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和美术学科的应对教学策略

2021-04-08 02:07施炜莉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口头内化语言表达

施炜莉

(华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广东 广州510627)

一、相关概念

口才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自身素质的体现。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都是人的大脑进行思辩得出的结果所采取的表达形式,但两者的区别在于,书面表达会有一个相对封闭的、更大的独立空间以供个人思维进行思辨而形成相对完整的逻辑再落笔书写,而口头表达的个人思维思辨过程则会处在一个相对开放并且有复杂情况的空间,因为口头表达时所处的空间往往是在与他人进行社交时进行的,此时的人的大脑虽然也会经历跟书面表达一样的思辨过程,但口头表达要求当事人要在复杂的社会交往情境中迅速进行思考并组织语言进行口头表达,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和能够让他人理解自己所想要表达的内容。拥有好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认为其有着更高的综合素质能力,而语言口头能力更多来自于教育和后天的学习,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活动设计考虑,以促进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发展。

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

(一)随着信息科技的正向发展,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则呈反向趋势发展

5G 时代的来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将会越来越密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形式、手段、载体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承载着大量信息的传播媒介在现时代具体为手机、电脑,人们的社会交流交往也因此由以往的面对面对话交流形式变为以手机应用软件为媒介的文字交流形式,交往形式的转变遗漏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口头语言表达。例如,在日常社交活动中,三五好友出门聚餐,以往都是聊得热火朝天,甚是热闹,现在有了手机的加入,可能变为了朋友各自都在看着手机,交流少了,甚至于朋友就在面前还用手机软件进行文字交流。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我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则会越来越弱。

(二)课堂教学活动中忽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的氛围和学生因身心发展阶段怯于表达自我的相互影响

当下的课堂教学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主讲,学生则是一个倾听者的角色,教学设计上属于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讨论的环节甚少,在课堂上缺乏表达自我、相互交流的机会。再者,小学到中学的学生身心发展会经历一个青春期,在此期间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也会有较大的变化,而学生在此阶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发不愿表达自己。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时间占了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所以在中小学期间,长时间处于学校教学活动主要以教师为主讲、学生为聆听者,也就是口头语言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的这么一个氛围下,再加上身心发展转变的阶段,造成了孩子们不善于和不愿表达自己、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现象。

(三)教育形式和社会人才需求的矛盾

当下中国的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而考试的形式大部分都是以书面为主,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很少涉及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往往都是让学生们做题以应对考试,所以造成了这样一个情况:学生们笔头功夫好,但不善言语。这种问题在中小学尤为突出。但学生最终还是要步入社会的,而走入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应聘工作,应聘时就需要和面试官进行口头语言交流,那么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就成为能否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

身处新时代我们不仅要有新的思想和见解,还要在别人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不仅要用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做贡献,还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别人。鉴于社会人才的需求,再反观我们中小学的教学形式,两者是存在着矛盾的,所以对于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应在中小学教学中有所体现或重视。

三、培养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意义

(一)口头语言的输出以助知识更好的内化和交流

说话的能力是正常人都具有的能力,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平并不是一致的。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需要人们通过后天的语言训练和语言交流中进行强化和提升。语言在人的一生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人们发展智力和社交能力的核心因素。在人的各种智力中,语言智力被列为第一种智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体现一个人内在的思辨能力、说话的表达能力和在语言交流中的应变能力。所以每一次的口头语言表达都是个人从思维到行动的综合能力的一次锻炼。再者,语言的输出需要经历个人对所获取知识的理解内化并重构再输出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对知识接收的过程、对知识理解、对知识的内化重构的过程和对知识再输出的过程,并且在再输出的过程阶段,学习者会被再一次加深印象,知识也能更好的内化,也可以在知识输出和交流的过程中,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学习某种美术技法的过程中,学习者会先观看大师的技法——对知识接收的过程;对大师的技法进行鉴赏——对知识理解的过程;临摹大师的技法——对知识内化重构的过程;和别人交流自己是如何学习该位大师的技法——对知识再输出的过程。所以说口头语言输出促进沟通交流的媒介之余,它还能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内化知识。

(二)提高个人综合素养,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根据语言表达能力的概念,我们可以获悉其中具有理解、质疑辨析、有效表达等含义。2015 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对全球21 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实施经验进行梳理与总结,形成《面向未来:21 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研究报告,研究中提出“21 世纪核心素养5C 模型”并架构结构、阐述内涵。该模型具体包括文化理解与传承(Cultural Competency)、审辩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新(Creativity)、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5 个方面。语言能力则与其中的审辩思维素养、沟通素养相呼应,换言之,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是在促进个人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美术课堂培养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将口头语言表达融入教学

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适当加入口头语言形式以表达自我,提供充足的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王大根教授提出了“像美术家一样创作”的学习过程,总结了美术家创作思路的来源、进行创作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六个环节按照“像专家一样思考”的原则制定了具体的美术活动,明确学生学习美术和创作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再者,该美术活动又相呼应了五大美术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从而落实美术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面对真实的创作主题,能够将美术家的思辨创作过程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做中学”以及各环节的真实性评价,创作出自己的作品的同时全面发展美术核心素养。这也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美术学科特有的“研究性学习”的方式[1]。

在此学习过程中,贯穿于其中的“学习工具”如针对整个主题的“学习任务书”、针对各阶段或具体学习任务的“学习单”、针对各阶段学习质量的“评价表”、针对学习过程与材料的“学习档案袋”等,均以纸质版或电子版形式分发给学生,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该大量学习明细单中均或多或少涉及一些问题提问和讨论,但大部分教师的要求都是让学生以书面文字形式作答,忽视了口头语言表述作答或交流。

笔者建议在此学习模式的基础上,在各个学习环节增添口头语言表述作答环节,给予学生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例如在主题学习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情境,并加入学生口头描述自己所关注的生活情境环节;在欣赏学习环节,选择自己喜爱的大师,研究其生平、风格与创作观,欣赏并借鉴其作品,以此基础方向整理形成文本,并以口头形式进行简单阐述,避免读稿子的情形出现,要求尽量脱稿以保证知识的内化;在展评环节,作品展示交流的过程中,也要增设结合以口头形式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和自我评价等环节。

(二)营造良好学习气氛,促进口头语言交流

利用好美术课堂活跃、有趣的课堂气氛,营造较为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我,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口头语言交流。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美术学科的学习形式会较为轻松,该学科的学习压力不大甚至可以帮助释放其他学科的学习压力,再加之其视觉表现和富有色彩表现的特点,收获了大部分学生的额外喜爱,带着学生们的热爱,课堂气氛会变得较为轻松、愉悦和有趣。再者,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较为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并敢于以口头语言方式表达自我。在课后,教师也可以以朋友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让学生不惧怕教师、不惧怕表达,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

(三)把以口头语言表达形式的学习过程或成果汇报纳入考核内容

相比较其他学科,美术学科课堂的灵活性较大,美术教师对于学生水平的考核内容还具有较大的可控调节空间。除了用书面考核之外,美术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口头语言表达形式的考核,在总考核中占部分分数比例,口头语言表达考核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互评类、汇报类和分享类等。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情况下,把握家长、学生注重学习分数的心理,将口头语言表达也纳入考核范围,引起学生、家长的关注,注重对孩子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多方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口头内化语言表达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如何写口头通知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