。拔罐器内需要用火灼烧,以制造真空环境。有文献[3]表明,放血拔罐疗法并不会造成患者虚弱,按照阴历月份来算,每个月第16天和17天最适合进行拔罐。

对拔罐区域皮肤进行割划需要一种特制的刀具,拔罐器也有特定的两种形状:一种有轻微的凸面,口径较小,且有一个长柄,此种适用于储存从皮肤中吸取的毒素;另一种口径较大,可将大范围内的毒素吸收集中在拔罐器覆盖区域,多用于缓解疼痛、打通瘀堵。

2.2 拔罐疗法操作方法

伊朗传统医学将拔罐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拔罐,此步骤可将体内毒素集中在拔罐区域;第二步是割划,此时皮肤便会出血,毒素也随血排出;第三步是在已经割破的皮肤上再次拔罐,以将带有毒素的血液完全排出。通常情况下,拔罐疗法只包括前两步,但是伊朗传统医学强烈建议实施三个步骤,如此可使更多毒素排出。

2.3 拔罐的注意事项[5]

拔罐前:①禁止给贫血患者拔罐;②天气寒冷时不宜放血;③怀孕小于5个月以及例假期间的妇女禁止放血;④太胖和太瘦的患者不宜放血;⑤饭后4 h后,性生活12 h后方可放血;⑥2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人不宜放血;⑦放血前后4~6 h时不宜吃鸡蛋;⑧拔罐前后不宜洗澡。

拔罐中:①皮肤较薄处、长毛发处、褶皱处不宜进行拔罐;②拔罐时间不宜超过10 min;③拔罐器边缘不宜过热;④发炎、溃疡、肿胀、静脉曲张、血栓、动脉、心脏附近的皮肤不宜放血;⑤血友病、白血病等严重血液疾病的患者不宜放血;⑥孕妇的腹部、骶骨、乳房区域不宜拔罐。

拔罐后:①拔罐后应充分休息;②拔罐后3~4 h不宜饮食;③放血处伤口不宜搔抓;④偏瘦的干热性体质患者拔罐后可以服用加糖的石榴汁或菊苣汁,以防肠胃不适,其余人群不宜饮食。

2.4 拔罐的部位、适应证以及注意事项

大量文献表明[6-10],如果拔罐疗法操作正确,基本不会发生不良反应,拔罐后皮肤出现淤青是正常反应,通常可于7天后消失。拔罐的具体部位、适应证和注意事项详见图1、表1。

图1 常见拔罐部位(对应名称可在表1中查询)

2.5 拔罐疗法的作用机制

心理学上认为拔罐疗法具有安慰剂效应。生理学上认为毒素在体内堆积会导致疼痛,拔罐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大脑和脊髓中内啡肽和脑啡肽等镇痛因子的释放,抑制疼痛信号传递;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影响凝血系统;还可以促进淋巴循环,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3 结语

综上所述,拔罐疗法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传统治疗手段,但是任何治疗手段都有其利与弊,使用前需仔细考量适应证,以免对患者健康造成威胁。传统疗法不等于落后疗法,如果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像现代医学疗法那样进行规范化管理,旧瓶装新酒,不仅不需要重新建立患者基础,还能为许多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成为现代医学的良好辅助。

表1 常见拔罐部位、适应证、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猜你喜欢
传统医学毒素注意事项
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
传统医学认识层面的新知新解及其要义
夏季使用农药注意事项
What Makes You Tired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伊朗2009-2016年间传统医学使用及家庭费用支出情况概述
成功也会上瘾
为什么许多艳丽的蘑菇会有毒?
MINORITY REPORT
请四大名著的作者吃饭,有哪些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