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教学中的写生
——以花鸟画为例分析

2021-04-08 01:09黄朝燊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白描花鸟画笔墨

黄朝燊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350108)

一、前言

中国画中的写生是指用中国画传统的笔墨形式来描绘对象,用毛笔本身所特有的表现形式及视觉效果来表达物象,这也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功,而这种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有别于西画以素描和色彩为基础的写生模式。

二、中国花鸟画的写生模式

中国花鸟画的写生模式,它的基础形式是以白描、没骨、兼工带写、写意来表现,而这种体现笔墨表现丰富性的描绘方式也是花鸟画所特有的,这里所提到的笔墨表现丰富性除了笔墨本身所展现的艺术表现力之外,还有花鸟画门类题材等之多样。中国花鸟画教学中的写生模式重点放在其描绘自然界中一花一草等的本真形态,通过中国画本身特有的绘画语言,如笔墨的浓淡干湿、墨分五色等来具体表现。

三、写生之溯源

中国花鸟画教学中的写生,旨在通过对中国画传统表现形式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和了解中国画的描绘形式及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掘新的知识点,在表现技法加强的同时,为后期的创作收集素材。写生一词最早用来表达花鸟画,由宋代画家赵昌而来的“写生赵昌”可见其意,北宋范镇《东斋记事》记:赵昌“每晨露下时,绕槛谛玩,手中调彩色写之”,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又言“作折枝有生意,傅色尤造其妙”,可见赵昌写生之功力,现存于台北故宫的《写生蛱蝶图》便是实证。

在赵昌之前的谢赫其实也有关于写生的概述,谢赫六法中的“传移模写”便是,只不过谢赫没有用“写生”这个词面,而其意是一样的。

四、写生在教学中的意义

中国花鸟画教学中对写生作用及效果的总结在整个美术教育当中有着系统性创新的意义,目前,针对中国画教学当中的写生都比较西式,几乎都是以素描色彩等为基础,而中国画教学有自身的一套理论及培养模式,从中国画写生的教学模式出发,从白描、没骨、兼工带写、写意方面着手,更体系化,同时也从中国画学习的基础着手,从优秀传统知识入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贴近中国画教学的本义。

写生是中国花鸟画教学中技能发展提升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写生环节的实施,为学生发现艺术之美奠定基础,提高相关课程的实操能力,使学生更系统性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内容。通过白描写生的研究、没骨写生的研究、兼工带写的研究、写意写生的研究四个方面的展开研究,成体系地对中国花鸟画写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为后期的创作收集素材、总结经验。同时对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加强学生的实操实践能力,丰富学生对中国画的文化知识及对传统艺术内涵的进一步了解提供条件,拓展中国花鸟画的表现内容,在教学方面,对院校中国画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

五、花鸟画写生形式

以白描、没骨、兼工带写、写意四种写生方式来进行作品展示,也是美术教育专业方向的特色,能更直观地展现中国画花鸟教学中的写生。

(一)白描写生研究

白描写生是一种比较基础的写生方式,旨在通过线条来表现物象,线条是中国画的灵魂,而且在院校美术专业的中国画教学中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白描是在写生前期阶段的主要形式,主要训练学生在造型以及用线来状物的能力,以陆抑非的白描写生课徒稿为例,从内容上来说分为两类,分别是花卉和禽鸟,其中这两类的线条要求各有不同,这里分别举例阐述。

首先是花卉类,花卉类描绘对线条节奏感的起伏会较大,这归根于植物本身形象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植物的物理特性等,例如鸡冠花所呈现的线条苍劲有力,而芙蓉较柔美,比较明显能感觉出来的。

其次是禽鸟,相对于花卉,禽鸟的线条表现力起伏较小,整体线条以流畅为主,例如陆抑非白描禽鸟课徒稿中的立式雀鸟,线条挺拔有力。

通过线条本身来描绘对象,这就体现白描的艺术美感,例如墨色的浓淡干湿、提按顿挫等,在造型基础上要求的准确度,及更高层次要求的特色变形(如陈洪绶的造型特点),这些都可以通过白描作品来呈现。陈洪绶的造型风格在当时有着鲜明的个人特点,应该也是受到明代版画造型的影响。陈老莲的《抚古图册》中的造型有着明显的夸张变形,起笔略重,收笔略轻,清劲有力,类似十八描中钉头鼠尾描之法。

前面提到的十八描是传统人物画白描线条的表现形式,亦可借鉴用于花鸟画写生白描表现形式的拓展。十八描为古代画家用来表现不同材质衣饰的艺术效果,具体形成时间各有不同也无法追溯其根源,但以十八描为名称最早可见明周履靖撰《天形道貌画人物论》中云“衣褶描法更有十八种”;明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指法古今一十八等”,又有同期的汪珂玉《珊瑚网》中可见记载[3]。十八描分别是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混描、曹衣描、钉头鼠尾描、橛头钉描、马蝗描、柳叶描、橄榄描、枣核描、折芦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枯柴描、蚯蚓描、行云流水描,历史上有些名称略有不同,但内容一致。花鸟画白描可借鉴人物画中的十八描,提高线条表现的丰富性。

(二)没骨写生研究

没骨写生建立在造型及用笔用墨用色掌握的基础之上,物象本身描绘的选择及取舍。应物象形是这里研究的前提,而针对没骨写生,另一方面考虑的是随类赋彩,其一,水墨来表现中更多来考虑的是在墨分五色,墨色的丰富性来表现。其二,设色方面,中国画的用色体系有自身的特点,清、亮、雅等是没骨主要呈现效果,忌脏、浊。除了用墨用色之外,没骨写生中比较重要但也容易忽视的是用笔,用笔是撑起整个画面的骨架,一张画用笔的生动性至关重要。没骨的表现媒介一般是熟宣或熟娟,所以对水的合理应用很关键。

没骨写生之法这里以恽南田为例分析,理由有二:一是年代较近,可寻得的作品较多也可靠,二是恽寿平为没骨画集大成者。《清恽寿平写生册》此幅是作者诸多写生作品其中一幅比较典型的,从落款得知跟写生的关系密切,“昔滕昌祐常于所居多种竹石杞菊,以资画趣,折枝花果,并拟诸生,余亦将灌花南田,玩乐苔草,抽豪研色,以吟春风,信造化之在我矣”,作者也指出没骨即直接用色墨绘之,写其生意。

(三)兼工带写研究

兼工带写主要用半生熟、皮纸、生宣等来表现,兼工带写是由宋元墨花墨禽一路演变而来,通过笔墨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兼工带写,顾名思义,对画面处理的起伏及跳跃性会比较大,可表现的对象亦比较丰富,中国画的画面处理实则是各种矛盾统一处理的结果,如浓淡干湿、虚实变化等,而兼工带写在这方面会比较突出,处理的方式也有一定的选择性,可用双钩、点染,亦可落墨,根据对象而定。

以元代王渊、张中为例,两人皆以墨笔入画,一改前人设色之风,纯以水墨表现,格调雅洁。这里所指的兼工带写既有工笔的精细之处,又有意笔的轻松自然,两者之间是有感官上的差别,但整体气息是协调的。一般来说哪里用工致之笔,哪里用潇洒意趣,根据写生内容而定,主体一般用工致笔意,强调画面的深入及主体意识,兼工带写与前面提到的没骨画最大的区别在用笔。

(四)写意写生研究

写意写生,重点在意,舍去一些细枝末节的表现方式,更多地应用大笔头来表现,也更注重整个画面的气息及格调,生动性是花鸟画写生所要达到的效果,写意写生不单单要形绘,更多要意绘,及对象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笔墨本身所展现的美感,及宣纸本身渗化的效果,为写意独有的特征。

写生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以现实对象为内容的描绘,既不是简单的累积也不是一蹴而就,特别在写意写生的过程中,对画面节奏的把握至关重要,这就要求画者全身心投入其中,在对画面取舍中展现物象的物理与精神面貌。

以徐渭的《十二墨花诗画图卷》为例,此卷明显有着写生的意味,各种植物穿插其中,再配以诗文,用草笔写出豪放大胆,无拖泥带水之感,一气呵成。笔法既有双钩又有点厾,略施淡彩,整幅画面野逸之气扑面而来。意笔写生更多的是展现笔墨情趣,墨气干净浑厚,而掌握这些则需要多年的训练及笔墨感觉,由此可见意笔的成功率相比前面提到的几种方法会较低,在针对学生的教学中意笔写生会较少运用,故不作严格要求。

意笔写生还跟书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谓书画同源在这里尤为重要,以书法笔意入画道理方可成立。

六、结语

在中国花鸟画的教学中,写生无疑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既是检验临摹所达到的效果,又为创作铺垫。写生之法本文以四点呈现,都有其侧重点和不同,从白描写生到意笔写生,是由紧到松,由繁到简,由具象到抽象的一个过程,训练及达到的效果亦不同。通过对自然状态下物象的观察,选择一种较为恰当的表达形式,更准确的描绘此物此景此境。

猜你喜欢
白描花鸟画笔墨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笔墨童年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写给远去的路遥
《白描荷卷》自跋
吴绪经白描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